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移传感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19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54
一种位移传感固定装置,包括长方形框状的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个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背板;所述机架的长方形框内设置有升降框,升降框与机架的内框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所述升降框上固定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水平设置且垂直于背板的板面,支撑杆远离升降杆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三爪卡盘,且三爪卡盘内设置有百分表;所述背板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升降框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框和驱动装置方便调节位移计的高度,从而在对不同高度的桩基进行沉降量检测时,具有提高试验效率的效果。

A fixed device for displacement sen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位移传感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桩基沉降检测设备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位移传感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静载试验是指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桩基静载试验中需要使用位移传感器测量桩基的位移量,常用的位移传感器是百分表。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4898743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桩基静载试验位移计固定装置,包括基准定位杆和位于基准定位杆顶部的高度调节垫块,采用一根横向放置的主钢管设在高度调节垫块上通过螺栓分别穿过主钢管、高度调节垫块、基准定位杆进行连接;设有一个次钢管与主钢管呈垂直放置并通过螺栓连接,设有磁性支架吸附在主钢管或次钢管上;在磁性支架上固定有位移计,并与测试位置接触。上述的一种桩基静载试验位移计固定装置在对不同高度的桩基进行检测时,需要重新设置主钢管、高度调节垫块等定位装置以重新定位位移计,因此位移计的高度调节十分不便,降低了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位移传感固定装置,其通过设置升降框和驱动装置方便调节位移计的高度,从而在对不同高度的桩基进行沉降量检测时,具有提高试验效率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位移传感固定装置,包括长方形框状的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个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背板;所述机架的长方形框内设置有升降框,升降框与机架的内框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所述升降框上固定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水平设置且垂直于背板的板面,支撑杆远离升降杆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三爪卡盘,且三爪卡盘内设置有百分表;所述背板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升降框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待测桩基的沉降量进行检测时,将机架移动到桩基的一侧,使用驱动装置带动升降框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将百分表上下移动到合适的测量位置;操作人员通过三爪卡盘能够对百分表的位置进行微调;在对不同高度的桩基进行沉降量检测时,百分表方便上下移动,提高了试验效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电动机固定设置在背板背离升降框的表面上;电动机的输出轴穿过背板伸到背板靠近升降框的一侧,且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升降框的内框的两个侧边上均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与升降框上的齿条相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升降框移动时,启动电动机,电动机将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与升降框上的齿条相啮合,因此电动机将带动升降框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调整百分表上下位置的功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板上转动支撑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分别与升降框两侧边上的齿条相互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同时能够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分别与升降框两侧边上的齿条相互啮合,则升降框将在两个齿轮的带动下上下移动,受力均衡,有利于避免升降框发生歪斜。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与升降框的一个侧边相对应;升降框的侧边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滑动配合在第一限位槽内;机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与升降框的一个侧边相对应;升降框的侧边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滑动配合在第二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框进行上下移动时,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有利于保证升降框稳定的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避免升降框发生晃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将升降框上下移动的范围进行了限制。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百分表包括穿设在三爪卡盘内的套筒、与套筒相配合的伸缩探头和设置在套筒顶部的显示器;所述百分表的伸缩探头沿竖直方向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桩基进行检测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升降框上下移动,使百分表的伸缩探头抵在待测桩基的表面,则伸缩探头能够检测到桩基在一定时间内的沉降量,由显示器进行显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转动支撑有滚轮;第一机架上设置有能够阻止滚轮转动的锁止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推动机架移动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工作,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止结构包括锁紧螺栓和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所述锁紧螺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转动杆,另一端穿插通过第二支架并与第二支架螺纹配合;所述锁紧螺栓靠近滚轮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夹紧片,夹紧片与滚轮对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转动转动杆,转动杆带动锁紧螺栓转动,锁紧螺栓将夹紧片顶在滚轮上将滚轮锁死,从而实现了将机架位置进行固定的功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片为橡胶材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材质的夹紧片减少了夹紧片与滚轮的磨损程度,提高了夹紧片与滚轮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对待测桩基的沉降量进行检测时,将机架移动到桩基的一侧,使用驱动装置带动升降框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将百分表上下移动到合适的测量位置;操作人员通过三爪卡盘能够对百分表的位置进行微调;在对不同高度的桩基进行沉降量检测时,百分表方便上下移动,提高了试验效率;(2)启动电动机即能够实现上下调整百分表位置的功能;升降框在两个齿轮的带动下上下移动,受力均衡,有利于避免升降框发生歪斜;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有利于保证升降框稳定的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3)通过百分表的伸缩探头对桩基的沉降量进行检测;滚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推动机架移动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工作;转动转动杆将夹紧片顶在滚轮上实现了将机架位置进行固定的功能;橡胶材质的夹紧片提高了夹紧片与滚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二;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架;11、背板;111、第一限位槽;12、第二限位槽;13、第一支架;14、滚轮;2、升降框;21、升降杆;22、齿条;23、第一限位块;24、第二限位块;3、支撑杆;4、驱动装置;41、电动机;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5、三爪卡盘;6、百分表;61、套筒;62、伸缩探头;63、显示器;7、锁止机构;71、锁紧螺栓;711、转动杆;712、夹紧片;72、第二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参考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位移传感固定装置,包括长方形框状的机架1,机架1的一个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背板11;机架1的长方形框内设置有升降框2,升降框2与机架1内框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升降框2沿其宽度方向固定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位移传感固定装置,包括长方形框状的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一个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背板(11);所述机架(1)的长方形框内设置有升降框(2),升降框(2)与机架(1)的内框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所述升降框(2)上固定设置有升降杆(21),升降杆(21)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水平设置且垂直于背板(11)的板面,支撑杆(3)远离升降杆(21)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三爪卡盘(5),且三爪卡盘(5)内设置有百分表(6);所述背板(11)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升降框(2)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移传感固定装置,包括长方形框状的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一个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背板(11);所述机架(1)的长方形框内设置有升降框(2),升降框(2)与机架(1)的内框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所述升降框(2)上固定设置有升降杆(21),升降杆(21)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水平设置且垂直于背板(11)的板面,支撑杆(3)远离升降杆(21)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三爪卡盘(5),且三爪卡盘(5)内设置有百分表(6);所述背板(11)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升降框(2)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传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电动机(41),电动机(41)固定设置在背板(11)背离升降框(2)的表面上;电动机(41)的输出轴穿过背板(11)伸到背板(11)靠近升降框(2)的一侧,且电动机(41)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第一齿轮(42);所述升降框(2)的内框的两个侧边上均设置有齿条(22),所述第一齿轮(42)与升降框(2)上的齿条(22)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位移传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1)上转动支撑有第二齿轮(43),第二齿轮(43)与第一齿轮(42)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42)与第二齿轮(43)分别与升降框(2)两侧边上的齿条(22)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移传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1),第一限位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民生杜思义刘春林王万里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建设工程质量研究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