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风道一次码烧轮窑,在窑体中部的窑室之间依次并列设置三条直通式风道,即引风风道、排潮风道和送风风道。每个窑室均单独设有底部支风道、余热支风道、冷却支风道,每个窑室的底部支风道、余热支风道、冷却支风道通过哈风闸分别与引风风道、排潮风道和送风风道连通。引风风道、排潮风道和送风风道通过哈风闸及引风风机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各哈风道的双向通风,大大改善了操作条件,使烧制和干燥通风更方便有效。同时底部哈风气流和侧部哈风气流在窑室内相互掺和流动,降低了窑室内上下、左右的温差。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节约了建造费用。可广泛应用于煤矸石烧结砖和粉煤灰烧结砖。(*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窑,尤其是一种三风道一次码烧轮窑。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的一次码烧轮窑多为两风道轮窑,这种轮窑虽然 可以一次码烧湿坯,但产量低,能耗高,且造成一定的烟气污染。中 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四风道引排式一次码烧轮窑,专利公告号为200320101758.1。它设有引风风道、送热风道、送余热风道和排潮风 道,引风风道、送热风道由轮窑引风风机相互连通,排潮风道安装有 通向窑体外的排潮风机,每个窑室底部的风孔和窑室外的通风口都经 同一支烟道分别经风闸与引风风道和送热风道相通,每个窑室顶部的 火眼经同一支烟道分别经风闸与送余热风道和排潮风道相通。这种轮 窑虽然克服了上述缺陷,但结构复杂、造价高,且操作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提高一次码烧轮窑产量、降低 能耗、避免烟气污染,又可调节窑温、内部气流均匀通畅的三风道一 次码烧轮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三风道一次码烧 轮窑,包括窑体、哈风闸、引风风道、排潮风道、送风风道、底部支风 道、余热支风道、冷却支风道,引风风道和送风风道之间安装有引风风机,排潮风道安装有通向窑体外的排潮风机,底部支风道通过底部风孔 与窑室连通,余热支风道与火眼连通,冷却支风道与外界连通,其特征 在于在窑体中部的窑室之间依次并列设置三条直通式风道,即引风风 道、排潮风道和送风风道。每个窑室均单独设有底部支风道、余热支风 道、冷却支风道,每个窑室的底部支风道、余热支风道、冷却支风道通 过哈风闸分别与引风风道、排潮风道和送风风道连通。引风风道、排潮 风道和送风风道通过哈风闸及引风风机相互连通。上述三风道一次码烧轮窑,所述的冷却支风道的哈风口设在窑室 的内壁上。所述的冷却支风道还与设在窑室外壁上的冷风口相通。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采用每个窑室均单独设有底部支风道、余热支风道、冷却支风道, 引风风道、排潮风道和送风风道通过哈风闸及引风风机相互连通,实现 了各哈风道的双向通风,大大改善了操作条件,使烧制和干燥通风更方 便有效。同时底部哈风气流和侧部哈风气流在窑室内相互掺和流动,降 低了窑室内上下、左右的温差。2、 大大简化了窑室内的引风排风结构,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节约了 建造费用。可广泛应用于煤矸石烧结砖和粉煤灰烧结砖。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对窑门的主剖视图图2、图3是本技术冷却支风道结构剖面图图4、图5是本技术余热支风道结构剖面图图6、图7是本技术底部支风道结构剖面图图中标记1-窑体2-窑室3-哈风闸4-引风风道5-排潮风道 6-送风风道 7-底部风孔 8-底部支风道 9-火眼 10-余热支风道 11-冷却支风道12-哈风口 13-冷风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 一种三风道一次 码烧轮窑,包括窑体l、哈风闸3、引风风道4、排潮风道5、送风风道 6、底部支风道8、余热支风道10、冷却支风道11。引风风道4和送风 风道6之间安装有引风风机,排潮风道5安装有通向窑体外的排潮风机。 底部支风道8通过底部风孔7与窑室连通,余热支风道10与火眼9连通, 冷却支风道11与外界连通。在窑体中部的窑室2之间依次并列设置三条 直通式风道,即引风风道4、排潮风道5和送风风道6。每个窑室均单独 设有底部支风道8、余热支风道IO、冷却支风道ll,每个窑室的底部支 风道8、余热支风道10、冷却支风道11通过哈风闸分别与引风风道4、 排潮风道5和送风风道6连通。引风风道4、排潮风道5和送风风道6 通过哈风闸及引风风机相互连通。所述的冷却支风道11的哈风口 12设 在窑室的内壁上。所述的冷却支风道11还与设在窑室外壁上的冷风口 13相通。焙烧时,开启焙烧窑室的余热支风道10对应于引风风道4的哈风闸 3,同时开启霱要余熱窑室的底部支风道8对应于送风风道6的哈风闸3,余热风便可在引风风机的作用下进入需要余热的窑室。当焙烧窑室需要冷却气时,开启冷却窑室的冷却支风道11对应于引风风道4的哈风闸3, 同时开启焙烧窑室冷却支风道11或底部支风道8对应于送风风道6的哈 风闸3,冷却气便可在引风风机的作用下进入需要冷却气的焙烧窑室内。 当焙烧段向其他窑室输送热风时,焙烧段需要冷风调节时,可打开冷风 口 13,冷气进入焙烧窑室内调节温度。同理,任何一个支风道的风都可 在哈风闸的开启配合引风风机的作用下到达其余任何一个需要风的窑室 内。需要排潮时,开启排潮窑室的支风道对应于排潮风道5的哈风闸3, 同时启动排潮风机,潮湿气便可在排潮风机作用下排出窑室。总之,在引风风机的作用下,引风风道4为负压风道,送风风道6 为正压风道,弓l风风道4和送风风道6也可互换。不管哪种情况,各个 支风道都可以实现双向互通,便于操作使用、灵活掌握。权利要求1、一种三风道一次码烧轮窑,包括窑体(1)、哈风闸(3)、引风风道(4)、排潮风道(5)、送风风道(6)、底部支风道(8)、余热支风道(10)、冷却支风道(11),引风风道(4)和送风风道(6)之间安装有引风风机,排潮风道(5)安装有通向窑体外的排潮风机,底部支风道(8)通过底部风孔(7)与窑室连通,余热支风道(10)与火眼连通,冷却支风道(11)与外界连通,其特征在于在窑体中部的窑室之间依次并列设置三条直通式风道,即引风风道(4)、排潮风道(5)和送风风道(6);每个窑室均单独设有底部支风道(8)、余热支风道(10)、冷却支风道(11),每个窑室的底部支风道(8)、余热支风道(10)、冷却支风道(11)通过哈风闸分别与引风风道(4)、排潮风道(5)和送风风道(6)连通;引风风道(4)、排潮风道(5)和送风风道(6)通过哈风闸及引风风机相互连通。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风道一次码烧轮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支风道(11)的哈风口 (12)设在窑室的内壁上,所述的冷却 支风道(11)还与设在窑室外壁上的冷风口 (13)相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三风道一次码烧轮窑,在窑体中部的窑室之间依次并列设置三条直通式风道,即引风风道、排潮风道和送风风道。每个窑室均单独设有底部支风道、余热支风道、冷却支风道,每个窑室的底部支风道、余热支风道、冷却支风道通过哈风闸分别与引风风道、排潮风道和送风风道连通。引风风道、排潮风道和送风风道通过哈风闸及引风风机相互连通。本技术实现了各哈风道的双向通风,大大改善了操作条件,使烧制和干燥通风更方便有效。同时底部哈风气流和侧部哈风气流在窑室内相互掺和流动,降低了窑室内上下、左右的温差。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节约了建造费用。可广泛应用于煤矸石烧结砖和粉煤灰烧结砖。文档编号F27B9/00GK201069310SQ200720089578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5日专利技术者申玉锋 申请人:申玉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风道一次码烧轮窑,包括窑体(1)、哈风闸(3)、引风风道(4)、排潮风道(5)、送风风道(6)、底部支风道(8)、余热支风道(10)、冷却支风道(11),引风风道(4)和送风风道(6)之间安装有引风风机,排潮风道(5)安装有通向窑体外的排潮风机,底部支风道(8)通过底部风孔(7)与窑室连通,余热支风道(10)与火眼连通,冷却支风道(11)与外界连通,其特征在于:在窑体中部的窑室之间依次并列设置三条直通式风道,即引风风道(4)、排潮风道(5)和送风风道(6);每个窑室均单独设有底部支风道(8)、余热支风道(10)、冷却支风道(11),每个窑室的底部支风道(8)、余热支风道(10)、冷却支风道(11)通过哈风闸分别与引风风道(4)、排潮风道(5)和送风风道(6)连通;引风风道(4)、排潮风道(5)和送风风道(6)通过哈风闸及引风风机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玉锋,
申请(专利权)人:申玉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