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溅水防堵塞蹲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21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溅水防堵塞蹲便器,包括便池体,在所述便池体的上部设置导水圈,在所述便池体内设有洗净面、排便口、存水弯、排污口;所述导水圈的前侧与所述排污口通过冲击水道相连通;所述洗净面的后端连接有前端高后端低的坡面段,在该坡面段处形成落便区,所述存水弯的水封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坡面段前端的高度,使所述落便区所在区域构成浅水区;所述便池体后侧壁上设有用于防止溅水的凸块。其显著效果是:通过增加凸块结构及落便区浅水面设计,使落便点正好在浅水区域,有效降低溅水风险,同时通过排污口处的冲击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堵塞,使用更安全放心。

A water splashing and blocking squatting toi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溅水防堵塞蹲便器
本技术涉及到洁具
,具体涉及一种防溅水防堵塞蹲便器。
技术介绍
蹲便器是指使用时以人体取蹲式为特点的洁具,其在结构上又分为带存水弯蹲便器和不带存水弯蹲便器两种。不带存水弯的蹲便器结构比较简单、安装比较灵活,但其有更严重的缺点就是下水道的臭味会回冲,所以多数人会选择带存水弯的蹲便器。存水弯与连接下水道的排污口形成S形通道,通过存水弯形成一段“水封”,即可阻止下水道的异味上升。现有技术中带存水弯的蹲便器存在以下大缺陷:如厕时落便的位置正对排便口,而排便口连通存水弯,因此落便时会溅起水花,造成污染且不卫生;排便口可视范围大,使用较长时间后,排便口及存水弯中容易挂黄色污渍,影响整体美观。因此,部分带存水弯的蹲便器会在其便器体后侧顶部设置防溅挡板,然而,该防溅挡板无法阻挡存水弯前部深水区形成的溅水区域,并且,该防溅挡板在阻挡溅水的同时容易挂上污渍,不易清洁,且容易产生臭味。另外,带存水弯蹲便器由于变相延长了排便距离,因而相较于传统不带存水弯蹲便器更容易堵塞,而一旦发生堵塞,也比不带存水弯蹲便器更难以疏通,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溅水防堵塞蹲便器,通过增加凸块结构及落便区浅水面设计,使落便点正好在浅水区域,有效降低溅水风险,同时通过排污口处的冲击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堵塞,使用更安全放心。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溅水防堵塞蹲便器,包括便池体,在所述便池体的上部设置导水圈,在所述便池体内设有洗净面、排便口、存水弯、排污口;其关键在于:所述导水圈的前侧与所述排污口通过冲击水道相连通;所述洗净面的后端连接有前端高后端低的坡面段,在该坡面段处形成落便区,所述存水弯的水封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坡面段前端的高度,使所述落便区所在区域构成浅水区;所述便池体后侧壁上设有用于防止溅水的凸块。进一步的,所述坡面段的截面呈内凹的圆弧形结构,该坡面段的高度为40~60mm。进一步的,所述洗净面与坡面段之间采用过渡连接段相连,该过渡连接段的上表面为光滑圆弧面。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连接段与坡面段连接后大致呈S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坡面段的坡度为53°~60°。进一步的,所述存水弯的水封面面积占所述便池体在竖向上投影面积的24~26%;所述浅水区的面积占所述便池体在竖向上投影面积的5~8%;所述凸块的凸出高度与所述便池体长度的比例为2.5~4.5%。进一步的,在所述便池体的后端设有进水孔,该进水孔与所述导水圈相连通,在所述便池体后端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进水孔相连通的喷射孔,所述喷射孔连通所述存水弯并低于所述落便区。进一步的,所述便池体的顶部设置有冲刷孔,该冲刷孔沿着洗净面的周侧分布,所述冲刷孔与所述导水圈相连通。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1、所述导水圈与排污口相连,从而有效地利用水流冲击力打散污物,进而减小通过排污口处污物的体积,提高污物的通过性,有效降低蹲便器堵塞的概率;2、通过所述坡面段设计,有效加大了存水弯的水封面积以及浅水区面积,使落便点正好处于浅水区域,有效降低了溅水风险,使用更安全放心;3、所述落便区的设置方式使本技术的污物处理区域相比普通蹲便器后移,从而相对增加了洗净面区域面积,增强了洗净效果;4、通过倾斜的所述坡面段的设置,从而充分利用了水流势能,提升了冲水力度,使本技术洗净效果更佳,并有利于节水;5、在便池体后侧壁上设有用于防止溅水的凸块,冲水清洗时由于该凸块的挡水作用,进一步起到防止溅水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一种防溅水防堵塞蹲便器,包括便池体1,在所述便池体1的上部设置导水圈2,在所述便池体1内设有洗净面3与排便口4,所述便池体1底部还设有连通所述排便口4的存水弯5,所述便池体1前端底部向下延伸形成用于与下水道连接的排污口6,所述存水弯5末端与排污口6相连通;在所述便池体1的后端设有进水孔7,该进水孔7与所述导水圈2相连通,在所述便池体1后端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进水孔7相连通的喷射孔8,所述喷射孔8连通所述存水弯5并低于落便区9,所述便池体1的顶部设置有冲刷孔,该冲刷孔沿着洗净面3的周侧分布,所述冲刷孔与所述导水圈2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水圈2的前侧与所述排污口6通过冲击水道10相连通;从而有效地利用水流冲击力打散污物,进而减小通过排污口6处污物的体积,提高污物的通过性,有效降低蹲便器堵塞的概率。本实施例中,所述洗净面3的后端连接有前端高后端低的坡面段11,所述坡面段11的截面呈内凹的圆弧形结构,该坡面段11的高度为40~60mm,所述坡面段11的坡度为53°~60°,在该坡面段11处形成落便区9,所述存水弯5的水封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坡面段11前端的高度,使所述落便区9所在区域形成浅水区;通过所述坡面段11设计,有效加大了存水弯5的水封面积以及浅水区面积,使落便点正好处于浅水区域,有效降低了溅水风险,使用更安全放心;同时前端高后端低的皮面段还能够充分利用水流势能,从而提升了冲水力度,使本技术洗净效果更加,并有利于节水。优选的,所述洗净面3与坡面段11之间采用过渡连接段12相连,该过渡连接段12的上表面为光滑圆弧面,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连接段12与坡面段11连接后大致呈S型结构,通过该过渡连接段12进一步增大了洗净面3面积,并在水压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了洗净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便池体1后侧壁上设有用于防止溅水的凸块13,冲水清洗时由于该凸块13的挡水作用,进一步起到防止溅水的目的。优选的,所述存水弯5的水封面面积占所述便池体1在竖向上投影面积的24~26%;所述浅水区的面积占所述便池体1在竖向上投影面积的5~8%;所述凸块13的凸出高度与所述便池体1长度的比例为2.5~4.5%。当蹲便器的冲水装置启动冲水时,水从便池体1的冲刷孔射出,顺着洗净面3前端流向落便区9,将落便区9的污物冲入排便口4,到达存水弯5,完成第一阶段排污;同时水流还从喷射孔8喷出,协助将污物从存水弯5冲向排污口6,实现的阶段排污;以此同时,水流还从导水圈2经冲击水道10喷入排污口6内,将排污口6内的污物冲击打散,减小堵塞几率,将排污口6内的污物冲入下水道内,实现第三阶段排污。本例所述蹲便器通过坡面段11既增加了洗净面3面积,又增加了存水弯5水封面积,同时于落便区9处形成浅水面,使得蹲便器落便点正好处于浅水区域,有效降低了溅水风险,还增强了洗净效果。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溅水防堵塞蹲便器,包括便池体,在所述便池体的上部设置导水圈,在所述便池体内设有洗净面、排便口、存水弯、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圈的前侧与所述排污口通过冲击水道相连通;/n所述洗净面的后端连接有前端高后端低的坡面段,在该坡面段处形成落便区,所述存水弯的水封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坡面段前端的高度,使所述落便区所在区域构成浅水区;/n所述便池体后侧壁上设有用于防止溅水的凸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溅水防堵塞蹲便器,包括便池体,在所述便池体的上部设置导水圈,在所述便池体内设有洗净面、排便口、存水弯、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圈的前侧与所述排污口通过冲击水道相连通;
所述洗净面的后端连接有前端高后端低的坡面段,在该坡面段处形成落便区,所述存水弯的水封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坡面段前端的高度,使所述落便区所在区域构成浅水区;
所述便池体后侧壁上设有用于防止溅水的凸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溅水防堵塞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段的截面呈内凹的圆弧形结构,该坡面段的高度为40~6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溅水防堵塞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洗净面与坡面段之间采用过渡连接段相连,该过渡连接段的上表面为光滑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溅水防堵塞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段与坡面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雄宋旭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帝王洁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