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玻璃模块及车载调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8866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玻璃模块,包括外层玻璃及设置在外层玻璃上的调光膜层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具有触控操作区,触控操作区呈条形;或者,所述触控操作区包括阵列点状的多个触控点;所述触控层用于控制调光膜层的透过率。上述触控玻璃模块应用于汽车时,与控制模块连接,可实现通过触控操作实现透光率的调整,从而改善视觉效果,提高舒适度。另外,还提出一种基于上述的触控玻璃模块的车载调光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玻璃模块及车载调光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玻璃模块,还涉及一种使用这种触控玻璃模块的车载调光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汽车挡风玻璃,对应的玻璃的视觉效果单一,对应玻璃定型后,对应的视觉透光率、反射率、雾度单一,当外界阳光直射到汽车玻璃时,例如上坡过程,阳光会直射如眼睛,会造成驾驶过程的刺眼,造成极大的安全事故隐患。或者当开启车前大灯的车辆相会时,也会造成光照直射刺眼,造成驾驶疲劳及安全隐患。同时单一的挡风玻璃,人机交流界面的触觉、视觉应用体会相对也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汽车玻璃视觉效果差、无法调整问题,提出一种触控玻璃模块。还提出一种使用这种触控玻璃模块的车载调光系统。一种触控玻璃模块,包括外层玻璃及设置在外层玻璃上的调光膜层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具有触控操作区,触控操作区呈条形;或者,所述触控操作区包括阵列点状的多个触控点;所述触控层用于控制调光膜层的透过率。上述触控玻璃模块应用于汽车时,与控制模块连接,可实现通过触控操作实现透光率的调整,从而改善视觉效果,提高舒适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为ITO触控层或为由金属网格、或为由纳米银线形成的触控层。可以利用ITO、金属网格、纳米银线等成熟技术制得触控层,提供稳定的触控操作界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操作区的面积小于外层玻璃面积。触控操作区的面积满足操作需求即可,不需要在覆盖整个外层玻璃,降低结构复杂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操作区在所述触控玻璃模块上设置有多处。触控操作区设置多处,制得的汽车车窗上有多处的触控操作区,方便不同的司乘人员的操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呈条形,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其中各第一电极连接至公共引线,第二电极包括连接至引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伸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包围结构,提供多个触控感测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沿直线排列的电极块,各电极块独立连接有引线,相邻的电极块具有形状互补的结构。利用沿直线排列的电极块形成感应区,通过触控操作界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圆形的电极单元,各电极单元独立连接有引线。利用沿直线排列的电极块形成感应区,通过触控操作界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光膜层为高分子分散性液晶层。利用高分子分散性液晶层作为调光模组,充分利用液晶在电场变化情况下折射率改变特性,实现透光率的调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光膜层、触控层的面积均小于或等于所述外层玻璃。调光膜层、触控层的面积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均能提供利用触控操作改变调光膜层的透光率的功能。还提出一种车载调光系统,包括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触控玻璃模块,所述触控玻璃模块包括依序堆叠的外层玻璃、调光膜层、触控层及内层玻璃;触控IC模块,与所述触控层电性连接;调光膜层控制模块,与所述调光膜层电性连接;及主控模块,与所述触控IC模块及调光膜层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其中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触控IC模块的信号控制所述调光膜层控制模块。上述车载调光系统,可实现利用触控操作改变调光膜层的透光率,提高司乘人员舒适度及行车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触控玻璃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触控玻璃模块的触控操作区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的触控玻璃模块的触控操作区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一实施例的触控玻璃模块的触控层的一种结构的外观效果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的触控玻璃模块的触控层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例的触控玻璃模块的触控层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一实施例的触控玻璃模块的触控层的又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8为另一实施例的触控玻璃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又一实施例的触控玻璃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再一实施例的触控玻璃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及图11为一实施例的车载调光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玻璃模块,可用作车窗玻璃,即其可以安装在车窗的框架上构成汽车的车窗。其中该触控玻璃模块可以形成汽车的前、后挡风玻璃,也可以是形成汽车的侧窗玻璃。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玻璃模块的结构及其应用。请参考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玻璃模块1,包括外层玻璃10、调光膜层20、触控层30及内层玻璃4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玻璃模块1,使用时安装在车窗的框架上,并与汽车内设置的相应的控制模块连接。外层玻璃10用作车窗的外层,面向车外;内侧玻璃40用作车窗的内层,面向车内。外层玻璃10可以为普通的汽车玻璃,如普通的钢化玻璃。调光膜层20为能够调节透光率的膜层,其可被汽车内设置的控制模块控制以改变透光率、光反射率、雾度。触控层30用以检测触控信号,以提供人机交互的界面。司乘人员在内层玻璃40的表面进行触控操作。内层玻璃40可以为普通的汽车玻璃,也可以为PE膜替代。当触控层30检测到触控动作发生时,控制模块即根据触控信号控制调光膜层20的透光率。这样,司乘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舒适度要求进行触控操作,以改变视觉效果,提高安全性。例如,当外界出现强光照时,可以调低调光膜层20的透光率,从而大大降低汽车驾驶过程中受强光刺激眼睛而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触控层30形成在内层玻璃40的表面,内层玻璃40粘结至外层玻璃10的表面。如图1所示,可以将触控层30直接成型在内层玻璃40的与外层玻璃10相对的表面,调光膜层20则置于外层玻璃10的表面,然后利用OCA(OpticallyClearAdhesive,光学胶)或OCR胶层,将具有触控层30的内层玻璃40粘结至外层玻璃10的表面,从而使得外层玻璃10、调光膜层20、触控层30及内层玻璃40组配在一起形成为触控玻璃模块1。触控层30成型在内层玻璃40的表面,简化了触控玻璃模块1的组配工序。可以理解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触控玻璃模块1可以不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玻璃及设置在外层玻璃上的调光膜层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具有触控操作区,触控操作区呈条形;或者,所述触控操作区包括阵列点状的多个触控点;所述触控层用于控制调光膜层的透过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玻璃及设置在外层玻璃上的调光膜层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具有触控操作区,触控操作区呈条形;或者,所述触控操作区包括阵列点状的多个触控点;所述触控层用于控制调光膜层的透过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为ITO触控层或为由金属网格、或为由纳米银线形成的触控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操作区的面积小于外层玻璃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操作区在所述触控玻璃模块上设置有多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玻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呈条形,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其中各第一电极连接至公共引线,第二电极包括连接至引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伸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立石新兵施锐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