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换热器组件以及负荷可调节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7615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泵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冷换热器组件以及负荷可调节的空调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风冷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单元和第二换热器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器单元和第二换热器单元之间连通有第二负荷控制阀组。所述第二负荷控制阀组包括并联的第二电磁开关和第二膨胀阀。当所述空调机组需要变负荷运行或除霜时,可通过膨胀阀组件、风冷换热器组件中的第一负荷控制阀组、换热器单元的协调作用,使系统负荷灵活变化,可减少除霜时间,除霜彻底,甚至使机组不停机化霜、制热不化霜。这样可以使空调达到稳定制热,减少所需环境温度的波动,甚至使其所需温度维持稳定,提高所需环境的舒适性。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nd a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adjustable 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冷换热器组件以及负荷可调节的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泵及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风冷换热器组件以及负荷可调节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热泵及制冷空调机组能够提供所需要的环境,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已经成为现在生活和工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外界环境温度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空调机组所提供的负荷也在不断变化。热泵空调机组在寒冷环境下制热,常常需要除霜。当需要除霜时,传统热泵空调机组一般是通过停机,四通阀换向实现除霜的,这样会使所需要环境的温度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所需的负荷,甚至热泵空调机组还会吸收需要环境的热量,使需要环境的温度波动较大,从而造成热舒适性较差。除霜所需时间越长,所需要的环境热舒适性越差。也有一些抑制结霜措施,如风冷换热器下部加热,采用特殊形状、材料涂层的翅片、利用蓄热装置等,但是效果都不明显,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风冷换热器结霜,且除霜仍需停机,四通阀换向。并且定频空调机组的负荷不能调节,一般通过开停机来控制所需的温度。由于开机时,空调机组所需的电流过大,造成空调机组能效下降,耗电增加。一般变频机组也仅能调节压缩机频率、风扇转速、板换水的流量、膨胀阀开度来调节负荷,其调节负荷灵活度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调节负荷、可不停机化霜、甚至可制热不结霜的热泵及制冷空调机组。当所述空调机组需要变负荷运行或除霜时,可通过膨胀阀组件、风冷换热器组件中的第一负荷控制阀组、换热器单元的协调作用,使系统负荷灵活变化,可减少除霜时间,除霜彻底,甚至使机组不停机化霜、制热不化霜。这样可以使空调达到稳定制热,减少所需环境温度的波动,甚至使其所需温度维持稳定,提高所需环境的舒适性。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作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风冷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单元和第二换热器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器单元和第二换热器单元之间连通有第二负荷控制阀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负荷控制阀组包括并联的第二电磁开关和第二膨胀阀。作为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负荷可调节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可调节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通四通阀的第一端,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连通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分离输出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连通如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风冷换热器组件的第一换热器单元,第二换热器单元通过第一负荷控制阀组连通环境维持换热器的一端,所述环境维持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负荷控制阀组包括并联的第一电磁开关和第一膨胀阀。进一步地,还包括相耦合的信号检测装置和PLC,所述信号检测装置的耦合所述风冷换热器组件和第一负荷控制阀组的信号输入输出端。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负荷可调节的空调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其一,通过控制风冷换热器组件及第一负荷控制阀组能够起到调节系统负荷大小的作用,甚至使系统达到制热不结霜稳定运行。即所述空调系统部分负荷制热运行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负荷控制阀以及第二负荷控制阀组,当所述风冷换热器组件中进行冷凝的换热器单元的冷凝热可以完全融化所述风冷换热器组件中的所述蒸发换热器单元上的霜时,所述系统可达到制热不结霜稳定运行。其二,风冷换热器组件的结构能够使得通过风冷换热器组件的工作空调系统不停机化霜;即当空调系统制热并需要除霜时,风冷换热器组件中的第二换热器单元可作为蒸发器吸收外界空气热量,第一换热器单元可作为冷凝器,使第二换热器单元利用第一换热器单元的冷凝热化霜,从而达到空调系统不停机化霜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1-压缩机,2-四通阀,3-风冷换热器组件,31-第一换热器单元,32-第二负荷控制阀组,321-第二电磁开关,322-第二膨胀阀,33-第二换热器单元,4-第二负荷控制阀组,41-电磁开关单元,42-膨胀阀单元,5-环境维持换热器,6-气液分离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负荷可调节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所述压缩机1的输出端连通四通阀2的第一端,所述四通阀2的第二端连通气液分离器6的输入端,所述气液分离器6的分离输出端连通所述压缩机1的输入端。所述四通阀2还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四通阀2的第三端连通风冷换热器组件3的一端,所述风冷换热器组件3的另一端用过第一负荷控制阀组4连通环境维持换热器5的一端,所述环境维持换热器5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2的第四端。所述风冷换热器组件3包括第一换热器单元31和第二换热器单元33,所述第一换热器单元31和第二换热器单元33之间连通有第二负荷控制阀组32,所述第二负荷控制阀组32包括并联的第二电磁开关321和第二膨胀阀322。所述第一负荷控制阀组4包括并联的第一电磁开关41和第一膨胀阀42。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当空调系统制冷时,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器6进入压缩机1,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再经过四通阀2进入风冷换热器组件3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凝成高压中温的液体。高压中温的液体制冷剂再进入第一负荷控制阀组4节流后,进入环境维持换热器5蒸发吸热达到制取冷量的目的。之后再经过四通阀2进入气液分离器6被吸入压缩机1,再次进行循环。通过调节风冷换热器组件3中的第一电磁开关321、第一膨胀阀322以及第一负荷控制阀组4,从而调节所述制冷循环系统的负荷工作状态。当此制冷循环系统全负荷运行时,风冷换热器组件3中的第一电磁开关321是打开的,第一膨胀阀322的开度最大。第一负荷控制阀组4中的第一电磁开关41是关闭的,第一膨胀阀42是通电运行的。当此制冷循环系统部分负荷运行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磁开关321、第一电磁开关41的开闭,及第一膨胀阀322、第一膨胀阀42的开度来调节负荷的变化。当空调系统制热时,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器6进入压缩机1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经过四通阀2进入环境维持换热器5冷凝成高压中温的液体。之后制冷剂进入第一负荷控制阀组4及风冷换热器组件3节流并蒸发,吸收室外热量。之后再经过四通阀2进入气液分离器6被吸入压缩机1,再次进行循环。当此制热循环系统全负荷运行时,第一负荷控制阀组4中的第一电磁开关41是关闭的,第一膨胀阀42是通电运行的。风冷换热器组件3中的第一电磁开关321是打开的,第一膨胀阀322是处于断电状态的。此时第一负荷控制阀组4起到节流的作用,风冷换热器组件3仅起到蒸发吸热的作用。当此制热循环系统部分负荷运行或有霜工况运行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磁开关321、第一电磁开关41的开闭,及第一膨胀阀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冷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单元(31)和第二换热器单元(33),所述第一换热器单元(31)和第二换热器单元(33)之间连通有第二负荷控制阀组(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单元(31)和第二换热器单元(33),所述第一换热器单元(31)和第二换热器单元(33)之间连通有第二负荷控制阀组(3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负荷控制阀组(32)包括并联的第二电磁开关(321)和第二膨胀阀(322)。


3.一种负荷可调节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可调节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所述压缩机(1)的输出端连通四通阀(2)的第一端,所述四通阀(2)的第二端连通气液分离器(6)的输入端,所述气液分离器(6)的分离输出端连通所述压缩机(1)的输入端;
所述四通阀(2)的第三端连通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冷换热器组件(3)的第一换热器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