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5879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装置(1、1A、1B)。可以防止上层通道的雨水等滞留在送风部内,并且可以容易地组装送风部和空调单元。空调装置(1、1A、1B)具备送风部(10)和空气调节部(100),该送风部(10)具有涡室外壳(50)及送风部隔板20,该空气调节部(100)具有空调壳体(150),在从嵌合部(51)朝向冷却用热交换器(110)的空气流中,空调壳体(150)的连接部(151)的下层连接端部(192)位于比送风部隔板(20)的下游侧端边(20d)更靠上游侧,涡室外壳(50)的嵌合部(51)的上层嵌合端部(91)位于与该下游侧端边(20d)相同的位置或者比该下游侧端边(20d)更靠下游侧。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空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层流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有一种双层流式的空调装置,其包括吸入外部空气(车辆的外部空气)和/或内部空气(车辆的内部空气)并送风的双层流式的送风机单元和连接于送风机单元的空调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双层流式的送风机单元通过隔板将其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下两层通道。使用了这种双层流式的送风机单元的空调装置除了将内部空气吸入上层及下层通道中的内部空气模式运转以外,还能够以将外部空气吸入上层及下层通道中的外部空气模式运转及以将外部空气吸入上层通道且将内部空气吸入下层通道的内外部空气双层流模式运转。但是,这种送风机单元有时会与外部空气一起从车辆的外部将吸入雨水等。吸入送风机单元内的雨水等与外部空气一起移动。因此,无论在外部空气模式下还是在内外部空气双层流模式下,雨水等侵入供外部空气流动的上层通道中的概率很高。为了将吸入送风机单元的上层通道中的雨水等排出到空调装置的外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上下分隔送风机单元的内部空间的隔板上设置多个连通孔,使上层通道内的雨水等流到下层通道,从下层通道流入空调单元。然后,将流入空调单元的雨水从设置于空调单元的底部的排水口排出。但是,送风机单元的下层通道不限于使雨水等流入空调单元的构成。例如,像专利文献2那样,根据车辆的布局,送风机单元的吹出口有时也会朝空调单元向上方倾斜。这种情况下,该下层通道内的雨水等可能无法流入空调单元,而是滞留在送风机单元内。因此,期望设计一种送风机单元及空调单元,无论送风机单元的吹出方向(送风机单元的下层通道的底面是否具有向上方的斜度而构成)如何,都能够防止吸入上层通道中的雨水等滞留在送风机单元内。另外,通常期望设计一种组装作业容易的送风机单元及空调单元。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726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65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是双层流式的空调装置,无论送风机单元(送风部)的吹出方向如何,都能够防止吸入上层通道中的雨水等滞留在送风机单元(送风部)内,其中,送风机单元(送风部)和空调单元(空气调节部)的组装作业容易。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最佳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装置,是车辆用的空调装置,其中,具备送风部和空气调节部,所述送风部具有:马达、由所述马达旋转驱动并且吹出空气的叶轮以及具有收容所述叶轮的内部空间及在周向上开口的嵌合部的涡室外壳,所述空气调节部具有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具有收容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内部空间及与所述涡室外壳的所述嵌合部连接的连接部的空调壳体,所述送风部还具有将所述涡室外壳的内周面和所述叶轮的外周面之间的区域以及所述嵌合部的内部空间分割为上侧空气流路和下侧空气流路的送风部隔板,从所述嵌合部朝向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空气流中的所述嵌合部的下游侧端部具有位于比所述送风部分隔板更靠上方的上层嵌合端部和位于比所述送风部隔板靠近下方的下层嵌合端部,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于所述上层嵌合端部的上层连接端部和与所述下层嵌合端部连接的下层连接端部,在从所述嵌合部朝向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空气流中,所述下层连接端部位于比所述送风部分隔板的下游侧端边更靠上游侧,所述上层嵌合端部位于与该下游侧端边相同的位置或者比该下游侧端边更靠下游侧。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装置,是双层流式的空调装置,无论送风部的吹出方向如何,都能够防止吸入上层通道的雨水等滞留在送风部内,其中,送风部和空气调节部的组装作业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送风部及空气调节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的空调装置的涡室外壳和送风部隔板的空调壳体的连接部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的空调装置的下侧涡旋部件、下侧空调壳体部件、送风部隔板及空气调节部隔板的俯视图。图4是对应于图2的图,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调装置的涡室外壳、送风部隔板以及空调壳体的连接部的立体图。图5是对应于图3的图,是示意性表示图4所示的下侧涡旋部件、下侧空调壳体部件、送风部隔板及空气调节部隔板的俯视图。图6是对应于图2的图,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空调装置的涡室外壳、送风部隔板以及空调壳体的连接部的立体图。图7是对应于图1的图,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送风部及空气调节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8是对应于图2的图,是示意性表示图7所示的空调装置的涡室外壳、送风部隔板以及空调壳体的连接部的立体图。图9是沿着防漏水板的伸出方向的剖视图,示意性表示设置于图8所示的涡室外壳上的防漏水板。图10是对应于图1的图,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送风部及空气调节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1是对应于图3的图,是示意性表示图10所示的空调装置的下侧涡旋部件、下侧空调壳体部件、送风部隔板及空气调节部隔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表示车辆用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图2是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的空调装置的涡室外壳、送风部隔板以及空调壳体的连接部的立体图,是用于说明涡室外壳和空调壳体的组装方向的图。另外,图3是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的空调装置的下侧涡旋部件、下侧空调壳体部件、送风部隔板及空气调节部隔板的构成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3及后面将描述的图4~图11中,为了使图示更明确,将涡室外壳、隔板及空调壳体的形状简化表示,在图2~图6、图8~图9及图11中,省略了空调壳体的各吹出通道的图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是双层流式空调装置,具有送风部10和连接于送风部10的空气调节部100。送风部10是形成空气流的部件,空气调节部100是对来自送风部10的空气进行除湿等的部件。在空气调节部100上设置有将由于除湿而产生的水排出的排出口131。首先,参照图1对送风部10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送风部10是单吸入型的离心式送风部。送风部10具有叶轮5。叶轮5在其外周部分具有沿周向排列形成叶片列6A的多个叶片6。叶轮5由马达13驱动而绕旋转轴线Ax旋转,将从轴向上侧(轴向一端侧)吸入叶轮5的叶片列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空间的空气朝向离心方向吹出。附图标记9是与叶轮5一体成形的空气流偏转部件。该空气流偏转部件9有时也被称为锥体。空气流偏转部件9与设置于被旋转驱动的叶轮5的中心部分的固定部11连接,通过将固定部11固定于马达13的旋转轴12上,将叶轮5能旋转地支承于马达1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旋转轴线Ax的方向称为轴向。轴向与图1的上下方向一致,但由此,当空调装置实际地安装到车辆时,空调装置的各部的上下方向不限于与旋转轴线Ax的方向一致。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装置(1、1A、1B),是车辆用的空调装置(1),其中,/n具备送风部(10)和空气调节部(100),所述送风部(10)具有:马达(13)、由所述马达(13)旋转驱动并且吹出空气的叶轮(5)以及具有收容所述叶轮(5)的内部空间及在周向上开口的嵌合部(51)的涡室外壳(50),所述空气调节部(100)具有冷却用热交换器(110)和具有收容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110)的内部空间及与所述涡室外壳(50)的所述嵌合部(51)连接的连接部(151)的空调壳体(150),所述送风部(10)还具有将所述涡室外壳(50)的内周面和所述叶轮(5)的外周面之间的区域以及所述嵌合部(5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上侧空气流路(10A)和下侧空气流路(10B)的送风部隔板(20),从所述嵌合部(51)朝向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110)的空气流中的所述嵌合部(51)的下游侧端部具有位于比所述送风部隔板(20)更靠上方的上层嵌合端部(91)和位于比所述送风部隔板(20)更靠下方的下层嵌合端部(92),所述连接部(151)具有与所述上层嵌合端部(91)连接的上层连接端部(191)和与所述下层嵌合端部(92)连接的下层连接端部(192),在从所述嵌合部(51)朝向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110)的空气流中,所述下层连接端部(192)位于比所述送风部隔板(20)的下游侧端边(20d)更靠上游侧,所述上层嵌合端部(91)位于与该下游侧端边(20d)相同的位置或者比该下游侧端边(20d)更靠下游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4 JP 2017-2261971.一种空调装置(1、1A、1B),是车辆用的空调装置(1),其中,
具备送风部(10)和空气调节部(100),所述送风部(10)具有:马达(13)、由所述马达(13)旋转驱动并且吹出空气的叶轮(5)以及具有收容所述叶轮(5)的内部空间及在周向上开口的嵌合部(51)的涡室外壳(50),所述空气调节部(100)具有冷却用热交换器(110)和具有收容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110)的内部空间及与所述涡室外壳(50)的所述嵌合部(51)连接的连接部(151)的空调壳体(150),所述送风部(10)还具有将所述涡室外壳(50)的内周面和所述叶轮(5)的外周面之间的区域以及所述嵌合部(5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上侧空气流路(10A)和下侧空气流路(10B)的送风部隔板(20),从所述嵌合部(51)朝向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110)的空气流中的所述嵌合部(51)的下游侧端部具有位于比所述送风部隔板(20)更靠上方的上层嵌合端部(91)和位于比所述送风部隔板(20)更靠下方的下层嵌合端部(92),所述连接部(151)具有与所述上层嵌合端部(91)连接的上层连接端部(191)和与所述下层嵌合端部(92)连接的下层连接端部(192),在从所述嵌合部(51)朝向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110)的空气流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间豊吉崎久善厚见信几林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