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762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2:08
提供一种能够获得稳定的通信品质的数据通信装置。本公开的数据通信装置(11)具有佩戴面以及与佩戴面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数据通信装置(11)还具有带(22)、带扣部(23)、通信电极以及通信部。带(22)与带扣部(23)结合。通信电极形成为在带(22)或带扣部(23)的佩戴面露出。通信部与通信电极电连接。带扣部(23)具有带扣机构。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带(22)设定为合适的长度,因此能够在佩戴了数据通信装置(11)时减小通信电极与人体之间的距离。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数据通信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佩戴于人体的一部分来使用的可佩戴型的数据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以下,对以往的可佩戴型的数据通信装置进行说明。以往的可佩戴型的数据通信装置具有主体壳体、通信部、通信电极、地电极、带以及带扣(buckle)部。通信部被收纳在主体壳体内。通信电极与人体接触来发送和接收通信信号。带与主体壳体结合。地电极形成在带的顶端部分,地电极与通信部之间、通信电极与通信部之间通过在带内布置的导线等进行连接。在将这种数据通信装置佩戴于人体时,将带缠绕在手臂等人体的一部分。然后,通过用带扣部将带扣紧来维持佩戴于人体的状态。此外,在带的顶端部的附近设置有多个别扣孔。另一方面,带扣部具有金属制的环体和别扣(pin)。别扣以遍布环体的方式配置。在将该数据通信装置佩戴于人体的情况下,在使带的顶端穿过环体的状态下将别扣插入别扣孔,由此将带调整为规定的长度。另外,关于数据通信装置,通过用手指或手掌等触碰通信控制装置,来经由人体而与通信控制装置进行通信。因此,通信电极和地电极均与人体接触。即,通信电极和地电极均配置在壳体的人体接触面侧。此外,作为公开了与本公开相关联的上述这种可佩戴型的数据通信装置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3971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340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带长度的调节受到别扣孔位置的限制。因而,发生无法将带调整为使通信电极接触到佩戴者的皮肤那样的长度的情况。并且,如果是普通的带,则能够将带的与带扣部结合的部位切断来调整带的长度。然而,由于在带内布置有导线,因此无法将带部切断来调节长度。其结果,具有发生以下情况的问题:根据佩戴者的不同,通信电极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大幅地变远。另外,在上述以往的数据通信装置中,通信电极和地电极均配置在壳体的与人体接触的一侧,因此通信电极与地电极之间的距离近。因而,具有以下问题:从发送电极输出的信号、应由发送电极接收的信号流向地电极,数据通信装置与通信控制装置之间的通信的灵敏度差。本公开用于解决这些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数据通信装置:能够减小通信电极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能够获得数据通信装置与通信控制装置之间的通信的灵敏度良好的稳定的通信品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数据通信装置具有佩戴面和外表面。外表面形成在与佩戴面相反的一侧。数据通信装置还具有带扣部、带、通信电极以及通信部。带与带扣部结合。通信电极形成为在带或带扣部的佩戴面露出。通信部与通信电极电连接。在以上的结构中,带扣部具有带扣机构。由此,能够实现期望的目的。另外,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中,数据通信装置具有主体、带、电源部、通信部、通信电极以及平板状的地电极。主体壳体具有底面和侧面。带在主体壳体的侧面侧与壳体结合。电源部被收纳在主体壳体内。通信部通过电源部而被驱动。通信电极与通信部连接,以在底面从主体壳体露出的方式设置。地电极在主体内与通信部的地连接。带的至少一部分由绝缘体形成。而且,地电极具有以与第一面相向的朝向延伸到主体壳体的外部的第二面,该第一面是使通信电极的表面延伸到主体壳体的外部而形成的。并且,第二面被绝缘体覆盖。由此,能够实现期望的目的。如上所述,由于本公开的带扣部具有带扣机构,因此能够自由地调节带的长度。因而,能够将带设定为适合佩戴者的长度,因此能够在佩戴者佩戴了数据通信装置时减小通信电极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其结果,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获得稳定的通信品质的数据通信装置。另外,在将本公开的数据通信装置佩戴于人体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绝缘体来避免地电极直接接触人体。因而,从发送电极输出的信号、应由发送电极接收的信号不易流向地电极。其结果,数据通信装置与通信控制装置之间的通信的灵敏度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概念图。图2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装置的框图。图3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装置的概念图。图4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从表面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装置的正面图。图6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装置的右侧面图。图7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装置的左侧面图。图8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装置的上表面图。图9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装置的下表面图。图10是从佩戴面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装置的背面图。图1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装置的立体图。图12是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将带扣紧时的数据通信装置的立体图。图13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4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装置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装置进行说明之前,说明使用数据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数据通信系统。图1是数据通信系统1001的概念图。数据通信系统1001具有数据通信装置11和通信控制装置1002。通信控制装置1002具有通信电极1002a、地电极1002b以及通信部1002c。通信电极1002a与通信部1002c连接。地电极1002b和通信部1002c的地端子(未图示)均与大地(earth)1003连接。另一方面,数据通信装置11被佩戴于佩戴者1004。此外,数据通信装置11例如被佩戴于佩戴者的手臂1004a上。图3示出数据通信装置11的概念图。如图3所示,数据通信装置11具有佩戴面11a和外表面11b。此外,外表面11b形成在与佩戴面11a相反的一侧。而且,在将数据通信装置11佩戴在手臂1004a上时,将数据通信装置以佩戴面11a朝向手臂1004a的方向进行佩戴。在该情况下,佩戴者1004能够用手1004c触碰到通信电极1002a。由此,数据通信装置11与通信控制装置1002进行通信。此时,数据通信装置11与通信控制装置1002经由佩戴者1004的人体进行通信。此外,佩戴者1004只要能够用手掌、手背或手指1004b接触通信电极1002a即可。此外,不限于佩戴者1004用手1004c的一部分触碰通信电极1002a的结构,例如也可以用肘等手臂1004a触碰通信电极1002a。总之,佩戴者1004用靠近佩戴有数据通信装置11的地方的部位触碰通信电极1002a。此外,不限于佩戴者1004直接触碰通信电极1002a的结构,只要是能够通信的范围,则也可以在手指1004b与通信电极1002a之间具有夹杂物。在佩戴者1004用手指1004b触碰到通信电极1002a的情况下,数据通信装置11与通信控制装置1002经由手臂1004a、手1004c以及手指1004b进行通信。即,人体的从手臂1004a到手指1004b之间的部分构成数据通信装置11与通信控制装置1002之间的通信路径。这样,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通信装置,具有:/n带;/n带扣部,其具有佩戴面,与所述带结合;/n通信电极,其被配置于所述带扣部,被设置成在所述佩戴面露出;以及/n通信部,其被配置于所述带扣部,与所述通信电极电连接,/n其中,所述带扣部具有带扣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1 JP 2017-244665;20171221 JP 2017-2446661.一种数据通信装置,具有:
带;
带扣部,其具有佩戴面,与所述带结合;
通信电极,其被配置于所述带扣部,被设置成在所述佩戴面露出;以及
通信部,其被配置于所述带扣部,与所述通信电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带扣部具有带扣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中,
还具有主体壳体,该主体壳体具备位于与所述佩戴面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
所述带扣部被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侧,
所述通信电极从所述主体壳体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壳体兼用作所述带扣部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带扣部具有:
带扣主体;
固定部,其与所述带扣主体结合;以及
空隙,其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带扣主体之间,用于插入所述带的顶端部,
在将所述带插入所述空隙中时,所述固定部对所述带进行压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部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在所述带插入的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中,
还设置有地电极,该地电极被收纳在所述带内,所述地电极的一方在所述主体壳体内与所述通信部的地电连接,所述地电极的与所述一方相反的一侧的另一方具有顶端,
在将所述带插入所述空隙的状态下,所述地电极的所述顶端延伸到与所述带扣部重叠的位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原稔南山征庆富田满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