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料均匀的聚氨酯发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065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料均匀的聚氨酯发泡装置,包括发泡箱,所述发泡箱上端的一侧连接有原料进管和化学助剂进管,发泡箱上端靠近原料进管的一侧连接有清洗管,清洗管下方的发泡箱上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发泡箱的外壁上连接有保温层,发泡箱下端的两侧对称连接有支柱。本混料均匀的聚氨酯发泡装置,在发泡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导板、第二导板和第三导板,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用于接收原料和化学助剂,并对其进行初步混合,混合后又由集中板集中送至第三导板,通过S形混料槽二次混合,落入至发泡箱底部的材料,最后经过搅拌辊搅拌,三次混合后,保证原料和化学助剂混合充分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料均匀的聚氨酯发泡装置
本技术涉及聚氨酯发泡生产
,具体为一种混料均匀的聚氨酯发泡装置。
技术介绍
聚氨酯发泡机是聚氨酯泡沫塑料灌注发泡的专用设备,它是以聚醚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在发泡剂、催化剂、乳化剂等多种化学助剂存在下,经过化学反应发泡而制得泡沫塑料。但是现有的聚氨酯发泡机通常是将原料和化学助剂同时加入发泡机中进行发泡反应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但是这种进料方式的原料及化学助剂的均匀性较差,一旦原料与化学助剂无法充分均匀反应,生产出的聚氨酯泡沫塑料质量就会出现无法保障的情况。中国专利CN207465708U公开了一种混料均匀的聚氨酯发泡装置,包括发泡机,发泡机内竖直设有搅拌桨,搅拌桨的搅拌轴顶端连有搅拌电机,发泡机内部底端设有转子,转子下方连有转轴和转动电机,发泡机内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水平布置的原料分布管和化学助剂分布管,原料分布管连有原料进入总管,化学助剂分布管连有化学助剂总管,原料分布管、化学助剂分布管均包含两根相互连通的半圆形支管,原料分布管上连通有多组竖直向下的原料分布支管,化学助剂分布管上连通有多组竖直向上的化学助剂分布支管,发泡机一侧设有出料口,出料口通过出料管连有喷管,喷管连通有多组喷头。该技术使得原料和化学助剂分布更加均匀,这样发泡反应制备出的产品质量更好。该申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但是该申请中化学助剂分布管和原料分布管上下设置,原料和化学助剂并没有均匀混合,同时化学助剂分布管上的支管竖直向上设置,容易进入混合后的材料,造成堵塞,且支管较多,不易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料均匀的聚氨酯发泡装置,具有混料均匀,容易清洗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料均匀的聚氨酯发泡装置,包括发泡箱,所述发泡箱上端的一侧连接有原料进管和化学助剂进管,发泡箱上端靠近原料进管的一侧连接有清洗管,清洗管下方的发泡箱上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发泡箱的外壁上连接有保温层,发泡箱下端的两侧对称连接有支柱,发泡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上安装有阀门,发泡箱内部的从上之下依次连接有第一导板、第二导板、第三导板和搅拌辊,所述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侧挡板,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的上表面均连接有凸起柱,所述第二导板的一端连接有集中板,集中板的两侧对称连接有第二侧挡板,所述第三导板一端的上表面开设有混料进口槽,混料进口槽一端的第三导板上开设有S形混料槽,S形混料槽一端的第三导板上开设有混料出口槽,所述搅拌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发泡箱的内壁连接,搅拌辊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搅拌辊的一端贯穿发泡箱,并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上下交错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板、第二导板和第三导板均为倾斜设置,第二导板和第三导板上下交错分布,集中板的下端置于混料进口槽正上方。优选的,所述原料进管、化学助剂进管和清洗管位于第一导板位置高的一端的上方。优选的,所述搅拌辊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搅拌辊上的搅拌叶交叉设置。优选的,所述凸起柱为多个凸起排构成的结构,凸起排与凸起排之间交错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混料均匀的聚氨酯发泡装置,在发泡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导板、第二导板和第三导板,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用于接收原料和化学助剂,并对其进行初步混合,混合后又由集中板集中送至第三导板,通过S形混料槽二次混合,落入至发泡箱底部的材料,最后经过搅拌辊搅拌,三次混合后,保证原料和化学助剂混合充分均匀,整体结构简单,利用材料自重自动混合,节省能源,同时在发泡箱的上端设置清洗管,能够对发泡箱的内部进行冲洗,方便清洁,且原料进管和化学助剂进管均设置在发泡箱的顶部,不会产生材料回流现象,保证未使用的材料不会被污染,方便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导板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导板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导板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搅拌辊安装结构图。图中:1、发泡箱;11、原料进管;12、化学助剂进管;13、清洗管;14、支撑板;15、支柱;16、出料管;161、阀门;17、保温层;2、驱动电机;21、第二齿轮;3、第一导板;31、第一侧挡板;32、凸起柱;4、第二导板;41、集中板;42、第二侧挡板;5、第三导板;51、混料进口槽;52、S形混料槽;53、混料出口槽;6、搅拌辊;61、搅拌叶;62、第一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混料均匀的聚氨酯发泡装置,包括发泡箱1,发泡箱1上端的一侧连接有原料进管11和化学助剂进管12,发泡箱1上端靠近原料进管11的一侧连接有清洗管13,原料进管11、化学助剂进管12和清洗管13位于第一导板3位置高的一端的上方,原料进管11和化学助剂进管12向发泡箱1输送原料和化学助剂,通过第一导板3进行第一步混合,清洗管13的一端连接有高压送水装置,可以向发泡箱1内喷洒清洗液,用于清洗发泡箱1,清洗管13下方的发泡箱1上连接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的上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2,发泡箱1的外壁上连接有保温层17,发泡箱1下端的两侧对称连接有支柱15,发泡箱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6,出料管16上安装有阀门161,发泡箱1内部的从上之下依次连接有第一导板3、第二导板4、第三导板5和搅拌辊6。请参阅图2-3,第一导板3和第二导板4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侧挡板31,第一导板3和第二导板4的上表面均连接有凸起柱32,凸起柱32为多个凸起排构成的结构,凸起排与凸起排之间交错分布,防止原料直线下滑,增加原料和化学助剂混合效果,第一导板3的数量为两个,且上下交错分布,延长原料和化学助剂混合的距离,保证二者能够混合更均匀,第二导板4的一端连接有集中板41,集中板41的两侧对称连接有第二侧挡板42,第一导板3、第二导板4和第三导板5均为倾斜设置,第二导板4和第三导板5上下交错分布,集中板41的下端置于混料进口槽51正上方,第一导板3、第二导板4和第三导板5均为混合原料和化学助剂使用,交错设置,能够利用原料和化学助剂的自重下滑。请参阅图4,第三导板5一端的上表面开设有混料进口槽51,混料进口槽51一端的第三导板5上开设有S形混料槽52,S形混料槽52为弯曲的S形,混合后的材料在经过时,反复碰壁,冲撞,可以进行二次混合,S形混料槽52一端的第三导板5上开设有混料出口槽53。请参阅图5,搅拌辊6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发泡箱1的内壁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料均匀的聚氨酯发泡装置,包括发泡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箱(1)上端的一侧连接有原料进管(11)和化学助剂进管(12),发泡箱(1)上端靠近原料进管(11)的一侧连接有清洗管(13),清洗管(13)下方的发泡箱(1)上连接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的上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2),发泡箱(1)的外壁上连接有保温层(17),发泡箱(1)下端的两侧对称连接有支柱(15),发泡箱(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6),出料管(16)上安装有阀门(161),发泡箱(1)内部的从上之下依次连接有第一导板(3)、第二导板(4)、第三导板(5)和搅拌辊(6),所述第一导板(3)和第二导板(4)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侧挡板(31),第一导板(3)和第二导板(4)的上表面均连接有凸起柱(32),所述第二导板(4)的一端连接有集中板(41),集中板(41)的两侧对称连接有第二侧挡板(42),所述第三导板(5)一端的上表面开设有混料进口槽(51),混料进口槽(51)一端的第三导板(5)上开设有S形混料槽(52),S形混料槽(52)一端的第三导板(5)上开设有混料出口槽(53),所述搅拌辊(6)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发泡箱(1)的内壁连接,搅拌辊(6)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叶(61),搅拌辊(6)的一端贯穿发泡箱(1),并连接有第一齿轮(62),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齿轮(21),第二齿轮(21)与第一齿轮(62)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料均匀的聚氨酯发泡装置,包括发泡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箱(1)上端的一侧连接有原料进管(11)和化学助剂进管(12),发泡箱(1)上端靠近原料进管(11)的一侧连接有清洗管(13),清洗管(13)下方的发泡箱(1)上连接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的上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2),发泡箱(1)的外壁上连接有保温层(17),发泡箱(1)下端的两侧对称连接有支柱(15),发泡箱(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6),出料管(16)上安装有阀门(161),发泡箱(1)内部的从上之下依次连接有第一导板(3)、第二导板(4)、第三导板(5)和搅拌辊(6),所述第一导板(3)和第二导板(4)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侧挡板(31),第一导板(3)和第二导板(4)的上表面均连接有凸起柱(32),所述第二导板(4)的一端连接有集中板(41),集中板(41)的两侧对称连接有第二侧挡板(42),所述第三导板(5)一端的上表面开设有混料进口槽(51),混料进口槽(51)一端的第三导板(5)上开设有S形混料槽(52),S形混料槽(52)一端的第三导板(5)上开设有混料出口槽(53),所述搅拌辊(6)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发泡箱(1)的内壁连接,搅拌辊(6)的外壁上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天亮何宇洋刘聪詹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