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九如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的减震折叠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64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47
一种便携的减震折叠车是一种可以折叠到只有挎包大小的便携四轮交通工具,用于解决公交换乘以及公交站点到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的短途交通。由主车体、后车架以及安装在主车体上的伸缩控制杆构成。减震折叠车可以变换为三种状态:折叠状态;拖行状态与行驶状态。便携折叠车在折叠状态下可以装入一个最小320mmX210mmX100mm的盒子内,甚至可以轻松装入一个稍大的帆布挎包内,具有优异的便携性能。

A portable shock absorption folding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的减震折叠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以折叠到只有挎包大小的便携四轮交通工具,用于解决公交换乘以及公交站点到目的地的短途交通。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公共交通日益便捷,但是短途的步行却是无法避免;而市场上的小型交通工具总是难以在便携性上取得进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巧到可以随身携带,且兼具舒适性的短距离交通工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携的减震折叠车,简称便携折叠车,由主车体、后车架以及安装在主车体上的伸缩控制杆构成。主车体与后车架之间由后车架旋转轴连接。主车体前端下方的左侧与右侧安装有动力轮,主车体上表面沿前后方向有导向槽,用于容纳伸缩控制杆;主车体上表面靠近后端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后车架旋转轴用于连接后车架,主车体上表面有向后车架旋转轴后方延伸出的结构用于限制后车架转动的角度。后车架为一个前端中央位置开口的矩形板状结构,呈U形板状,后车架前端通过后车架旋转轴与主车体连接,并可以绕后车架旋转轴转动;后车架下方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可以通过车轮上下运动实现减震功能的万向轮。伸缩控制杆通过伸缩控制杆支架安装到主车体上,主车体上的导向槽内部前端固定有旋转展开轴,旋转展开轴轴心线平行于主车体上表面,并垂直于主车体前后方向;伸缩控制杆支架安装在旋转展开轴上,并可以绕旋转展开轴转动;伸缩控制杆支架上安装有传感器旋转轴,传感器旋转轴垂直于旋转展开轴,传感器旋转轴一端连接旋转角度传感器,并且旋转传感器位于伸缩控制杆支架内部,传感器旋转轴另一端连接伸缩控制杆;伸缩控制杆采用可伸缩结构,一端连接在传感器旋转轴上,另一端安装把手。减震折叠车可以变换为三种状态:折叠状态;拖行状态与行驶状态。折叠状态,是一种便于携带的状态,可以放入到普通挎包内携带;该状态下,万向轮上的车轮不与地面接触,万向轮上的车轮与后车架上平面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后车架的上表面与主车体的上表面呈45度至90度以内的锐角夹角;伸缩控制杆的长度收缩到最小,并位于主车体上表面的导向槽内,拉伸伸缩控制杆的长度,拉伸方向平行于主车体上表面,伸缩控制杆部分嵌入到后车架上的U形开口,伸缩控制杆末端的把手位于后车架上表面方向,限制后车架绕后车架旋转轴的转动。拖行状态,便携折叠车也具有相当的质量,长时间通过挎包或背包携带也会给用户相当的负担,便携折叠车可以通过简单变化,切换到拖车状态,由用户拖带便携折叠车行走,甚至用便携折叠车装货拖行;便携折叠车可以由折叠状态切换为拖行状态,具体来说,保持折叠状态下的伸缩控制杆与前车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变,只是适当的拉长伸缩控制杆的长度,在主车体前端的两个动力轮着地的情况下,用户的手可以抓握伸缩控制杆上的把手;此时用户就可以通过伸缩控制杆上的把手拖带便携折叠车在地面上行走。行驶状态,就是用户利用便携折叠车行驶代步时的状态;便携折叠车可以由折叠状态切换到行驶状态,具体来说,用户可以拉伸伸缩控制杆到适当的长度,随后将伸缩控制杆向主车体的前上方翻转,再翻转后车架至后车架的旋转运动被主车体上表面后车架旋转轴后方的延伸结构阻挡;此时,主车体上表面与后车架上表面平行,再将便携折叠车以四轮着地的方式放置在地面;用户双脚踩踏到由主车体上表面与后车架上表面共同构成的平面上,此时,动力轮与万向轮共同承受载荷,车辆及用户重力结合后车架旋转轴后方延伸结构对后车架转动的阻挡共同实现对后车架与主车体之间的位置锁定,万向轮受压,万向轮车轮与后车架上表面之间距离缩短,调整伸缩控制杆的位置和长度,使伸缩控制杆的把手位于用户双腿之间;随后,用户通过腿部运动碰触伸缩控制杆上的把手带动伸缩控制杆带动伸缩控制杆支架连接的传感器旋转轴,使得旋转传感器输出旋转角度信息,用来控制便携折叠车的行驶方向。附图说明图1为便携折叠车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为便携折叠车行驶状态下的示意图1。图3为便携折叠车行驶状态下的示意图2。图4为便携折叠车行驶状态下的万向轮示意图1。图5为便携折叠车行驶状态下的万向轮示意图2。图6为便携折叠车行驶状态下的伸缩控制杆示意图1。图7为便携折叠车行驶状态下的伸缩控制杆示意图2。图8为便携折叠车拖行状态下的示意图。图9为便携折叠车拆除后车架后的示意图。图10为便携折叠车拆除后车架后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根据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便携折叠车,由主车体1、后车架2以及安装在主车体1上的伸缩控制杆5构成。主车体1与后车架2之间由后车架旋转轴8连接,见图1-3、图9。主车体1前端下方的左侧与右侧安装有动力轮3,主车体1上表面沿前后方向有导向槽,用于容纳伸缩控制杆5,见图1;主车体1上表面靠近后端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后车架旋转轴8用于连接后车架2,主车体1上表面有向后车架旋转轴8后方延伸出的结构用于限制后车架2转动的角度,见图2-5、图8-9。后车架2为一个前端中央位置开口的矩形板状结构,呈U形板状(见图2-3),后车架2前端通过后车架旋转轴8与主车体1连接,并可以绕后车架旋转轴8转动;后车架2下方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可以通过车轮上下运动实现减震功能的万向轮4,见图4-5。伸缩控制杆5通过伸缩控制杆支架7安装到主车体1上(见图6-7),主车体1上的导向槽内部前端固定有旋转展开轴9(见图10),旋转展开轴轴心线平行于主车体1上表面,并垂直于主车体1前后方向;伸缩控制杆支架5安装在旋转展开轴9上,并可以绕旋转展开轴9转动;伸缩控制杆支架7上安装有传感器旋转轴10,传感器旋转轴10垂直于旋转展开轴,传感器旋转轴10一端连接旋转角度传感器,并且旋转传感器位于伸缩控制杆支架7内部,传感器旋转轴10另一端连接伸缩控制杆5;伸缩控制杆5采用可伸缩结构,一端连接在传感器旋转轴10上,另一端安装把手6。减震折叠车可以变换为三种状态:折叠状态(见图1);拖行状态(见图8)与行驶状态(见图2-3)。折叠状态,是一种便于携带的状态,可以放入到普通挎包内携带;该状态下,万向轮4上的车轮不与地面接触,万向轮4上的车轮与后车架2上平面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后车架2的上表面与主车体1的上表面呈45度至90度以内的锐角夹角;伸缩控制杆5的长度收缩到最小,并位于主车体1上表面的导向槽内,拉伸伸缩控制杆5的长度,拉伸方向平行于主车体1上表面,伸缩控制杆5部分嵌入到后车架2上的U形开口,伸缩控制杆5末端的把手6位于后车架2上表面方向,限制后车架2绕后车架旋转轴8的转动。拖行状态,便携折叠车也具有相当的质量,长时间通过挎包或背包携带也会给用户相当的负荷压力,便携折叠车可以通过简单变化,切换到拖车状态,由用户拖带便携折叠车行走,甚至用便携折叠车装货拖行;便携折叠车可以由折叠状态切换为拖行状态,具体来说,保持折叠状态下的伸缩控制杆5与前车体1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变,只是适当的拉长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的减震折叠车,由主车体(1)、后车架(2)、以及伸缩控制杆(5)构成,通过对部件的操作具有折叠、拖行与行驶三种状态,其特征在于:主车体(1)前端下方的左侧与右侧安装有动力轮(3),后车架(2)下方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可以通过车轮上下运动实现减震功能的万向轮(4),主车体(1)与后车架(2)之间通过后车架旋转轴(8)连接,后车架(2)可以绕主车体(1)上的后车架旋转轴(8)相对主车体(1)转动;伸缩控制杆(5)通过伸缩控制杆支架(7)安装在主车体(1)上,伸缩控制杆(5)的摆动带动伸缩控制杆支架(7)内部的旋转传感器输出旋转角度信息,用来控制便携折叠车的行驶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的减震折叠车,由主车体(1)、后车架(2)、以及伸缩控制杆(5)构成,通过对部件的操作具有折叠、拖行与行驶三种状态,其特征在于:主车体(1)前端下方的左侧与右侧安装有动力轮(3),后车架(2)下方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可以通过车轮上下运动实现减震功能的万向轮(4),主车体(1)与后车架(2)之间通过后车架旋转轴(8)连接,后车架(2)可以绕主车体(1)上的后车架旋转轴(8)相对主车体(1)转动;伸缩控制杆(5)通过伸缩控制杆支架(7)安装在主车体(1)上,伸缩控制杆(5)的摆动带动伸缩控制杆支架(7)内部的旋转传感器输出旋转角度信息,用来控制便携折叠车的行驶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的减震折叠车,其特征是:后车架(2)为一个前端中央位置开口的矩形板状结构,呈U形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的减震折叠车,其特征是:伸缩控制杆支架(7)安装有传感器旋转轴(10),旋转展开轴(9)安装在主车体(1)上的导向槽内部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九如
申请(专利权)人:肖九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