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瓷泥挤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578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瓷泥挤出机,包括机座、电控箱和控制面板,机座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电机固定座,第一电机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固定座前方的机座表面上通过支撑柱设置有搅拌筒,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上通过接头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搅拌筒前方的机座顶面上设置有真空箱,真空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驱动端延伸至真空箱内并连接有压板,机座的中部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设置有挤出机构,挤出机构前下方的机座上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驱动端上连接有支撑板,第二气缸前上方的机座内设置有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瓷泥进行均匀搅拌,通过搅拌将瓷泥中的空气打出,且能对挤出的瓷泥进行流量统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瓷泥挤出机
本技术涉及陶瓷制作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瓷泥挤出机。
技术介绍
目前,多数的陶瓷厂内都设置有瓷泥挤出机,因为在对瓷泥练泥处理后需要将其挤出到练泥设备外才能够使用,而瓷泥挤出机能解决这一问题,在练泥设备在传输瓷泥到瓷泥挤出机的过程中容易将空气摄入到瓷泥中,而瓷泥挤出机在挤出瓷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瓷泥流量进行统计的功能,从而无法对瓷泥的用量进行监测控制;因此,有必要地对瓷泥挤出机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对瓷泥进行均匀搅拌,通过搅拌将瓷泥中的空气打出,且能对挤出的瓷泥进行流量统计的瓷泥挤出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瓷泥挤出机,包括机座、电控箱和控制面板,所述电控箱设置在机座的底部,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电控箱一侧的机座内,所述机座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电机固定座,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前方的机座表面上通过支撑柱设置有搅拌筒,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上通过接头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筒前方的机座顶面上设置有真空箱,所述搅拌筒与真空箱相连通,所述真空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端延伸至真空箱内并连接有压板,所述机座的中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设置有挤出机构,所述挤出机构前下方的机座上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端上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二气缸前上方的机座内设置有喷嘴,所述电控箱分别与控制面板、第一电机、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搅拌筒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配合有扭力弹簧,所述转轴中部设置有挡板。进一步,所述搅拌筒顶部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与电控箱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挤出机构包括第三气缸、第二电机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三气缸设置在空腔的一侧,所述第三气缸的驱动端上设置有第二电机固定座,所述第二电机配合在第二电机固定座内,所述第二转动杆通过接头连接在第二电机的驱动端上,所述第二转动杆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第三气缸和第二电机与电控箱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喷嘴与空腔相连通,所述喷嘴上设置有电磁流量计,所述电磁流量计与电控箱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通过第一转动杆上搅拌叶对瓷泥进行搅拌,将瓷泥中的空气打出后,再由真空发生器将真空箱内的空气抽出,通过挤出机构对瓷泥进行搅拌和推动至喷嘴上喷出,电磁流量计能对从喷嘴挤出的瓷泥进行流量统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挤出瓷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进料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机座1、电控箱2、控制面板3、第一电机固定座4、第一电机5、支撑柱6、搅拌筒7、第一转动杆8、搅拌叶9、真空箱10、第一气缸11、压板12、空腔13、第二气缸14、支撑板15、喷嘴16、进料口17、转轴18、扭力弹簧19、挡板20、真空发生器21、第三气缸22、第二电机23、第二转动杆24、第二电机固定座25、电磁流量计26。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结合所示,一种瓷泥挤出机,包括机座1、电控箱2和控制面板3,所述电控箱2设置在机座1的底部,所述控制面板3设置在电控箱2一侧的机座1内,所述机座1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电机固定座4,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4上设置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4前方的机座1表面上通过支撑柱6设置有搅拌筒7,所述第一电机5的驱动端上通过接头连接有第一转动杆8,所述第一转动杆8上设置有搅拌叶9,所述搅拌筒7前方的机座1顶面上设置有真空箱10,所述搅拌筒7与真空箱10相连通,所述真空箱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缸11,所述第一气缸11的驱动端延伸至真空箱10内并连接有压板12,所述机座1的中部设置有空腔13,所述空腔13内设置有设置有挤出机构,所述挤出机构前下方的机座1上设置有第二气缸14,所述第二气缸14的驱动端上连接有支撑板15,所述第二气缸14前上方的机座1内设置有喷嘴16,所述电控箱2分别与控制面板3、第一电机5、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4电性连接。所述搅拌筒7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7,所述进料口17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转轴18,所述转轴18的两端配合有扭力弹簧19,所述转轴18中部设置有挡板20。所述搅拌筒7顶部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真空发生器21,所述真空发生器21与电控箱2电性连接。所述挤出机构包括第三气缸22、第二电机23和第二转动杆24,所述第三气缸22设置在空腔13的一侧,所述第三气缸22的驱动端上设置有第二电机固定座25,所述第二电机23配合在第二电机固定座25内,所述第二转动杆24通过接头连接在第二电机23的驱动端上,所述第二转动杆24上设置有搅拌叶9,所述第三气缸22和第二电机23与电控箱2电性连接。所述喷嘴16与空腔13相连通,所述喷嘴16上设置有电磁流量计26,所述电磁流量计26与电控箱2电性连接。使用时:通过电控箱2与外界电源连接进行通电,通过控制面板3传输指令到电控箱2控制第一电机5启动,第一电机5带动第一转动杆8转动,将瓷泥从进料口17处倒入到搅拌筒7中,在瓷泥从进料口17倒入时,瓷泥下压挡板20使扭力弹簧19压缩,在瓷泥全部从进料口17落入到搅拌筒7内后,扭力弹簧19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使挡板20对进料口17进行封闭,第一转动杆8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叶9对瓷泥进行搅拌并推动瓷泥到真空箱10内,在搅拌过程中瓷泥内的空气被打出,通过控制面板3传输指令到电控箱2控制第一气缸11启动,第一气缸11启动推动压板向下对瓷泥进行挤压,将瓷泥内的空气压出,通过控制面板3控制真空发生器21启动对真空箱10内的空气抽出;通过控制面板3传输指令到电控箱2控制第二气缸14启动,第二气缸14启动牵引支撑板15向下移动,使真空箱10内的瓷泥落入到空腔13中;通过控制面板3传输指令到电控箱2控制第三气缸22和第二电机23启动,第二电机23启动带动第二转动杆24转动,第三气缸22启动推动第二转动杆24向前移动,第二转动杆24转动带动搅拌叶9转动,对空腔13内的瓷泥进行搅拌并将其推动至喷嘴16处;电控箱2控制第三气缸22和第二电机23做往复运动不断将空腔13内的瓷泥推动至喷嘴16上喷出,在瓷泥经过喷嘴16时,电磁流量计26能对从喷嘴16挤出的瓷泥进行流量统计,并将数据发送至控制面板3上。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瓷泥挤出机,包括机座、电控箱和控制面板,所述电控箱设置在机座的底部,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电控箱一侧的机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电机固定座,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前方的机座表面上通过支撑柱设置有搅拌筒,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上通过接头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筒前方的机座顶面上设置有真空箱,所述搅拌筒与真空箱相连通,所述真空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端延伸至真空箱内并连接有压板,所述机座的中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设置有挤出机构,所述挤出机构前下方的机座上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端上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二气缸前上方的机座内设置有喷嘴,所述电控箱分别与控制面板、第一电机、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瓷泥挤出机,包括机座、电控箱和控制面板,所述电控箱设置在机座的底部,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电控箱一侧的机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电机固定座,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前方的机座表面上通过支撑柱设置有搅拌筒,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上通过接头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筒前方的机座顶面上设置有真空箱,所述搅拌筒与真空箱相连通,所述真空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端延伸至真空箱内并连接有压板,所述机座的中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设置有挤出机构,所述挤出机构前下方的机座上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端上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二气缸前上方的机座内设置有喷嘴,所述电控箱分别与控制面板、第一电机、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瓷泥挤出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镇秋蔡锦涛邢碧红赵伟杰孙少玲陈全攀黄楚桂郑漫纯成新桂李健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枫树陶瓷原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