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群塘外治病装置,长方形壳体的角部通过称重传感器支撑在底座上,沿长方形壳体的轴线设有壳体溜槽,壳体溜槽中段的下方设有注射孔,长方形壳体的下方设有注药装置;注药装置包括通过注药导向立柱相互连接的注药顶板和注药底板,两注药导向立柱的中段设有注药浮动板;注药浮动板的一端固定有注射液筒,注射液筒的顶部安装有注射针头,注射液筒的下部插接有注射活塞,注射活塞下部由注射活塞伺服缸驱动,伺服缸通过注射活塞伺服缸支架与注药浮动板固定连接;注药底板的底部中心固定有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的活塞杆顶部与注药浮动板固定连接。该装置可以对单个鱼体进行药物注射,实现鱼病的防疫与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群塘外治病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药物注射给动物免疫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鱼群塘外治病装置,属于渔业机械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外水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养殖技术的提高,渔业养殖的密度也逐渐提高。养殖密度的提高带来鱼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解决这一难题,目前水产养殖鱼类对病情的防疫与治疗主要通过饲料的添加。由于饲料在水中溶解及鱼采食量不同,大多数鱼不能采食到合适的药量,一方面导致水体污染,鱼药损耗量大,药物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下;另一方面也不能保证所有鱼均采吸收到合适的药量,这对于鱼的防疫与治疗均不利。为避免鱼食药过量,人为减少药物添加量,导致大部分鱼药量不足,不能有效防疫与治病。针对这种现状,寻找更合理、高效、经济的鱼药注射设备,用于渔业养殖,一直是渔业养殖行业致力研究的内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鱼群塘外治病装置,可以利用鱼的活体特性,将其由水道引入装置内,将鱼夹持后进行药物注射,实现鱼病的防疫与治疗。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鱼群塘外治病装置,包括长方形壳体和底座,所述长方形壳体的四个角部分别通过称重传感器支撑在底座上,沿长方形壳体长度方向的轴线设有壳体溜槽,壳体溜槽中段的下方设有注射孔,长方形壳体的下方设有可通过注射孔向鱼注射药物的注药装置;所述注药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注药顶板和注药底板,注药顶板和注药底板之间通过两根相互平行的注药导向立柱相互连接,两注药导向立柱的中段设有可沿注药导向立柱上下滑动的注药浮动板;所述注药浮动板的一端固定有注射液筒,注射液筒的顶部安装有注射针头,注射液筒的下部插接有注射活塞,注射活塞的下部由注射活塞伺服缸驱动,注射活塞伺服缸通过注射活塞伺服缸支架与注药浮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注药底板的底部中心固定有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所述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的活塞杆顶部与所述注药浮动板固定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鱼体在壳体溜槽被固定后,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注药浮动板沿注药导向立柱上升,注射液筒跟随注药浮动板升起,使注射针头穿过注射孔扎入鱼体的注射部位,然后注射活塞伺服缸驱动注射活塞上升,将注射液筒中的药液通过注射针头注入鱼体。称重传感器称取鱼体的体重,以便控制系统计算注药量的多少,精确控制注射活塞伺服缸的行程。然后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的活塞杆缩回,拉动注药浮动板沿注药导向立柱下降,注射液筒跟随注药浮动板下降,使注射针头向下脱离鱼体,如此可完成对鱼体的自动注药,保证每条鱼获得合适的药量。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注药顶板的一端铰接在旋转马达的输出轴下端,所述旋转马达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长方形壳体的底板轴线上;所述长方形壳体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固定有药液储罐和注射针消毒装置,药液储罐和注射针消毒装置分别设有供注射针头插入的橡胶底部,两橡胶底部分别位于注射针头的回转线上。注射液筒以旋转马达的轴线为中心设有四个工位,注射针头位于注射孔下方的工作工位、位于长方形壳体外侧的更换针头工位、补药工位和消毒工位;其中补药工位和消毒工位对称位于长方形壳体的左右两侧,可以分别位于左右90°的位置。旋转马达的输出轴转动,可以使注药顶板绕旋转马达的轴线转动,将注射液筒转动至长方形壳体的外侧,便于更换注射针头。注射液筒中需要补充药液时,旋转马达的输出轴可以驱动注药顶板左转90°,使注射针头到达药液储罐的橡胶底部下方,然后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的活塞杆伸出,注射针头扎入药液储罐内,接着注射活塞伺服缸驱动注射活塞下移,使药液被抽入注射液筒内,然后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的活塞杆缩回,使注射针头离开药液储罐,旋转马达再驱动注药顶板回转至工作工位。对于要求较高的鱼体免疫,每扎一针都需要消毒,旋转马达的输出轴可以驱动注药顶板右转90°,使注射针头到达注射针消毒装置的橡胶底部下方,然后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的活塞杆伸出,注射针头扎入注射针消毒装置内消毒,然后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的活塞杆缩回,将注射针头拔出,再回到工作工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射孔的前方安装有图像识别传感器。图像识别传感器可以识别出鱼体的注射部位是否已对准注射孔,供控制系统准确调整夹鱼装置的前后位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方形壳体的顶板前部安装有雾化麻醉喷嘴,所述雾化麻醉喷嘴的喷口对准壳体溜槽的前部。当夹鱼装置将鱼夹持前,雾化麻醉喷嘴向鱼头部位喷入麻醉剂,使鱼体在麻醉状态下夹持、注药,既减轻鱼体的痛苦,又避免因鱼体摆动发生断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方形壳体左右两侧的前端下方分别设有沿Y向延伸的壳体前铰接轴,所述壳体前铰接轴分别铰接在壳体前铰接座上,所述长方形壳体左右两侧的后端上方分别铰接有倾角调节杆,两倾角调节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壳体后铰接座上,所述壳体前铰接座及壳体后铰接座分别通过所述称重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当倾角调节杆伸长或缩短时,长方形壳体的后部被举升至合适的高度,长方形壳体绕壳体前铰接轴转动,可以调整长方形壳体向前的倾角,便于鱼体沿壳体溜槽顺利前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鱼群塘外治病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立体图。图5为图2中沿A-A的剖视图。图6为图2中沿B-B的剖视图。图7为图4的爆炸图。图8为注药装置的主视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图8的左视图。图11为图8的立体图。图中:1.长方形壳体;1a.壳体溜槽;1c.壳体前铰接轴;1d.倾角调节杆;1g.注射孔;2.前闸板;2a.前闸板驱动气缸;3.后闸板;3a.后闸板驱动气缸;4.U形支架;5.雾化麻醉喷嘴;6.夹鱼装置;7.注药装置;7a.注药顶板;7b.注药浮动板;7c.注药底板;7d.注药导向立柱;7e.注射液筒;7f.注射针头;7g.注射活塞;7h.注射活塞伺服缸;7j.注射活塞伺服缸支架;7k.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7m.旋转马达;8.底座;8a.壳体前铰接座;8b.壳体后铰接座;9.药液储罐;10.注射针消毒装置;11.称重传感器;12.图像识别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鱼群塘外治病装置包括底座8,底座8上安装有长方形壳体1,沿长方形壳体1长度方向的轴线设有壳体溜槽1a,长方形壳体1的前部设有可将壳体溜槽1a前端口封闭的前闸板2,长方形壳体1的后部设有可将壳体溜槽1a后端口封闭的后闸板3,前闸板2由前闸板驱动气缸2a驱动,后闸板3由后闸板驱动气缸3a驱动,闸板驱动气缸和后闸板驱动气缸3a分别固定在长方形壳体1;前闸板驱动气缸2a可以实现前闸板2的自动启闭,后闸板驱动气缸3a可以实现后闸板3的自动启闭。壳体溜槽1a中前段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可相向运动的夹鱼装置6,夹鱼装置6分别安装在U形支架4的左右两侧,U形支架4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群塘外治病装置,包括长方形壳体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形壳体的四个角部分别通过称重传感器支撑在底座上,沿长方形壳体长度方向的轴线设有壳体溜槽,壳体溜槽中段的下方设有注射孔,长方形壳体的下方设有可通过注射孔向鱼注射药物的注药装置;所述注药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注药顶板和注药底板,注药顶板和注药底板之间通过两根相互平行的注药导向立柱相互连接,两注药导向立柱的中段设有可沿注药导向立柱上下滑动的注药浮动板;所述注药浮动板的一端固定有注射液筒,注射液筒的顶部安装有注射针头,注射液筒的下部插接有注射活塞,注射活塞的下部由注射活塞伺服缸驱动,注射活塞伺服缸通过注射活塞伺服缸支架与注药浮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注药底板的底部中心固定有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所述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的活塞杆顶部与所述注药浮动板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群塘外治病装置,包括长方形壳体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形壳体的四个角部分别通过称重传感器支撑在底座上,沿长方形壳体长度方向的轴线设有壳体溜槽,壳体溜槽中段的下方设有注射孔,长方形壳体的下方设有可通过注射孔向鱼注射药物的注药装置;所述注药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注药顶板和注药底板,注药顶板和注药底板之间通过两根相互平行的注药导向立柱相互连接,两注药导向立柱的中段设有可沿注药导向立柱上下滑动的注药浮动板;所述注药浮动板的一端固定有注射液筒,注射液筒的顶部安装有注射针头,注射液筒的下部插接有注射活塞,注射活塞的下部由注射活塞伺服缸驱动,注射活塞伺服缸通过注射活塞伺服缸支架与注药浮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注药底板的底部中心固定有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所述注射针头移动伺服缸的活塞杆顶部与所述注药浮动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群塘外治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顶板的一端铰接在旋转马达的输出轴下端,所述旋转马达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卫松,江波,夏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科润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