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液灌流器罐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血液灌流器罐。
技术介绍
血液灌流器主要应用于急慢性药物中毒、尿毒症中分子毒素吸附,肝病及免疫领域致病因子的吸附。目前其主要的应用方式有单独的血液灌流模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模式及血浆分离吸附模式。血液灌流器罐体具有吸附腔,吸附腔中填充有吸附剂,现有的血液灌流器的罐体为圆柱形结构,其两端设有过滤件,在过滤件上方设有用于封盖住吸附腔开口的封盖和旋盖,然而封盖和旋盖均延伸至罐体外设置,从而使得封盖和旋盖对吸附腔开口的密封效果不佳,容易造成吸附腔内的液体渗出,而且整个灌流器罐整体性不强,影响灌流器罐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液灌流器罐,其密封效果较好,且整体性较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血液灌流器罐,包括具有吸附腔的罐体,所述罐体的两端设有与所述吸附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罐体包括吸附段、设于所述吸附段两端的连接段以及位于所述吸附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沿着所述吸附段至所述连接段的方向其内径逐渐变大,所述过渡段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台阶槽和第二台阶槽,所述第二台阶槽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台阶槽的内径,所述连接段设有内螺纹。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台阶槽的台阶端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台阶槽的台阶端面宽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台阶槽的台阶端面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孔,各所述连接孔沿所述第二台阶槽的台阶端面周向环设。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台阶槽与所述第二台阶槽之间的高度差为5~15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过渡段的锥度为25°~5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附段的长径比大于或等于2.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罐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血液灌流器罐,罐体的吸附腔用于填充吸附剂,罐体两端的开口与吸附腔连通用于与血液管路连接进行血液吸附过滤,罐体包括吸附段、设于吸附段两端的连接段以及位于吸附段与连接段之间的过渡段,过渡段沿着吸附段至连接段的方向其内径逐渐变大,具体地,吸附剂填充在吸附段中,第一台阶槽用于固定过滤件,第二台阶槽用于固定密封圈,密封圈朝向第一台阶槽的方向凸出从而抵接压紧在过滤件上,封盖和旋盖通过内螺纹与连接段连接固定并从上方抵接压紧在密封圈的上方,从而保证各结构连接的稳固性,由于过渡段沿着吸附段至连接段的方向其内径逐渐变大,使得设置在过渡段以及连接段上的封盖和旋盖能更有效地密封吸附腔的开口,减少液体渗漏,保证密封效果,同时,由于过渡段和连接段的内径大于吸附段的内径,使得过滤件、封盖和旋盖等可以被容纳于罐体内部,从而保证罐体的美观性和整体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血液灌流器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血液灌流器罐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血液灌流器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血液灌流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0、罐体;200、过滤件;300、密封圈;400、封盖;500、旋盖;101、吸附腔;102、吸附段;103、过渡段;104、连接段;105、第一台阶槽;106、第二台阶槽;107、内螺纹;108、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结合图1~4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血液灌流器罐,包括具有吸附腔101的罐体100,罐体100一般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便于成型加工,罐体100的两端设有与吸附腔101连通的开口,罐体100包括吸附段102、设于吸附段102两端的连接段104以及位于吸附段102与连接段104之间的过渡段103,过渡段103沿着吸附段102至连接段104的方向其内径逐渐变大,过渡段103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台阶槽105和第二台阶槽106,第二台阶槽106的内径大于第一台阶槽105的内径,连接段104设有内螺纹107。一般地,设置过渡段103的锥度A为25°~50°。具体地,罐体100的吸附腔101用于填充吸附剂,罐体100两端的开口与吸附腔101连通用于与血液管路连接进行血液吸附过滤,罐体100包括吸附段102、设于吸附段102两端的连接段104以及位于吸附段102与连接段104之间的过渡段103,过渡段103沿着吸附段102至连接段104的方向其内径逐渐变大,具体地,吸附剂填充在吸附段102中,第一台阶槽105用于固定过滤件200,第二台阶槽106用于固定密封圈300,密封圈300朝向第一台阶槽105的方向凸出从而抵接压紧在过滤件200上,封盖400和旋盖500通过内螺纹107与连接段104连接固定并从上方抵接压紧在密封圈300的上方,从而保证各结构连接的稳固性,由于过渡段103沿着吸附段102至连接段104的方向其内径逐渐变大,使得设置在过渡段103以及连接段104上的封盖400和旋盖500能更有效地密封吸附腔101的开口,减少液体渗漏,保证密封效果,同时,由于过渡段103和连接段104的内径大于吸附段102的内径,使得过滤件200、封盖400和旋盖500等可以位于罐体100内部,从而保证罐体100的美观性和整体性。具体地,过滤件200一般设置为过滤网,过滤网设置于网架内,网架设于第一台阶槽105内,密封圈300设于第二台阶槽106内,密封圈300朝向第一台阶槽105的方向凸出形成有凸出部,凸出部抵接压紧在过滤件200上,过滤件200上方设有用于密封吸附腔101开口的封盖400,封盖400的下端抵接在第二台阶槽106上并压紧在密封圈300上,旋盖500设有与连接段104内螺纹107匹配的外螺纹,旋盖500通过螺纹旋合在连接段104上,且旋盖500的下端抵接压紧在封盖400的上端,从而使得各结构件互相抵接压紧,避免松动,从而消除灌流器的安全隐患,设置第二台阶槽106的台阶端面宽度大于第一台阶槽105的台阶端面宽度,第二台阶槽106的台阶端面宽度较大从而便于密封圈300上方的封盖400连接,增大封盖400与第二台阶槽106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的稳固性。一般地,为了进一步确保连接的稳固性,在第二台阶槽106的台阶端面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孔108,各连接孔108沿第二台阶槽106的台阶端面周向环设,各连接孔108与封盖400下端设置的连接凸起相匹配,封盖400与第二台阶槽106之间通过连接孔108与连接凸起的匹配连接,避免封盖400与罐体100之间发生松动影响灌流器的质量。优选地,第一台阶槽105与第二台阶槽106之间的高度差H为5~15mm从而保证密封圈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液灌流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吸附腔的罐体,所述罐体的两端设有与所述吸附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罐体包括吸附段、设于所述吸附段两端的连接段以及位于所述吸附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沿着所述吸附段至所述连接段的方向其内径逐渐变大,所述过渡段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台阶槽和第二台阶槽,所述第二台阶槽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台阶槽的内径,所述连接段设有内螺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灌流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吸附腔的罐体,所述罐体的两端设有与所述吸附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罐体包括吸附段、设于所述吸附段两端的连接段以及位于所述吸附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沿着所述吸附段至所述连接段的方向其内径逐渐变大,所述过渡段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台阶槽和第二台阶槽,所述第二台阶槽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台阶槽的内径,所述连接段设有内螺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血液灌流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槽的台阶端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台阶槽的台阶端面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血液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根,牛月伟,安洪涛,王升升,陈校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康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