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37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包括阀体组件,连接轴,驱动轴套,摆臂‑连杆机构和直线驱动机构;连接轴与喷油泵凸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轴套的一端套设在连接轴外部,另一端滑动且转动安装在阀体组件内,且驱动轴套与连接轴之间具有斜齿轮传动副或螺旋花键传动副;摆臂‑连杆机构用于间接控制驱动轴套进行轴向运动;直线驱动机构用于为摆臂‑连杆机构提供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不同工况下调整喷油提前角改变发动机的燃烧特性,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均可满足排放需求。

An engine fuel injection advance angle adju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柴油发动机喷油系统,采用机械式喷油泵进行喷油,其喷油时刻由喷油泵凸轮轴上的凸轮形状决定,曲轴齿轮与凸轮轴齿轮啮合传动,凸轮轴上设置有凸轮,使曲轴齿轮与凸轮保持严格的联动关系,保证喷油泵严格按照曲轴的转角位置开始喷油。柴油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都对应一个最佳喷油提前角,为了使发动机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佳,希望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对发动机的燃料供应正时进行调整,但上述传统的柴油发动机喷油系统,不能根据发动机的工况进行实时调整,也不能使柴油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满足排放需求,严重影响了发动机的性能指标。鉴于此,亟需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可在不同工况下通过调整喷油提前角来改变发动机的燃烧特性的技术方案,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均可满足排放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可在不同工况下调整喷油提前角改变发动机的燃烧特性,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均可满足排放需求。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包括: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与发动机的机体固定连接,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发动机的喷油泵凸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轴套,所述驱动轴套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连接轴外部,另一端滑动且转动安装在所述阀体组件内,且所述驱动轴套与所述连接轴之间具有斜齿轮传动副或螺旋花键传动副;摆臂-连杆机构,所述摆臂-连杆机构用于间接控制所述驱动轴套进行轴向运动;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用于为所述摆臂-连杆机构提供推力。进一步,所述斜齿轮传动副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的外斜齿轮,和设置于所述驱动轴套内且用于与所述外斜齿轮内啮合传动的内斜齿;所述螺旋花键传动副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的外螺旋花键,和设置于所述驱动轴套内且与所述螺旋花键相适配的内螺旋花键。进一步,所述阀体组件包括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的阀体,滑动设置于所述阀体内的阀座,滑动设置于所述阀座内的阀芯;所述阀座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轴套连接。进一步,所述摆臂-连杆机构包括与所述阀体固定的安装架、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转轴,以及套设在所述转轴外用于使其复位的扭簧;所述转轴上安装有一个第一摆臂和至少一个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用于为所述第二摆臂提供推力。进一步,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进行限位的限位螺钉。进一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直线电机,所述转轴上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二摆臂。进一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电磁阀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电磁阀;所述转轴上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二摆臂,两个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一一对应。进一步,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均设置有调节螺栓。进一步,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行程相同,设置位置不同;或者,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设置位置相同,行程不同。进一步,所述阀体或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位置传感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包括阀体组件,连接轴,驱动轴套,摆臂-连杆机构和直线驱动机构,连接轴与喷油泵凸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轴套的一端套设在连接轴外部,另一端滑动且转动安装在阀体组件内,且驱动轴套与述连接轴之间具有斜齿轮传动副或螺旋花键传动副;摆臂-连杆机构用于间接控制驱动轴套进行轴向运动;直线驱动机构用于为摆臂-连杆机构提供推力。不同工况下,摆臂-连杆机构在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间接(利用油压)控制驱动轴套进行轴向移动,由于斜齿轮传动副和螺旋花键传动副的特殊性,驱动轴套在轴向移动的过程中,会迫使连接轴和喷油泵凸轮轴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改变曲轴与喷油泵凸轮轴的相对位置,实现喷油提前角的调整,改变发动机的燃烧特性,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均可满足排放需求。综上,本技术可在不同工况下调整喷油提前角改变发动机的燃烧特性,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均可满足排放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的结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连接轴、驱动轴套和阀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图7是图4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转轴、扭簧、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是摆臂-连杆机构和直线驱动机构第一配合状态下的参考图;图10是图9的正视图;图11是图10中E1处结构的放大图;图12是摆臂-连杆机构和直线驱动机构第二配合状态下的参考图;图13是图12中E2处结构的放大图;图14是图12的正视图;图15是图14中E3处结构的放大图;图16是摆臂-连杆机构和直线驱动机构第三配合状态下的参考图;图17是图16的正视图;图中:1-阀体组件,11-阀体,111-油腔,12-阀座,13-阀芯,14-油腔,15-油道,16-轴套油腔,2-连接轴,21-外斜齿轮,3-喷油泵凸轮轴,4-驱动轴套,41-内斜齿,42-直线轴承,5-摆臂-连杆机构,51-安装架,52-转轴,53-扭簧,54-第一摆臂,55-第二摆臂,56-连杆,57-限位螺钉,6-直线驱动机构,61-第一气缸,62-第二气缸,63-调节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由图1和图6共同所示,一种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包括:阀体组件1、连接轴2、驱动轴套4(分体式结构,由安装部和啮合传动部两部分构成)、摆臂-连杆机构5和直线驱动机构6。阀体组件1与发动机的机体固定连接;连接轴2与发动机的喷油泵凸轮轴3的一端固定连接或色设计成一体结构;驱动轴套4的一端套设在连接轴2外部,另一端借助直线轴承42滑动且转动安装在阀体组件1内,且驱动轴套4与连接轴2之间具有斜齿轮传动副或螺旋花键传动副;摆臂-连杆机构5用于间接(不直接接触,借助油压)控制驱动轴套4进行轴向运动;直线驱动机构6用于为摆臂-连杆机构5提供推力。由图7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斜齿轮传动副,斜齿轮传动副包括设置在连接轴2上的外斜齿轮21,和设置于驱动轴套4内且用于与外斜齿轮21内啮合传动的内斜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与发动机的机体固定连接,/n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发动机的喷油泵凸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n驱动轴套,所述驱动轴套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连接轴外部,另一端滑动且转动安装在所述阀体组件内,且所述驱动轴套与所述连接轴之间具有斜齿轮传动副或螺旋花键传动副;/n摆臂-连杆机构,所述摆臂-连杆机构用于间接控制所述驱动轴套进行轴向运动;/n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用于为所述摆臂-连杆机构提供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与发动机的机体固定连接,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发动机的喷油泵凸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驱动轴套,所述驱动轴套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连接轴外部,另一端滑动且转动安装在所述阀体组件内,且所述驱动轴套与所述连接轴之间具有斜齿轮传动副或螺旋花键传动副;
摆臂-连杆机构,所述摆臂-连杆机构用于间接控制所述驱动轴套进行轴向运动;
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用于为所述摆臂-连杆机构提供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轮传动副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的外斜齿轮,和设置于所述驱动轴套内且用于与所述外斜齿轮内啮合传动的内斜齿;
所述螺旋花键传动副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的外螺旋花键,和设置于所述驱动轴套内且与所述螺旋花键相适配的内螺旋花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包括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的阀体,滑动设置于所述阀体内的阀座,滑动设置于所述阀座内的阀芯;所述阀座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轴套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连杆机构包括与所述阀体固定的安装架、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转轴,以及套设在所述转轴外用于使其复位的扭簧;
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卫鞠鹏常雪倩王金乐王梦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