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靶向纳米药物,其由DSPE‑PEG‑MAL、PAE、利福平、吡嗪酰胺、磷脂酰丝氨酸和细胞穿透肽B6利用分子间的亲疏水作用自组装形成。实验证明,该靶向纳米药物可以抑制大脑中巨噬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靶向纳米药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靶向纳米药物。
技术介绍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meningitis,TBM)简称结脑,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是肺外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HIV阴性的结脑患者中死亡率为25%,HIV阳性的结脑患者中死亡率为65%,约半数存活者遗留有永久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包括认知缺损、运动缺损及视力障碍等。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死亡风险为19.3%(95%CI14.0%-26.1%),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存活率为36.7%(27.9%-46.4%);在所有存活患儿中,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风险为53.9%。迄今为止,结脑的治疗效果不佳。长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结脑患者大约26%治愈,16%遗留中等程度的残疾,7%留有严重残疾,死亡率为51%。抗结核治疗遵循足量联合给药原则,目的是达到稳定的药物浓度并杀灭病灶内各种状态的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繁殖期、静止期以及巨噬细胞内休眠菌),从而治愈疾病。而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因血脑屏障(BBB)的存在使药物透过受阻,药物难以到达脑组织病灶内,不能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这是目前结核性脑膜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显示,一线抗结核药物中仅异烟肼(INH)和吡嗪酰胺(PZA)具有较高的脑脊液(CSF)渗透力。PZA只有在巨噬细胞的酸性环境中才发挥杀菌作用,在非酸性环境的脑脊液中PZA的杀菌效果尚不确定。链霉素及乙胺丁醇仅在脑膜炎症期的渗透力增高,随着炎症的好转其CSF渗透力很差。由此可见,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最终应由到达脑组织的药量决定,上述几种抗结核药物组成的治疗方案存在较大不足及疗效不确定性。因此,血脑屏障是结核性脑膜炎精准治疗需要克服的第一个生理屏障。结核性脑膜炎的致病菌为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寄生在宿主巨噬细胞中的细胞内寄生病原体。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已进化出多种基因型以对抗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使得它能够在宿主的巨噬细胞内长期存活和繁殖,是结核病复发的根源。而抗结核的小分子药物通常不具备巨噬细胞靶向性,有些抗结核药物需进入巨噬细胞,才能发挥有效杀菌效果,例如PZA是半休眠结核分支杆菌的杀菌剂,在结核分支杆菌吡嗪酰胺酶的作用下,在细胞内转变成吡嗪酸而发挥杀菌作用。为达到最大程度清除结核分支杆菌的目的,常采用多种药物联合且长期(12-18个月)治疗策略,使得药物不良反应加重,患者耐受性下降。因此,靶向巨噬细胞是结核性脑膜炎精准治疗需要克服的第二个生理屏障。如何克服上述两个生理屏障,提高颅内病灶局部的药物浓度并在目标细胞中富集,以减轻对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是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载体给药技术是随着药物学研究、生物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而新兴的给药技术。药物通过载体进入人体,载体对药物吸附、包裹和键合,使药物释放部位、速度和方式等具有选择性和可控性,实现药物的缓释和靶向传输,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治疗效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预防和/或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本专利技术首先保护一种靶向纳米药物,可包括DSPE-PEG-MAL、PAE和抗结核药物;所述靶向纳米药物还包括具有靶向透过血脑屏障的物质甲和/或具有靶向透过巨噬细胞的物质乙。所述靶向纳米药物具体可由DSPE-PEG-MAL、PAE、抗结核药物和具有靶向透过血脑屏障的物质甲组成。所述靶向纳米药物具体可由DSPE-PEG-MAL、PAE、抗结核药物和具有靶向透过巨噬细胞的物质乙组成。所述靶向纳米药物具体可由DSPE-PEG-MAL、PAE、抗结核药物、具有靶向透过血脑屏障的物质甲和具有靶向透过巨噬细胞的物质乙组成。上述任一所述抗结核药物包括利福平和吡嗪酰胺。上述任一所述抗结核药物具体可由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组成。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靶向纳米给药载体,可包括DSPE-PEG-MAL和PAE;所述靶向纳米给药载体还包括具有靶向透过血脑屏障的物质甲和/或具有靶向透过巨噬细胞的物质乙。所述靶向纳米给药载体具体可由DSPE-PEG-MAL、PAE和具有靶向透过血脑屏障的物质甲组成。所述靶向纳米给药载体具体可由DSPE-PEG-MAL、PAE和具有靶向透过巨噬细胞的物质乙组成。所述靶向纳米给药载体具体可由DSPE-PEG-MAL、PAE、具有靶向透过血脑屏障的物质甲和具有靶向透过巨噬细胞的物质乙组成。上述任一所述具有靶向透过巨噬细胞的物质乙可为磷脂酰丝氨酸。上述任一所述具有靶向透过血脑屏障的物质甲可为细胞穿透肽。上述任一所述细胞穿透肽可为细胞穿透肽B6。细胞穿透肽B6的氨基酸序列具体可为CGHKAKGPRK。上述任一所述DSPE-PEG-MAL具体可为DSPE-PEG2000-MAL。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上述任一所述靶向纳米药物的应用,可为a1)至a9)中的至少一种:a1)预防结核性脑膜炎;a2)治疗结核性脑膜炎;a3)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a4)抑制巨噬细胞中结核分枝杆菌生长;a5)抑制大脑中结核分枝杆菌生长;a6)抑制大脑巨噬细胞中结核分枝杆菌生长;a7)提高抗结核药物在巨噬细胞中的积累水平;a8)提高抗结核药物在大脑中的积累水平;a9)提高抗结核药物在大脑的巨噬细胞中的积累水平。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上述任一所述靶向纳米给药载体的应用,可为b1)至b3)中的至少一种:b1)制备靶向大脑的纳米药物;b2)制备靶向巨噬细胞的纳米药物;b3)制备靶向大脑巨噬细胞的纳米药物。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上述任一所述的靶向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可为方法a、方法b或方法c。所述方法a可包括如下步骤:(a-1)将PAE、DSPE-PEG-MAL、磷脂酰丝氨酸和抗结核药物混合,获得纳米载体a;(a-2)将细胞穿透肽包载入所述纳米载体a,获得靶向纳米药物。所述方法b可包括如下步骤:(b-1)将PAE、DSPE-PEG-MAL和抗结核药物混合,获得纳米载体b;(b-2)将细胞穿透肽包载入所述纳米载体b,获得靶向纳米药物。所述方法c可为:将PAE、DSPE-PEG-MAL、磷脂酰丝氨酸和抗结核药物混合,获得纳米载体a;纳米载体a即为靶向纳米药物。所述步骤(a-1)或所述方法c中,“将PAE、DSPE-PEG-MAL、磷脂酰丝氨酸和抗结核药物混合,获得纳米载体a”可为将PAE、DSPE-PEG-MAL、磷脂酰丝氨酸、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混合,搅拌,然后透析36-60h(如36-48h、48-60h、36h、48h或60h),获得纳米载体a。所述步骤(a-1)或所述方法c中,“将PAE、DSPE-PEG-MAL、磷脂酰丝氨酸和抗结核药物混合,获得纳米载体a”具体可为将PAE溶液、DSPE-PEG-MAL溶液、磷脂酰丝氨酸溶液、利福平溶液和吡嗪酰胺溶液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靶向纳米药物,包括DSPE-PEG-MAL、PAE和抗结核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纳米药物还包括具有靶向透过血脑屏障的物质甲和/或具有靶向透过巨噬细胞的物质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纳米药物,包括DSPE-PEG-MAL、PAE和抗结核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纳米药物还包括具有靶向透过血脑屏障的物质甲和/或具有靶向透过巨噬细胞的物质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结核药物包括利福平和吡嗪酰胺。
3.一种靶向纳米给药载体,包括DSPE-PEG-MAL和PAE;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纳米给药载体还包括具有靶向透过血脑屏障的物质甲和/或具有靶向透过巨噬细胞的物质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纳米药物或权利要求3所述靶向纳米给药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乙为磷脂酰丝氨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纳米药物或权利要求3所述靶向纳米给药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甲为细胞穿透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靶向纳米药物或权利要求5所述靶向纳米给药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穿透肽为细胞穿透肽B6。
7.权利要求1、2、4、5或6所述靶向纳米药物的应用,为a1)至a9)中的至少一种:
a1)预防结核性脑膜炎;
a2)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a3)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
a4)抑制巨噬细胞中结核分枝杆菌生长;
a5)抑制大脑中结核分枝杆菌生长;
a6)抑制大脑巨噬细胞中结核分枝杆菌生长;
a7)提高抗结核药物在巨噬细胞中的积累水平;
a8)提高抗结核药物在大脑中的积累水平;
a9)提高抗结核药物在大脑的巨噬细胞中的积累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群,毕利军,张欣,马文静,王雅果,刘霖颖,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广东体必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