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932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属于汽车前端模块领域,其包括横梁、大灯臂,横梁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的侧端面设有大灯臂,横梁与大灯臂通过一体注塑成型,且横梁与大灯臂的背面均为U型凹槽,U型凹槽内布置有加强筋,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加强筋的布置在保证横梁强度的同时,可以足够使前端模块轻量化,且半框式的前端模块可以在车身布置受限的情况下满足使用,同时还为部分部件直接安装在车身上留有空间,进而可减少前端模块上的安装点,降低前端模块的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
本技术涉及汽车前端模块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领域,作为新兴技术产业,其一般的前端模块为带大灯臂的塑料全框式前端模块设计,但这样会有两大缺点:其一是在汽车轻量化的大环境下,塑料前端模块由此应运而生,但全框式塑料前端模块重量有时还不能达到客户要求,同时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与注塑模具所需的钢材较多;其二是全框式塑料前端模块在模具中注塑周期较长,影响生产节拍,且全框式塑料前端模块安装点较多,在后期产品尺寸调整时较困难,其三车身空间有限,全框式塑料前端模块所需安装空间大,导致其他部件安装位置受限,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新型的汽车前端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5050134,申请日:2015年7月13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汽车前端模块,该申请案公开了汽车前端模块,包括前端模块本体,前端模块本体为钢梁与塑料粒子通过嵌件注塑为一整体,所述前端模块本体包括钢梁和塑料支架,所述钢梁包裹在所述塑料支架内,所述钢梁包括分段设置的副驾驶侧钢梁、中部钢梁和驾驶侧钢梁。该申请案提供的汽车前端模块,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节省生产成本,但是该前端模块通过钢梁和塑料支架注塑成型,还没有足够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了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加强筋的布置在保证横梁强度的同时,可以足够使前端模块轻量化,且半框式的前端模块可以在车身布置受限的情况下满足使用,同时还为部分部件直接安装在车身上留有空间,进而可减少前端模块上的安装点,降低前端模块的加工难度。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包括横梁,其还包括大灯臂,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侧端面设有大灯臂,所述横梁与大灯臂通过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横梁与大灯臂的背面均为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内布置有加强筋。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大灯臂的上端面为由横梁至大灯臂方向向上倾斜的斜面。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横梁上的加强筋包括加强支撑部分和分散支撑部分,所述横梁的背面且沿其长度方向上布置有第一加强筋,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横梁的U型凹槽上侧壁之间设有多个垂直于横梁上端面的第二加强筋以形成加强支撑部分;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横梁的U型凹槽下侧壁之间设有多个首尾相连且倾斜于横梁下端面的第三加强筋以形成分散支撑部分。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下端向下延伸且延伸至横梁U型凹槽的下侧壁,另外,部分第三加强筋远离横梁下端面的一端延伸至横梁U型凹槽的上侧壁。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上述延伸部向下伸出于大灯臂形成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且所述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均沿横梁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另外,所述大灯臂远离横梁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沿大灯臂正面至其背面方向布置。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大灯臂背面的U型凹槽内布置有相互交错的第四加强筋。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其中,全塑料的前端模块可以足够使前端模块轻量化,且半框式的前端模块可以在车身布置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满足使用,同时还为部分部件直接安装在车身上留有空间,进而可减少半框式前端模块上的部件安装点,故在半框式的前端模块注塑过程中需要控制成型的安装点减少,进而可降低半框式前端模块的成型难度,且半框式的前端模块较全框式的前端模块更具轻量化,更加节约原料,降低投入成本。(2)本技术的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其中,通过在第一加强筋与横梁的U型凹槽上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以形成加强支撑部分,从而提高横梁的承载强度,在第一加强筋与横梁的U型凹槽下侧壁之间设有第三加强筋以形成分散支撑部分,此设置在提高横梁的承载强度的同时,还可使横梁承载的力均匀分散开来,以避免横梁承载力集中而产生变形,同时分散支撑部分还可将承载力通过延伸部传递至车身上,以分散横梁上的承载力,从提高横梁使用寿命。(3)本技术的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其中,通过伸出部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均沿横梁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以实现前端模块沿车身宽度方向上的固定,另外在大灯臂远离横梁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以实现前端模块沿车身长度方向上的固定,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的连线组成三角形,三个紧固点组成三角形,更加提高了前端模块与车身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满足了大灯臂的承载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前端模块的后视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01、横梁;011、加强支撑部分;012、分散支撑部分;013、第一加强筋;014、第二加强筋;015、第三加强筋;016、第四加强筋;02、大灯臂;021、第一连接孔;022、第二连接孔;023、第三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包括横梁01,其还包括大灯臂02,横梁01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的侧端面设有大灯臂02,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大灯臂02的上端面为由横梁01至大灯臂02方向向上倾斜的斜面,此大灯臂02的上端面微上扬,进而使大灯臂02上下端面的厚度增加,进而提高了大灯臂02的强度,其中,横梁01与大灯臂02通过一体注塑成型为一种带大灯臂02的全塑料半框式前端模块,且横梁01与大灯臂02的背面均为U型凹槽,U型凹槽内布置有加强筋,其中,大灯臂02背面的U型凹槽内布置有相互交错的第四加强筋016。本实施例中全塑料的前端模块可以足够使前端模块轻量化,且半框式的前端模块可以在车身布置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满足使用,同时还为部分部件直接安装在车身上留有空间,进而可减少半框式前端模块上的部件安装点,故在半框式的前端模块注塑过程中需要控制成型的安装点减少,进而可降低半框式前端模块的成型难度,且半框式的前端模块较全框式的前端模块更具轻量化,更加节约原料,降低投入成本。本实施例的横梁01上的加强筋包括加强支撑部分011和分散支撑部分012,横梁01的背面且沿其长度方向上布置有第一加强筋013,其中,第一加强筋013与横梁01的U型凹槽上侧壁之间设有多个垂直于横梁01上端面的第二加强筋014以形成加强支撑部分011;第一加强筋013与横梁01的U型凹槽下侧壁之间设有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包括横梁(01),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大灯臂(02),所述横梁(01)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侧端面设有大灯臂(02),所述横梁(01)与大灯臂(02)通过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横梁(01)与大灯臂(02)的背面均为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内布置有加强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包括横梁(01),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大灯臂(02),所述横梁(01)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侧端面设有大灯臂(02),所述横梁(01)与大灯臂(02)通过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横梁(01)与大灯臂(02)的背面均为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内布置有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灯臂(02)的上端面为由横梁(01)至大灯臂(02)方向向上倾斜的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大灯臂的汽车塑料前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01)上的加强筋包括加强支撑部分(011)和分散支撑部分(012),所述横梁(01)的背面且沿其长度方向上布置有第一加强筋(013),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013)与横梁(01)的U型凹槽上侧壁之间设有多个垂直于横梁(01)上端面的第二加强筋(014)以形成加强支撑部分(011);
所述第一加强筋(013)与横梁(01)的U型凹槽下侧壁之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群汪刚夏桂琴孟祥磊武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恒信汽车内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