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计建勋专利>正文

水泥机械立窑供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0379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泥机械立窑供风装置,由供风室、上进风管、下进风管和助风器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窑体(2)外下部有供风室(6),供风室(6)通过上进风管(3)与窑体(2)上部内腔连通,通过下进风管(5)与窑体(2)下部内腔连通,在上进风管(3)内装有助风器(1),在下进风管(5)内装有助风器(4)。(*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立窑的通风设施,特别是一种水泥机械立窑供风装置。现有技术中窑面供风不均,窑面时常出现偏火、塌边等现象。能耗过高,由于部分窑型砌筑时喇叭口角度未有找准,造成中部通风不良,边风过剩,由于供风不均造成风机阻力大,电耗高。工作效率较低,原因是窑面操作工经常处理窑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机械立窑供风装置,通过该装置能纠正供风不均,上火速度慢,有效控制窑面的塌边、偏火现象,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量、降低能耗和节约资源的目的。本技术的构成由供风室、上进风管、下进风管和助风器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窑体(2)外下部有供风室(6),供风室(6)通过上进风管(3)与窑体(2)上部内腔连通,通过下进风管(5)与窑体(2)下部内腔连通,在上进风管(3)内装有助风器(1),在下进风管(5)内装有助风器(4)。上进风管(3)在窑体(2)上部圆周上均布6-8个,下进风管(5)在窑体(2)下部圆周上均布4-6个。对于特殊窑型,采用增设中部进风管(7),中部进风管(7)下端连接供风室(6),上端向上斜插入窑体(2)内腔。助风器(1)装在上进风管(3)的出口内,助风器(4)装在下进风管(5)的出口内,助风器(1)(4)由圆锥形导风体(8)和扇形叶片(9)组成,圆锥形导风体(8)的圆锥尖端朝向风管的进风方向,扇形叶片(9)的大端朝向风管的出口。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能纠正供风不均,上火速度慢,有效控制窑面的塌边、偏火现象,窑工容易操作,对现有的机械立窑在原基础上能提高台时产量10~40%以上;熟料标号28天,强度可提高3~5个MPa;煤耗Kg熟料下降100~300大卡。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3的A-A旋转剖视图;附图3是附图2的俯视图。本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在窑体(2)外下部有供风室(6),供风室(6)通过上进风管(3)与窑体(2)上部内腔连通,通过下进风管(5)与窑体(2)下部内腔连通,在上进风管(3)的出口内,安装助风器(1),在下进风管(5)的出口内安装助风器(4),上进风管(3)在窑体(2)上部圆周上均布6-8个,下进风管(5)在窑体(2)下部圆周上均布4-6个。对于特殊窑型,采用增设中部进风管(7),中部进风管(7)下端连接供风室(6),上端向上斜插入窑体(2)内腔。如附图2、附图3所示,助风器(1)(4)由圆锥形导风体(8)和扇形叶片(9)组成,圆锥形导风体(8)的圆锥尖端朝向风管的进风方向,扇形叶片(9)的大端朝向风管的出口。权利要求1.一种水泥机械立窑供风装置,由供风室、上进风管、下进风管和助风器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窑体(2)外下部有供风室(6),供风室(6)通过上进风管(3)与窑体(2)上部内腔连通,通过下进风管(5)与窑体(2)下部内腔连通,在上进风管(3)内装有助风器(1),在下进风管(5)内装有助风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机械立窑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进风管(3)在窑体(2)上部圆周上均布6-8个,下进风管(5)在窑体(2)下部圆周上均布4-6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机械立窑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特殊窑型,采用增设中部进风管(7),中部进风管(7)下端连接供风室(6),上端向上斜插入窑体(2)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机械立窑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助风器(1)装在上进风管(3)的出口内,助风器(4)装在下进风管(5)的出口内,助风器(1)(4)由圆锥形导风体(8)和扇形叶片(9)组成,圆锥形导风体(8)的圆锥尖端朝向风管的进风方向,扇形叶片(9)的大端朝向风管的出口。专利摘要一种水泥机械立窑供风装置,由供风室、上进风管、下进风管和助风器组成,在窑体(2)外下部有供风室(6),供风室(6)通过上进风管(3)与窑体(2)上部内腔连通,通过下进风管(5)与窑体(2)下部内腔连通,在上进风管(3)内装有助风器(1),在下进风管(5)内装有助风器(4),对于特殊窑型,采用增设中部进风管(7),本技术能纠正供风不均,上火速度慢,有效控制窑面的塌边、偏火现象,窑工容易操作,对现有的机械立窑在原基础上能提高台时产量10~40%以上;熟料标号28天,强度可提高3~5个MPa;煤耗Kg熟料下降100~300大卡,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量,降低能耗和节约资源的目的。文档编号F27B1/16GK2569064SQ0227659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0日专利技术者计建勋 申请人:计建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建勋
申请(专利权)人:计建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