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24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的一端设置有引导头,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快速接头,管体包括与引导头连接的进液管以及与快速接头连接的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通过扩容管连接;扩容管的内部通过隔膜将扩容管隔设为集液室和真空室,集液室和进液管以及出液管连通,且集液室内设置有浮力球,进液管上设置有压紧阀门,真空室的上端开设有侧开口,侧开口连接有管口向上的气通管,气通管上设置有气通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积液在集液管内无法向下引流时,通过打开真空室上的气通调节阀,使真空室与大气相通,隔膜膨胀,真空室体积扩大使集液室内压强增大,此时积液可顺利流至引流瓶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引流管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自发性气胸、外伤性气胸及肺叶切除术后病人,都有需要在锁骨中线的第二跟肋骨间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腔体内的气体,以使废液复张。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中,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胸腔闭式引流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目的是将胸膜腔内的气体和(或)液体引流至体外,恢复胸膜腔的密闭性并重建胸膜腔的正常负压,使肺复张,稳定纵膈,防止因纵膈过度移动及摆动造成循环系统障碍。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胸腔引流管一般为橡胶或硅胶的圆柱型的引流管,功能单一,只具有引流的功能,因此现有技术对胸腔引流管的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例如专利号为CN108392716A的一种可控制流量的胸腔引流管,其通过设置轴承、螺纹杆、横杆、螺纹套、连接杆、移动杆、活动板和移动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胸腔引流管不具备可控制流量的问题,该可控制流量的胸腔引流管,具备可控制流量的优点,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控制液体的流出量,降低了医护人员使用的困难度,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便于医护人员的使用。然而其不足之处在于当胸腔引流管的上下两端由于胸腔负压作用或者是在积液较多的情况下,积液会在胸腔引流管的上端内滞留,从而导致管内积液无法顺利引流到引流瓶内,不利于观察其真实引流液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胸腔引流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胸腔负压或者在积液较多的情况下积液无法流入引流瓶内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放入胸腔的引导头,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引流瓶连接的快速接头,所述管体包括与引导头连接的进液管以及与快速接头连接的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之间通过扩容管连接;所述扩容管的内部通过隔膜将扩容管隔设为集液室和真空室,所述集液室和进液管以及出液管连通,且所述集液室内设置有浮力球,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压紧阀门,所述真空室的上端开设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连接有管口向上的气通管,所述气通管上设置有气通调节阀。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扩容管为中空膨胀的管体,且所述扩容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圆锥状的缩口段与进液管以及出液管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通调节阀包括连接在气通管上端的螺纹管,所述螺纹管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通气孔通过螺纹连接有盖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液管、扩容管以及出液管为注塑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进液管、扩容管以及出液管的管身上设置有体积刻度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直径均大于所述浮力球的直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的浮力球具有流量调节的作用,当扩容管内积液聚集较多时,浮力球在浮力作用下漂浮在积液液面上并堵塞住进液管和扩容管的连接端口,避免积液继续进入扩容管;(2)当胸腔负压导致积液在集液管内无法向下引流时,首先关闭压紧阀门隔绝上端进液管和下端集液室,再打开真空室上的气通调节阀,使真空室与大气相通,隔膜膨胀,真空室体积扩大使集液室内压强增大,此时积液可顺利流至引流瓶中,然后再打开压紧阀门即可恢复正常的胸腔引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导头;2-快速接头;3-进液管;4-出液管;5-扩容管;6-浮力球;7-气通调节阀;8-气通管;9-隔膜;10-压紧阀门;501-缩口段;502-集液室;503-真空室;701-螺纹管;702-通气孔;703-盖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放入胸腔的引导头1,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引流瓶连接的快速接头2,所述管体包括与引导头1连接的进液管3以及与快速接头2连接的出液管4,所述进液管3和出液管4之间通过扩容管5连接;所述扩容管5的内部通过隔膜9将扩容管5隔设为集液室502和真空室503,所述集液室502和进液管3以及出液管4连通,且所述集液室502内设置有浮力球6,所述进液管3上设置有压紧阀门10,所述真空室503的上端开设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连接有管口向上的气通管8,所述气通管8上设置有气通调节阀7。在进行胸腔引流的过程中,胸腔引流管的一端通过引导头1置入患者的胸腔中,另一端通过快速接头2和引流瓶连接,胸腔积液依次通过进液管3、扩容管5和出液管4进入引流瓶中。为了避免管内积液较多而导致积液无法顺利流入引流瓶中,本技术在管体上设计了扩容管5,所述扩容管5为中空膨胀的管体,且所述扩容管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圆锥状的缩口段501与进液管3以及出液管4连通。由于扩容管5膨胀直径大于进液管,因此,扩容管5可用于积液的中转站,当扩容管5内的积液集聚较多时,由于受到上端胸腔负压作用,可能导致集聚的积液无法顺利排出,本技术的浮力球的设计具有流量调节的作用,当扩容管5内积液聚集较多时,浮力球6在浮力作用下漂浮在积液液面上并堵塞住进液管3和扩容管5的连接端口,避免积液继续进入扩容管。另外,当胸腔负压导致积液在集液管502内无法向下引流时,打开真空室503上的气通调节阀7,使真空室503与大气相通,隔膜9展开膨胀,真空室503体积扩大导致集液室502体积减小从而使集液室502内压强增大,此时由于集液室502和引流瓶的上下压差作用使积液可顺利流至引流瓶中。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打开气通调节阀7之前应首先关闭压紧阀门10隔绝上端进液管3和下端集液室502,避免集液室502内的积液倒流回胸腔内,随着积液流入引流瓶中,集液室502内的压强逐渐减小,然后再打开压紧阀门10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放入胸腔的引导头(1),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引流瓶连接的快速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与引导头(1)连接的进液管(3)以及与快速接头(2)连接的出液管(4),所述进液管(3)和出液管(4)之间通过扩容管(5)连接;/n所述扩容管(5)的内部通过隔膜(9)将扩容管(5)隔设为集液室(502)和真空室(503),所述集液室(502)和进液管(3)以及出液管(4)连通,且所述集液室(502)内设置有浮力球(6),所述进液管(3)上设置有压紧阀门(10),所述真空室(503)的上端开设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连接有管口向上的气通管(8),所述气通管(8)上设置有气通调节阀(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放入胸腔的引导头(1),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引流瓶连接的快速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与引导头(1)连接的进液管(3)以及与快速接头(2)连接的出液管(4),所述进液管(3)和出液管(4)之间通过扩容管(5)连接;
所述扩容管(5)的内部通过隔膜(9)将扩容管(5)隔设为集液室(502)和真空室(503),所述集液室(502)和进液管(3)以及出液管(4)连通,且所述集液室(502)内设置有浮力球(6),所述进液管(3)上设置有压紧阀门(10),所述真空室(503)的上端开设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连接有管口向上的气通管(8),所述气通管(8)上设置有气通调节阀(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雅琴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