一种声磁产品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10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声磁产品生产设备,设备的生产流程包括:穿磁棒‑绕线‑剥皮‑通电热熔‑绑电容‑焊锡‑检测‑点胶。设备主要的由沿转盘转动方向一次设置在的在机架上的上料模块、绕线模块、剥胶模块、热熔模块、接线模块、电容引脚修整模块和焊接模块组成,焊接模块与下料输送模块的前端连接,机架上沿下料输送模块的输送带还依次设有检测模块和点胶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机械代替人工生产,稳定、高效、全自动生产,适用于工业流水线。减少人工参与,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机械化生产一致性好,产品的品质得以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声磁产品生产设备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声磁产品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以往该行业中的8.2MHZ声磁产品均由人工手动生产,生产效率低、人工人事成本高、人工劳动强度大,手动生产的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制造商们迫切的需要高度自动化生产设备来代替人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满足市场需求。故本申请人自主研发出了本款设备,该设备现有产值相当于原人工产值的80-100倍速,在整个行业中自动化程度高达95%,在此前产品的自动化程度不足20%,全由人工制做,到目前为此,生产此款产品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设备属此款设备,全国全球仅此一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声磁产品生产设备,本产品是一款稳定、高效、全自动生产8.2MHZ声磁产品的设备,与以往手动生产模式相比,该设备只需人工添加原材料(线材、磁棒、电容、锡料、胶水),即可实现穿磁棒-绕线-剥皮-通电-绑电容-焊锡-检测-点胶功能,并24小时连续生产,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及用人数量。本方案提出的声磁产品生产设备,包括沿转盘转动方向一次设置在的在机架上的上料模块、绕线模块、剥胶模块、热熔模块、接线模块、电容引脚修整模块和焊接模块,所述焊接模块与下料输送模块的前端连接,机架上沿下料输送模块的输送带还依次设有检测模块和点胶模块;所述接线模块还与设置在机架上的电容上料模块的后端连接,接线模块用于将电容引脚与转盘上绕线模具上电磁棒上的绕线连接在一起;转盘上等距离安装有用于固定磁棒辅助绕线的绕线模具,等距离安装是为了方便后续设备运时,模具与其他加工设备工作时间的调整,以便于做到整个设备各个部件的协调生产。优选的,所述上料模块包括振动盘和上料通道,所述上料通道的前端与振动盘的出料口连接,上料通道的后端与转盘上的绕线模具相对,上料通道将振动盘内的电磁棒的一端输至绕线模具内,磁棒夹持组件夹住磁棒一端后,转盘转动将磁棒转到绕线模块处,绕线模块进行绕线。优选的,所述绕线模块包括驱动组件和排线组件,所述排线组件安装在所述驱动组件上方,驱动组件配合排线组件将导线绕到磁棒上。优选的,所述电容条上料模块包括传动组件、下料组件、电容条挡板以及支架,所述传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下料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架右后方,所述电容条挡板安装在所述传动组件上;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步进电机、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同步轮皮带、传动轮、传动轮皮带和传动轴,所述步进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上啮合有同步轮皮带,所述同步轮皮带还与第二同步轮啮合,所述第二同步轮与传动轮间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轮上啮合有传动轮皮带。优选的,驱动组件、电容上料传动组件和电容条,所述驱动组件上端安装在阶梯型的保护壳内,所述保护壳内部中空,所述保护壳内部还用于安装所述电容上料传动组件,所述保护壳上端设有用于运输所述电容条的通道,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电容上料传动组件,所述电容上料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电容条在所述通道中移动;所述电容上料传动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驱动件和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二驱动件,所述两个第一驱动件和所述两个第二驱动件均两两左右对称的安装在所述保护壳内部,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件正后方,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传动齿轮与第二驱动件的惰轮啮合,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配合用于传送电容条。优选的,所述接线模块包括固定支架、用于固定电容引脚的八字夹模块和用于将线圈端头绞线模块,所述八字夹模块外壳上,绞线模块安装在组件外壳内,所述组件外壳安装在支架上设有的导轨上,该导轨与支架的底板垂直,所述组件外壳通过连接板与升降气缸相接,所述升降气缸驱动带动组件外壳上下运动;所述八字夹模块包括八字夹和八字夹驱动器,所述八字夹安装在组件外壳上,且通过连接件与八字夹驱动器气缸的活动端相接;所述绞线模块包括绞线夹和绞线夹驱动组件,所述绞线夹安装在组件外壳内且与绞线夹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绞线夹驱动组件驱动绞线夹进行绞线操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机械代替人工生产,稳定、高效、全自动生产,适用于工业流水线。减少人工参与,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机械化生产一致性好,产品的品质得以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绕线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绕线模具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容条上料模块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电容上料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电容上料组件保护壳拆除后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接线模块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绞线夹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绞线夹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八字夹模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料模块、2-绕线模块、3-剥胶模块、4-热熔模块、5-接线模块、6-电容引脚修整模块、7-焊接模块、8-检测模块、9-点胶模块、10-机架、11-电容上料模块、12-转盘、13-绕线模具、14-步进电机、15-第一滚轮、16-第二滚轮、17-光纤、18-电容条;181-电容、19-保护壳、20-凸起、51-固定支架、52-绞线模块、53-八字夹模块、111-步进电机、112-第一同步轮、113-第二同步轮、114-同步轮皮带、115-下料组件、116-下料组件固定件、117-电容条挡板、131-磁棒夹推杆、132-弹簧挡板、133-弹簧、134-活动块、135-磁棒夹、136-档线滑杆、137-模具座、138-磁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端”、“下端”、“左侧”、“右侧”、“前端”、“后端”以及类似的表达是参考附图的位置关系。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声磁产品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转盘转动方向一次设置在的在机架上的上料模块、绕线模块、剥胶模块、热熔模块、接线模块、电容引脚修整模块和焊接模块,所述焊接模块与下料输送模块的前端连接,机架上沿下料输送模块的输送带还依次设有检测模块和点胶模块;所述接线模块还与设置在机架上的电容上料模块的后端连接,接线模块用于将电容引脚与转盘上绕线模具上电磁棒上的绕线连接在一起;所述转盘上等距离安装有用于固定磁棒辅助绕线的绕线模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磁产品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转盘转动方向一次设置在的在机架上的上料模块、绕线模块、剥胶模块、热熔模块、接线模块、电容引脚修整模块和焊接模块,所述焊接模块与下料输送模块的前端连接,机架上沿下料输送模块的输送带还依次设有检测模块和点胶模块;所述接线模块还与设置在机架上的电容上料模块的后端连接,接线模块用于将电容引脚与转盘上绕线模具上电磁棒上的绕线连接在一起;所述转盘上等距离安装有用于固定磁棒辅助绕线的绕线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声磁产品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模块包括振动盘和上料通道,所述上料通道的前端与振动盘的出料口连接,上料通道的后端与转盘上的绕线模具相对,上料通道将振动盘内的电磁棒输至绕线模具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声磁产品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模具包括档线滑杆、磁棒夹持组件和模具座,所述模具座包括一块平板和两块设置在所述平板上端面的竖板,所述平板和所述竖板后侧还安装有弹簧挡板,所述弹簧挡板、两块竖板与所述平板形成一空槽,所述档线滑杆和所述磁棒夹持组件安装在所述空槽内;所述档线滑杆前端通过所述弹簧挡板后端面设有的第一通孔伸入至所述空槽内,所述档线滑杆后端为一竖直且平行与所述弹簧挡板的结构;所述磁棒夹持组件包括磁棒夹推杆、弹簧、活动块和磁棒夹,所述磁棒夹推杆通过所述弹簧挡板后端面设有的第二通孔伸入至所述空槽内,所述磁棒夹推杆上套装有弹簧,所述磁棒夹推杆前端与所述活动块后端连接,所述活动块前端安装在所述磁棒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声磁产品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模块包括驱动组件和排线组件,所述排线组件安装在所述驱动组件上方;所述驱动组件包括Y轴伺服电机、联轴器、滚珠丝杆、第一导轨、第一滑块以及第一支架,所述Y轴伺服电机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Y轴伺服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前端安装有滚珠丝杆,滚珠丝杆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一导轨;所述排线组件包括U轴伺服电机、排线飞叉、推杆、第二导轨、第二滑块以及第二支架,所述U轴伺服电机、排线飞叉、推杆、第二导轨、第二滑块以及第二支架分别安装在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滚珠丝杆上安装有的连接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玲珑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天捷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