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19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从前至后依次为第一固定单元、第二固定单元、第三固定单元、第四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固定模块、第二固定模块;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一支撑块和两个第三固定模块;该工作能够对车头管、主梁管进行较好的定位和固定,能够对主梁管和边管进行有效的精准的支撑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
本技术涉及车架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
技术介绍
申请人创呈工业设计(上海)有限公司于2018年提出了一项专利技术专利ZL201810801915.0,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车车架的焊接工装,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依次设有用于固定车架头部的头部工装单元、用于固定车架主体的主体工装单元和用于固定车架尾部的尾部工装单元,所述工作台的顶面沿横向和纵向方别设有多个定位孔A,所述头部工装单元、主体工装单元和尾部工装单元分别通过定位孔A与工作台可拆卸连接,且在工作台上可水平方向调节。该方案所存在的问题是,在该方案中,对于主梁管和头管定位有待改进,在该案中记载其主梁管通过定位件D和夹持组件对主梁管进行固定。在实际应用中,主梁管和车头管已经是焊接好了的,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对主梁管和边管进行焊接,所以对主梁管较好的固定离不开对于车头管的固定和主梁管的合理固定。所以,本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较好的固定主梁管以及实现主梁管和边管的有效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该工作能够对车头管、主梁管进行较好的定位和固定,能够对主梁管和边管进行有效的精准的支撑和固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从前至后依次为用于固定车头管的第一固定单元、用于固定主梁管的第二固定单元、两组用于固定两个边管的第三固定单元、用于固定尾管的第四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固定在固定座上的第一支撑架、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用于从上往下压住车头管顶部的第一固定模块、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用于从下方固定住车头管底部的第二固定模块;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一支撑块和两个第三固定模块;所述第一支撑块设置在主梁管尾部的正下方且用于从主梁管的下方托住主梁管;所述第三固定模块设置在主梁管的两侧与边管结合的位置且用于将边管的末端和主梁管的侧面抵紧结合。在上述的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中,所述第三固定单元包括逐渐远离主梁管依次布置的用于支撑边管的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第四支撑块以及用于将边管压在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上的第四固定模块、第五固定模块。在上述的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中,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位于尾管位置的托板,所述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第四固定模块、第五固定模块均固定于固定座上;所述第四支撑块固定于托板上。在上述的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中,所述第四固定单元包括固定在托板上的用于支撑尾管两侧的第五支撑块、用于支撑尾管末端的第六支撑块、用于将尾管压在第六支撑块上的第七固定模块。在上述的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中,所述两个边管之间设有临近尾管的锁板安装管;所述锁板安装管上焊接有一对铰接架;所述托板上设有用于支撑两个铰接架的第七支撑块以及用于将铰接架抵紧在第七支撑块上的第八固定模块。在上述的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中,所述第二支撑块、第四固定模块通过第二支撑架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第三支撑块、第五固定模块通过第三支架固定在固定座上。在上述的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中,所述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第四支撑块、第五支撑块、第六支撑块的上表面均设有与对应的主梁管、边管、尾管匹配的固定槽。在上述的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布置的第一支杆、连接板、倾斜布置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固定于第二支杆上;所述第二固定模块固定与连接板上。在上述的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中,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包括固定在第二支杆上的锁紧夹具、导向块、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一端与锁紧夹具铰接,所述挤压杆的另外一端设有套在车头管顶部的压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固定单元对车头管进行固定,通过第二固定单元对主梁管进行固定,通过第三固定单元对于边管进行固定,其中,通过第一固定模块和第二固定模块对车头管进行有效固定,通过第一支撑块来托住主梁管,最重要的是,通过第三固定模块对主梁管和边管结合位置进行压紧,这样可以保证边管、主梁管结合准确稳定,在车头管有效固定和定位的基础上,能够达到边管和主梁管准确固定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2,一种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上从前至后依次为用于固定车头管A的第一固定单元2、用于固定主梁管B的第二固定单元3、两组用于固定两个边管C的第三固定单元4、用于固定尾管D的第四固定单元5;所述第一固定单元2包括固定在固定座1上的第一支撑架、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用于从上往下压住车头管A顶部的第一固定模块、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用于从下方固定住车头管A底部的第二固定模块21;第二固定模块21为一套设在车头管底部的定位块;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布置的第一支杆22、连接板23、倾斜布置的第二支杆24;第一支杆22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上,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固定于第二支杆24上;所述第二固定模块21固定与连接板23上。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包括固定在第二支杆24上的锁紧夹具25、导向块26、挤压杆27,所述挤压杆27的一端与锁紧夹具25铰接,所述挤压杆27的另外一端设有套在车头管A顶部的压盖28。通过操作锁紧夹具25来使压盖28压住车头管A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单元3包括第一支撑块31和两个第三固定模块32;所述第一支撑块31设置在主梁管B尾部的正下方且用于从主梁管B的下方托住主梁管B;所述第三固定模块32设置在主梁管B的两侧与边管C结合的位置且用于将边管C的末端和主梁管B的侧面抵紧结合。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焊接的位置包括主梁管B和边管C结合的位置,边管C和尾管D结合的位置以及其他附件,定位难度最大的是边管C和主梁管B结合的位置,为了有效固定和定位边管C和主梁管B,通过第一支撑块31来支撑主梁管B,通过第三固定模块32从两侧将边管C和主梁管B挤压在一起,提高了焊接精度。当然这也离不开第一固定模块和第二固定模块21对于车头管A的有效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单元4包括逐渐远离主梁管B依次布置的用于支撑边管C的第二支撑块41、第三支撑块42、第四支撑块43以及用于将边管C压在第二支撑块41、第三支撑块42上的第四固定模块44、第五固定模块45。具体来说,第二支撑块41、第四固定模块44配合;第三支撑块42、第五固定模块45配合;第四支撑块43配合,通过这种支撑加压紧的方式,可以将边管C有效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包括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从前至后依次为用于固定车头管的第一固定单元、用于固定主梁管的第二固定单元、两组用于固定两个边管的第三固定单元、用于固定尾管的第四固定单元;/n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固定在固定座上的第一支撑架、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用于从上往下压住车头管顶部的第一固定模块、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用于从下方固定住车头管底部的第二固定模块;/n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一支撑块和两个第三固定模块;所述第一支撑块设置在主梁管尾部的正下方且用于从主梁管的下方托住主梁管;所述第三固定模块设置在主梁管的两侧与边管结合的位置且用于将边管的末端和主梁管的侧面抵紧结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包括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从前至后依次为用于固定车头管的第一固定单元、用于固定主梁管的第二固定单元、两组用于固定两个边管的第三固定单元、用于固定尾管的第四固定单元;
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固定在固定座上的第一支撑架、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用于从上往下压住车头管顶部的第一固定模块、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用于从下方固定住车头管底部的第二固定模块;
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一支撑块和两个第三固定模块;所述第一支撑块设置在主梁管尾部的正下方且用于从主梁管的下方托住主梁管;所述第三固定模块设置在主梁管的两侧与边管结合的位置且用于将边管的末端和主梁管的侧面抵紧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单元包括逐渐远离主梁管依次布置的用于支撑边管的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第四支撑块以及用于将边管压在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上的第四固定模块、第五固定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位于尾管位置的托板,所述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第四固定模块、第五固定模块均固定于固定座上;所述第四支撑块固定于托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总成焊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固定单元包括固定在托板上的用于支撑尾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