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原专利>正文

电液道岔锁钩的自动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129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液道岔锁钩的自动注油装置,包括直立的固定安装板、固定连接于固定安装板前侧的储油箱、设置于储油箱顶部的箱盖、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板前侧的横向的支撑板及一个触发件,支撑板位于储油箱的下方,触发件的横板部位于储油箱的底面与支撑板之间的间隙中,储油箱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与支撑板之间均设置有限位板,支撑板设置有弹簧安装槽,横板部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直立的弹簧抵顶板,弹簧抵顶板的前侧面与弹簧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弹簧,储油箱的底部的漏油通孔内设置有直立的橡胶出油筒,橡胶出油筒的底面与横板部上表面触接,支撑板正对橡胶出油筒设置有支撑板漏油孔,横板部设置有触发件漏油孔。它结构合理,经久耐用,使用方便。

Automatic oiling device for electro-hydraulic switch lock hoo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液道岔锁钩的自动注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铁路道岔的外锁闭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电液道岔锁钩的自动注油装置。
技术介绍
道岔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设备之一,随着重载、高速铁路的发展,外锁闭装置的作用越发凸显出来,外锁闭装置能有效的隔离列车通过时对道岔设备的震动和冲击,提高转辙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道岔在转换时动作杆推拉锁钩,锁钩在锁闭框内滑动摩擦,若摩擦阻力偏大,会直接导致道岔故障,所以电务部门把外锁闭装置注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雨后、雪后外锁闭装置的可动部位注油尤为重要。为此,电务维护人员需要经常提请天窗进行注油工作。此项工作挤占了大部分天窗时间,降低了天窗利用率,增加了维护人员上道次数,给设备维护工作带来很大干扰。另一方面经常提请天窗给行车秩序带来较大影响。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经久耐用、使用方便的电液道岔锁钩的自动注油装置,以代替人工注油工作,减少维护人员上道次数,提高天窗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经久耐用、使用方便的电液道岔锁钩的自动注油装置,以代替人工注油工作,减少维护人员上道次数,提高天窗利用率。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液道岔锁钩的自动注油装置,包括直立的固定安装板、固定连接于固定安装板前侧的储油箱、设置于储油箱顶部的箱盖、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板前侧的横向的支撑板及位于所述固定安装板前侧的触发件,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储油箱的下方,所述触发件包括横板部,该横板部位于所述储油箱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储油箱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横板部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所述限位板接触,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弹簧安装槽,所述横板部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直立的弹簧抵顶板,该弹簧抵顶板向下伸入所述弹簧安装槽内,所述弹簧抵顶板的前侧面与所述弹簧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储油箱的底部设置有漏油通孔,该漏油通孔内设置有直立的橡胶出油筒,所述橡胶出油筒的底面与所述横板部的上表面触接,所述支撑板正对所述橡胶出油筒设置有支撑板漏油孔,所述横板部设置有触发件漏油孔;当储油箱出油孔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触发件漏油孔与所述橡胶出油筒及所述支撑板漏油孔左右错开;当储油箱出油孔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触发件漏油孔与所述橡胶出油筒及所述支撑板漏油孔相互正对。所述触发件该包括成型于所述横板部前侧下端的立板部、成型于立板部下端的连接横板部及成型于连接横板部后侧下端的触发立板。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下半部分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固定安装板底部的长条状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合理,经久耐用,使用方便,它可代替人工注油工作,减少维护人员上道次数,提高天窗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储油箱出油孔封闭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储油箱出油孔打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储油箱出油孔打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在图中:1-储油箱;2-箱盖;3-橡胶出油筒;4-固定安装板;5-锁闭框固定螺栓;6-支撑板;7-弹簧安装槽;8-支撑板漏油孔;9-触发件;10-横板部;11-触发件漏油孔;12-弹簧抵顶板;13-立板部;14-连接横板部;15-触发立板;16-弹簧;17-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电液道岔锁钩的自动注油装置,包括直立的固定安装板4、固定连接于固定安装板4前侧的储油箱1、设置于储油箱1顶部的箱盖2、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板4前侧的横向的支撑板6及位于固定安装板4前侧的触发件9,支撑板6位于储油箱1的下方,触发件9包括横板部10,该横板部10位于储油箱1的底面与支撑板6之间的间隙中,储油箱1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与支撑板6之间均设置有限位板17,横板部1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限位板17接触,支撑板6设置有弹簧安装槽7,横板部10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直立的弹簧抵顶板12,该弹簧抵顶板12向下伸入弹簧安装槽7内,弹簧抵顶板12的前侧面与弹簧安装槽7之间设置有弹簧16,储油箱1的底部设置有漏油通孔,该漏油通孔内设置有直立的橡胶出油筒3,橡胶出油筒3的底面与横板部10的上表面触接,支撑板6正对橡胶出油筒3设置有支撑板漏油孔8,横板部10设置有触发件漏油孔11;当储油箱1出油孔处于封闭状态时,触发件漏油孔11与橡胶出油筒3及支撑板漏油孔8左右错开;当储油箱1出油孔处于打开状态时,触发件漏油孔11与橡胶出油筒3及支撑板漏油孔8相互正对。触发件9该包括成型于横板部10前侧下端的立板部13、成型于立板部13下端的连接横板部14及成型于连接横板部14后侧下端的触发立板15。安装时,触发立板15与外锁闭装置的锁钩接触,通过锁钩动作来推动触发件9移动,实现储油箱1出油孔开关。弹簧16给触发件9施加的作用力与锁钩推动触发件9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弹簧16可推动触发件9回到初始位置。固定安装板4的下半部分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延伸至固定安装板4底部的长条状缺口。安装时,直接将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框固定螺栓5松开,无需取下锁闭框固定螺栓5,将固定安装板4沿着长条状缺口插入锁闭框固定螺栓5,再拧紧锁闭框固定螺栓5便可完成安装,方便日常维护人员调试设备,减少拆装时间。本技术通过借助道岔转换过程中锁钩动作推动触发件9,使得触发件漏油孔11与橡胶出油筒3及支撑板漏油孔8相互正对后,油自然流下滴到锁钩台上,实现自动注油。其中橡胶出油筒3与橡胶出油筒3的底面与横板部10的上表面触接,保证在未触发情况下储油箱1保持密封状态。道岔转换动作完成一次,该装置完成自动注油一次。本技术小巧轻便,易于安装,无需调试,不影响道岔正常转换和道岔密贴,不影响道岔其他项目调试,不影响道岔安装复合材质防护罩。本技术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坚实耐用,不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抗碰撞能力较强。储油箱1450ml,每次出油0.5ml左右,维护人员每月只需进行一次加油即可。本技术借助道岔转换时产生的作用力,无需其他外力,能长时间工作。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液道岔锁钩的自动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液道岔锁钩的自动注油装置包括直立的固定安装板、固定连接于固定安装板前侧的储油箱、设置于储油箱顶部的箱盖、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板前侧的横向的支撑板及位于所述固定安装板前侧的触发件,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储油箱的下方,所述触发件包括横板部,该横板部位于所述储油箱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储油箱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横板部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所述限位板接触,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弹簧安装槽,所述横板部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直立的弹簧抵顶板,该弹簧抵顶板向下伸入所述弹簧安装槽内,所述弹簧抵顶板的前侧面与所述弹簧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储油箱的底部设置有漏油通孔,该漏油通孔内设置有直立的橡胶出油筒,所述橡胶出油筒的底面与所述横板部的上表面触接,所述支撑板正对所述橡胶出油筒设置有支撑板漏油孔,所述横板部设置有触发件漏油孔;当储油箱出油孔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触发件漏油孔与所述橡胶出油筒及所述支撑板漏油孔左右错开;当储油箱出油孔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触发件漏油孔与所述橡胶出油筒及所述支撑板漏油孔相互正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液道岔锁钩的自动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液道岔锁钩的自动注油装置包括直立的固定安装板、固定连接于固定安装板前侧的储油箱、设置于储油箱顶部的箱盖、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板前侧的横向的支撑板及位于所述固定安装板前侧的触发件,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储油箱的下方,所述触发件包括横板部,该横板部位于所述储油箱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储油箱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横板部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所述限位板接触,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弹簧安装槽,所述横板部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直立的弹簧抵顶板,该弹簧抵顶板向下伸入所述弹簧安装槽内,所述弹簧抵顶板的前侧面与所述弹簧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储油箱的底部设置有漏油通孔,该漏油通孔内设置有直立的橡胶出油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原贾剑超
申请(专利权)人:刘原贾剑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