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轮罩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928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前轮罩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前轮罩总成和车辆。前轮罩总成包括前轮罩和设置在所述前轮罩上的前轮罩加强件,以车辆的前后长度方向为基准,所述前轮罩的后端包括用于设置前轮罩后加强板的后安装位置,所述前轮罩加强件为一体成型件并从所述前轮罩的前端延伸到所述前轮罩的所述后安装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如现有技术那样设置多个加强件,通过一体成型的从前轮罩的前端延伸到前轮罩的后安装位置的前轮罩加强件来达到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工艺的目的;同时,前轮罩加强件的一体延伸则能够使车辆在受到侧碰时更好的传力,提高车身碰撞安全指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轮罩总成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前轮罩
,特别涉及一种前轮罩总成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轮转动会带动泥水或沙粒向上飞溅,因此,为了抑制因泥水或沙粒等飞溅而引起的车身损伤,在车辆的车身下部安装有前轮罩总成,前轮罩总成是车身零部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具有以下作用:1.与车轮同心,起到装饰防护、隔音降噪的作用;2.为车轮防溅垫、蓄电池等提供安装点;3.在车辆碰撞时,能够承前启后地传递碰撞力。为了提升轮罩的强度,现有轮罩内通常设置有多个在轮罩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加强件。但是在较大撞击力传递过程中,轮罩位于加强板之间的部分会产生集中应力,从而发生断裂,从而大大降低汽车碰撞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前轮罩总成,以使车辆在受到侧碰时有更好的传力效果,提高车身碰撞安全指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前轮罩总成,包括前轮罩和设置在所述前轮罩上的前轮罩加强件,其中,以车辆的前后长度方向为基准,所述前轮罩的后端包括用于设置前轮罩后加强板的后安装位置,所述前轮罩加强件为一体成型件并从所述前轮罩的前端延伸到所述前轮罩的所述后安装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前轮罩总成中,由于前轮罩加强件为一体成型件并从前轮罩的前端延伸到前轮罩的后安装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如现有技术那样设置多个加强件,通过一体成型的从前轮罩的前端延伸到前轮罩的后安装位置的前轮罩加强件来达到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工艺的目的;同时,前轮罩加强件的一体延伸则能够使车辆在受到侧碰时更好的传力,提高车身碰撞安全指数。进一步地,所述前轮罩总成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安装位置处的用于与车辆的前围板连接的前轮罩后加强板。更进一步地,所述前轮罩加强件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前轮罩后加强板。进一步地,所述前轮罩加强件顺着所述前轮罩的延伸轨迹延伸。另外,所述前轮罩总成包括前轮罩边梁,所述前轮罩边梁与所述前轮罩连接,其中,在所述前轮罩的横向宽度方向上,所述前轮罩边梁位于所述前轮罩的外侧,所述前轮罩加强件连接在所述前轮罩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前轮罩边梁的用于朝向车辆的前围板的后端包括用于与车辆的前围板连接的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前轮罩边梁的前端连接有用于将所述前轮罩边梁与前照灯安装板连接的前连接板,其中,在车辆左右宽度方向上,所述前连接板位于所述前轮罩的宽度范围内。更进一步地,所述前连接板具有在所述前轮罩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宽度。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任意所述的前轮罩总成。这样,如上所述的,该车辆的安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地,在所述车辆包括的前轮罩边梁具有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情形中,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与车辆的前围板连接,以在所述上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所述前围板和所述前轮罩边梁围成封闭空间。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前轮罩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轮罩,2-前轮罩加强件,3-前轮罩后加强板,4-前轮罩边梁,5-上连接部,6-下连接部,7-前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轮罩总成包括前轮罩1和设置在前轮罩1上的前轮罩加强件2,其中,以车辆的前后长度方向为基准,前轮罩1的后端包括用于设置前轮罩后加强板的后安装位置,前轮罩加强件2为一体成型件并从前轮罩1的前端延伸到前轮罩1的后安装位置。在该前轮罩总成中,由于前轮罩加强件2为一体成型件并从前轮罩1的前端延伸到前轮罩1的后安装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如现有技术那样设置多个加强件,通过一体成型的从前轮罩1的前端延伸到前轮罩1的后安装位置的前轮罩加强件2来达到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工艺的目的;同时,前轮罩加强件2的一体延伸则能够在车辆受到侧碰时避免前轮罩断裂以更好的传力,也就是在车身受到撞击时,撞击力由前向后传递,更有效、平稳地将车身前端受到的撞击力传递到机舱前围板上,从而提高车身碰撞安全指数。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前轮罩总成包括设置在后安装位置处的用于与车辆的前围板连接的前轮罩后加强板3,这样,该前轮罩总成安装到车辆上后,前轮罩后加强板3将与车辆的机舱前围板连接,从而能够将撞击力通过前轮罩后加强板3的延伸方向更均匀地分散到车辆的前围板上。更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撞击力传递的连续性和平稳性,优选地,前轮罩加强件2的后端连接于前轮罩后加强板3,这样,前轮罩前端受到的撞击力通过前轮罩加强件2平稳向后传递,并平稳传递到前轮罩后加强板3以分散到车辆的前围板上。另外,为了使得前轮罩加强件2和前轮罩更平稳地传递撞击力,优选地,前轮罩加强件2顺着前轮罩1的延伸轨迹延伸,也即是,前轮罩加强件2朝向前轮罩1的表面与前轮罩1朝向前轮罩加强件2的表面之间形状相互适配,这样,前轮罩加强件2和前轮罩1之间将形成更紧密稳定的接触配合。另外,该前轮罩总成包括前轮罩边梁4,前轮罩边梁4与前轮罩1连接。此时,在前轮罩1的横向宽度方向上,前轮罩边梁4位于前轮罩1的外侧以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而前轮罩加强件2则连接在前轮罩1的内侧,从而使得前轮罩1的内外两侧同时受到强化,以提升撞击力传递的均衡性。进一步地,为了提升前轮罩边梁4传递撞击力的平稳性,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的,前轮罩边梁4的用于朝向车辆的前围板的后端包括用于与车辆的前围板连接的上连接部5和下连接部6,比如,前轮罩边梁4的后端形成为C形结构,这样,前轮罩边梁4的后端与前围板连接后,上连接部5、下连接部6、前围板和前轮罩边梁4的后端的位于上连接部5和下连接部6之间的部分将一起围成一封闭空间,从而形成闭合式设计结构,以增大车身强度,无论车身在正碰还是侧碰时,都更不容易断裂。另外,如图1-图4所示的,前轮罩边梁4的前端连接有用于将前轮罩边梁与前照灯安装板连接的前连接板7,其中,在车辆左右宽度方向上,前连接板7位于前轮罩1的宽度范围内。这样,前连接板7可以将受到的撞击力传递到前轮罩1,并通过前轮罩1和其上的前轮罩加强件2继续向后衰减传递。进一步地,为了提升前连接板7将更多的撞击力传递到前轮罩,优选地,前连接板7具有在前轮罩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宽度。这样,由于前连接板7具有较大的宽度,从而可以与前轮罩1形成更大的力传递面,以能够快速、有效的将受到的撞击力集中到轮罩和扩散到前围板上,在车辆受到正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罩(1)和设置在所述前轮罩(1)上的前轮罩加强件(2),其中,以车辆的前后长度方向为基准,所述前轮罩(1)的后端包括用于设置前轮罩后加强板的后安装位置,所述前轮罩加强件(2)为一体成型件并从所述前轮罩(1)的前端延伸到所述前轮罩(1)的所述后安装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罩(1)和设置在所述前轮罩(1)上的前轮罩加强件(2),其中,以车辆的前后长度方向为基准,所述前轮罩(1)的后端包括用于设置前轮罩后加强板的后安装位置,所述前轮罩加强件(2)为一体成型件并从所述前轮罩(1)的前端延伸到所述前轮罩(1)的所述后安装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罩总成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安装位置处的用于与车辆的前围板连接的前轮罩后加强板(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罩加强件(2)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前轮罩后加强板(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罩加强件(2)顺着所述前轮罩(1)的延伸轨迹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罩总成包括前轮罩边梁(4),所述前轮罩边梁(4)与所述前轮罩(1)连接,其中,在所述前轮罩(1)的横向宽度方向上,所述前轮罩边梁(4)位于所述前轮罩(1)的外侧,所述前轮罩加强件(2)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可心宗辉吴力勇李平征孙刚姚庆伟张树宽程雪岐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