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31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对应电子元件位置的电子元件显示区,所述电子元件显示区包括透光区,位于所述透光区内的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透光区的电极层设置为透明电极层,使得无需去除显示物质,即无需挖孔电子元件显示区也可正常显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全面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是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全面屏技术的发展,屏下摄像头等电子元件放置在显示屏下的技术是发展趋势。现有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阴极结构为平铺显示面板,其材料为镁银合金、或者镁银叠层结构,由于银对光线具有较大的反射率,外界光线穿过阴极结构时,损耗较多。因此现有技术为了保证屏下电子元件,如摄像头的采光效果,需要将摄像头上方的显示物质(包括TFT电路、发光层、阴极结构等)去除,即挖孔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对应的挖孔区域由于没有显示物质,不能显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所以,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对显示屏进行挖孔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包括对应电子元件位置的电子元件显示区,所述电子元件显示区包括:透光区,位于所述透光区内的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电子元件显示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光区外的像素电路区,包括对应像素单元的驱动电路设置位置的电路区、以及对应驱动电路信号线设置位置的信号线区。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位于所述电路区内的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位于所述电路区内的电极层为镁银合金层或者镁银叠层。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位于所述电路区内的电极层包括透明导电层和镁银合金层,或者透明导电层和镁银叠层。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透明导电层位于发光材料层上,所述镁银合金层或者镁银叠层位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位于所述信号线区内的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位于所述信号线区内的电极层为镁银合金层或者镁银叠层。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位于所述信号线区内的电极层包括透明导电层和镁银合金层,或者透明导电层和镁银叠层。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包括围绕所述电子元件显示区的标准显示区,位于所述标准显示区内的电极层包括镁银合金层或者镁银叠层。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位于所述标准显示区内的电极层还包括透明导电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对应电子元件位置的电子元件显示区,所述电子元件显示区包括透光区,位于所述透光区内的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通过将电子元件显示区内透光区处的电极层设置为透明电极层,外界光线通过透明电极层即可到达位于显示屏下方的电子元件,使得无需去除电子元件上方的显示物质,即无需挖孔,则电子元件显示区也可正常显示,解决现有技术需要挖孔的缺陷,实现全面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现有OLED显示面板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OLED第一显示面板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OLED第一显示面板AA’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OLED第二显示面板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OLED第二显示面板BB’截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OLED第三显示面板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OLED第三显示CC’截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OLED显示面板制备流程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OLED显示面板制备第一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OLED显示面板制备第二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电子元件技术存在缺陷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解决该问题。如图1所示,现有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将摄像头设置于显示屏下,即电子元件技术,而显示面板的阴极结构为整面的镁银合金或者镁银叠层,由于银对光线具有较大的反射率,为了使摄像头有更好的采光,一般将电子元件对应区域11的显示物质进行挖除,即挖孔技术,则只有标准显示区12(即电子元件对应区域11之外的所有显示区)能进行显示,电子元件对应区域11无法显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即现有电子元件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如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其包括对应电子元件位置的电子元件显示区32,所述电子元件显示区32包括:像素电路区322,包括对应像素单元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区3221、以及对应驱动电路信号线的信号线区3222;透光区321,包括所述像素电路区322之外的电子元件显示区;其中,位于所述透光区321内的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2301,这样外界光线即可穿过透光区321,到达设置在屏下的电子元件,如摄像头、光线传感器等,使得这样电子元件实现对应的功能。在一种实施例中,电极层为阴极层,整面铺设在像素定义层上方。在一种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电路区内的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在一种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电路区内的电极层为镁银合金层或者镁银叠层。在一种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电路区内的电极层为镁银合金层或者镁银叠层。在一种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电路区内的电极层包括透明导电层和镁银合金层,或者透明导电层和镁银叠层。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导电层位于发光材料层上,所述镁银合金层或者镁银叠层位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在一种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信号线区内的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在一种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信号线区内的电极层为镁银合金层或者镁银叠层。在一种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信号线区内的电极层包括透明导电层和镁银合金层,或者透明导电层和镁银叠层。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包括围绕所述电子元件显示区的标准显示区(即显示区去除电子元件显示区之外的所有区域),位于所述标准显示区内的电极层包括镁银合金层或者镁银叠层。在一种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标准显示区内的电极层还包括透明导电层。在一种实施例中,位于电子元件显示区的透明导电层、和位于标准显示区的透明导电层同层设置。如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该OLED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电子元件位置的电子元件显示区,所述电子元件显示区包括:/n透光区,位于所述透光区内的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电子元件位置的电子元件显示区,所述电子元件显示区包括:
透光区,位于所述透光区内的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显示区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透光区外的像素电路区,包括对应像素单元的驱动电路设置位置的电路区、以及对应驱动电路信号线设置位置的信号线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电路区内的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电路区内的电极层为镁银合金层或者镁银叠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电路区内的电极层包括透明导电层和镁银合金层,或者透明导电层和镁银叠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芮张文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