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回路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层叠布置的换热板片;形成在所述多个换热板片中的相邻换热板片之间的换热通道;以及延伸通过所述换热板片的分别用于换热介质流入和流出的端口通道,所述端口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彼此分隔开的用于多路制冷剂中的至少两路制冷剂流入或流出的至少两个流体通道。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共用一个所述端口通道,且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沿着端口通道的径向并排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回路板式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空调、工业制冷、加热等领域,尤其涉及多回路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对于板式换热器,通常冲压有四个端口。其中的两个端口用于一种工作流体,而另外的两个端口用于另一种工作流体。用于多回路系统的板式换热器,则有六个或更多的端口。这样的做法存在以下不足或不利之处:1)因为端口处的区域不能用于进行换热,故设置过多的端口减小了有效换热面积;2)因为端口处的区域总是板式换热器中最薄弱的部分,故设置过多的端口会减小板式换热器的强度;3)每个端口需要连接一个端口连接器,这导致了高的潜在泄漏风险和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回路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层叠布置的换热板片;形成在所述多个换热板片中的相邻的两个换热板片之间的换热通道;以及延伸通过所述换热板片的分别用于换热介质流入和流出的端口通道,所述端口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彼此分隔开的用于多路制冷剂中的至少两路制冷剂流入或流出的至少两个流体通道,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共用一个所述端口通道,且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沿着端口通道的径向并排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通过分隔件彼此分隔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的至少一部分一体地形成在相应的所述换热板片上或者独立于所述换热板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包括翻边桥,所述翻边桥通过使所述相应的换热板片在所述端口通道中的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中的一个处的区域变形而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包括用于至少两路制冷剂中的一路制冷剂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用于所述至少两路制冷剂中的另一路制冷剂的第二流体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包括用于所述至少两路制冷剂中的一路制冷剂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用于所述至少两路制冷剂中的另一路制冷剂的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通过第一流体通道孔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流体连通,所述第二流体通道通过第二流体通道孔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流体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孔和第二流体通道孔沿着所述端口通道的延伸方向交替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孔和第二流体通道孔位于各自的对应的流体通道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孔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孔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环状件上,所述环状件的至少一部分一体地形成在相应的所述换热板片上或者独立于所述换热板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状件包括凸缘,所述凸缘通过使所述相应的换热板片在所述端口通道中的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中的一个处的区域变形而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状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内,并且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内,设置有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孔的所述环状件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内的部分阻隔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或设置有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孔的所述环状件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内的部分阻隔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有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孔的所述环状件位于形成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相邻换热板片之间;和/或设置有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孔的所述环状件位于形成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相邻换热板片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包括多个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环状件中,所述多个挡板端部相连接以将所述至少一个端口通道分隔成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端口通道连接的端口连接器,所述端口连接器包括由隔板分隔开的至少两个连接通道,所述至少两个连接通道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对应连通,由此形成两个用于制冷剂流入或流出的相互隔离的通路。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显示了用于现有技术的板式换热器的端口结构布置的示意图;图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端口结构布置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横截面视图;图4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横截面视图;图4B和4C分别显示相邻的两个换热板片上的端口通道内的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横截面视图;图6A和6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端口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和横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专利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制。如图1所示,显示了关于现有技术的板式换热器上的端口布局的示意图。具体地,图1中显示的端口布置能够用于三回路制冷系统。端口11和12为分别用于第一种流体的入口和出口,而端口21和22为分别用于第二种流体的入口和出口;而端口31和32为分别用于第三种流体的入口和出口。到目前为止,对于现有的板式换热器来说,如图1所示,都是一个端口或端口通道对应于一个端口连接器。在一般情况下,一种工作流体需要两个端口通道和两个端口连接器,其中的一个端口通道的端口是入口,而另一个端口通道的端口是出口。这种常见的设计和端口布局限缩或减小了板式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和强度,以致于需要扩大端口来增加换热能力。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板式换热器普遍存在如在本专利技术的背景部分所提及的不足。针对于这种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专利技术构思以期至少部分地缓解或消除这些不足。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端口设计,其可以将至少两种工作流体的端口或端口通道接合在一起。另外,该新的特殊端口设计还可以允许简单地进行管道连接,并且使得相应的制冷系统结构更紧凑。进一步地,其还可以允许减少与之连接的端口连接器的数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端口通道,所述端口通道包括彼此分隔开的用于至少两路制冷剂流入或流出的至少两个流体通道。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原本用于一种流体的端口通道分隔成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端口通道,以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至少两路制冷剂的至少两个端口通道。或者说,通过将至少两个端口通道集成到一个端口通道中,至少部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论述的由于需要在板式换热器上设置更多的端口通道而导致的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通过减少端口通道的数量而增加有效热传递的面积,并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与端口通道连接的管道连接的复杂性。显然,与现有技术的方案相比,可以至少使分配器和垫圈的数量减少50%。从以上多个方面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降低成本,简化复杂性,同时改善板式换热器的性能。本专利技术在于扩大有效换热面积和简化所述端口连接器和板式换热器之间的连接,而不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回路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n多个层叠布置的换热板片;/n形成在所述多个换热板片中的相邻的两个换热板片之间的换热通道;以及/n延伸通过所述换热板片的分别用于换热介质流入和流出的端口通道,所述端口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彼此分隔开的用于多路制冷剂中的至少两路制冷剂流入或流出的至少两个流体通道,/n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共用一个所述端口通道,且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沿着端口通道的径向并排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回路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
多个层叠布置的换热板片;
形成在所述多个换热板片中的相邻的两个换热板片之间的换热通道;以及
延伸通过所述换热板片的分别用于换热介质流入和流出的端口通道,所述端口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彼此分隔开的用于多路制冷剂中的至少两路制冷剂流入或流出的至少两个流体通道,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共用一个所述端口通道,且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沿着端口通道的径向并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回路板式换热器,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通过分隔件彼此分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回路板式换热器,其中,
所述分隔件的至少一部分一体地形成在相应的所述换热板片上或者独立于所述换热板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回路板式换热器,其中,
所述分隔件包括翻边桥,所述翻边桥通过使所述相应的换热板片在所述端口通道中的区域变形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回路板式换热器,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流体通道包括用于至少两路制冷剂中的一路制冷剂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用于所述至少两路制冷剂中的另一路制冷剂的第二流体通道,
所述换热通道包括用于所述至少两路制冷剂中的一路制冷剂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用于所述至少两路制冷剂中的另一路制冷剂的第二换热通道,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通过第一流体通道孔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流体连通,所述第二流体通道通过第二流体通道孔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流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回路板式换热器,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孔和第二流体通道孔沿着所述端口通道的延伸方向交替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回路板式换热器,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孔和第二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佩尔蒂埃·彼埃尔·奥利弗,张志锋,魏文建,
申请(专利权)人:丹佛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丹麦;DK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