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计算机电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94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计算机电教装置,包括:底板、主机、移动轮;所述底板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底板的上侧设置有主机;所述移动轮设置在底板的下侧,且移动轮与底板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音响设置在底板的上侧;所述固定架设置在底板的上侧,且固定架与底板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载板设置在固定架的侧部,且载板与固定架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读写器设置在载板的上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能够快速调取资料,便于移动及放置物品,整体使用方便快捷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计算机电教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教装置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计算机电教装置。
技术介绍
电教设备是以计算机、投影仪、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中不可缺少的教育设备,其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但是现有的电教装置具有以下不足:现有的电教装置,需要教师通过U盘或其它数据载体连接计算机后,通过手动方式调出数据载体内的资料,教师在数据载体内部空间寻找资料时,较为费时,使用不够方便快捷。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计算机电教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计算机电教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电教装置,需要教师通过U盘或其它数据载体连接计算机后,通过手动方式调出数据载体内的资料,教师在数据载体内部空间寻找资料时,较为费时,且使用不够方便快捷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计算机电教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计算机电教装置,包括:底板、主机、移动轮、音响、固定架、载板、读写器、显示器、支撑架、天线、电子标签;所述底板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底板的上侧设置有主机;所述移动轮设置在底板的下侧,且移动轮与底板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音响设置在底板的上侧;所述固定架设置在底板的上侧,且固定架与底板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载板设置在固定架的侧部,且载板与固定架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读写器设置在载板的上侧;所述显示器设置在支撑架的上部,且显示器与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天线设置在支撑架的前侧,且天线与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电子标签设置在天线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呈梯形框架结构,且固定架在载板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处。优选的,所述载板呈矩形板状结构,且载板的四处角部设置有弧形状的连接板。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呈T形状结构,且支撑架在两处固定架的上侧均有设置。优选的,所述音响与读写器分别通过音响线及RS-232通讯线与主机相连接,且读写器与天线相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读写器连接至主机,读写器利用外置天线与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讯,电子标签通过感应电流激活后,向读写器发送自身编码信息,读写器接收到电子标签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后,经过处理得到电子标签存储的代码等信息,然后通过主机调出对应该存储代码的资料,使得该电教装置具有资料调取快速方便的优点。2、本技术通过在该装置的下部设置有一处底板,且中部设置有一处载板,方便放置教学用具,且可通过移动轮进行移动,使得该装置使用方便。3、本技术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能够快速调取资料,便于移动及放置物品,整体使用方便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载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功能框架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1、主机2、移动轮3、音响4、固定架5、载板6、读写器7、显示器8、支撑架9、天线10、电子标签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计算机电教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计算机电教装置,包括:底板1、主机2、移动轮3、音响4、固定架5、载板6、读写器7、显示器8、支撑架9、天线10、电子标签11;底板1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底板1的上侧设置有主机2;移动轮3设置在底板1的下侧,且移动轮3与底板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音响4设置在底板1的上侧;固定架5设置在底板1的上侧,且固定架5与底板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载板6设置在固定架5的侧部,且载板6与固定架5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读写器7设置在载板6的上侧;显示器8设置在支撑架9的上部,且显示器8与支撑架9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天线10设置在支撑架9的前侧,且天线10与支撑架9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电子标签11设置在天线10的一侧。具体的,固定架5呈梯形框架结构,且固定架5在载板6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处。具体的,载板6呈矩形板状结构,且载板6的四处角部设置有弧形状的连接板。具体的,支撑架9呈T形状结构,且支撑架9在两处固定架5的上侧均有设置。具体的,音响4与读写器7分别通过音响线及RS-232通讯线与主机2相连接,且读写器7与天线10相连接。具体实施步骤:使用该装置时,在主机2内存入教学资料并进行编码,之后制定具有对应编码的电子标签11,当教师上课时,只需将电子标签11与读写器7进行无线通讯,电子标签11通过感应电流激活后,向读写器7发送自身编码信息,读写器7接收到电子标签11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后,经过处理得到电子标签11存储的代码等信息,之后读写器7将代码信息传输至主机2,然后通过主机2处理接受到的数据,调出对应该存储代码的资料,使得该电教装置具有资料调取快速方便的优点,其无需教师手动搜寻教学资料,使用方便快捷,该装置可通过安装触摸式的显示器8进行操作,通过移动轮3进行移动,载板6及底板1可放至教学用具,音响4用于语音播放。综上所述:该一种基于RFID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计算机电教装置,包括:底板(1)、主机(2)、移动轮(3)、音响(4)、固定架(5)、载板(6)、读写器(7)、显示器(8)、支撑架(9)、天线(10)、电子标签(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底板(1)的上侧设置有主机(2);所述移动轮(3)设置在底板(1)的下侧,且移动轮(3)与底板(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音响(4)设置在底板(1)的上侧;所述固定架(5)设置在底板(1)的上侧,且固定架(5)与底板(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载板(6)设置在固定架(5)的侧部,且载板(6)与固定架(5)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读写器(7)设置在载板(6)的上侧;所述显示器(8)设置在支撑架(9)的上部,且显示器(8)与支撑架(9)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天线(10)设置在支撑架(9)的前侧,且天线(10)与支撑架(9)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电子标签(11)设置在天线(10)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计算机电教装置,包括:底板(1)、主机(2)、移动轮(3)、音响(4)、固定架(5)、载板(6)、读写器(7)、显示器(8)、支撑架(9)、天线(10)、电子标签(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底板(1)的上侧设置有主机(2);所述移动轮(3)设置在底板(1)的下侧,且移动轮(3)与底板(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音响(4)设置在底板(1)的上侧;所述固定架(5)设置在底板(1)的上侧,且固定架(5)与底板(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载板(6)设置在固定架(5)的侧部,且载板(6)与固定架(5)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读写器(7)设置在载板(6)的上侧;所述显示器(8)设置在支撑架(9)的上部,且显示器(8)与支撑架(9)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天线(10)设置在支撑架(9)的前侧,且天线(10)与支撑架(9)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凤芝包锋张国华张庆杰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