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缓冲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483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架缓冲块,包括减震套,减震套的管腔沿管长方向间隔布置有第一凸圈构成管腔的截面形状呈波纹状,减震套管腔壁的波谷上设有周向布置的凸环。通过将减震套管腔设置成波纹状来减少减震套管腔壁与活塞杆的接触面积,同时在减震套管腔内壁上设有周向布置的凸环,进一步减少了减震套管腔内壁与活塞杆的接触面积,有效的降低了缓冲块在被压缩时与活塞杆摩擦所产生的强烈异响。

Suspension buffer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架缓冲块
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架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悬架缓冲块。
技术介绍
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汽车悬架结构由弹性元件、减振器以及导向机构等组成,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为了减轻车轮跳动造成悬架系统对车架的冲击,会在悬架减振器的活塞杆上端套设悬架缓冲块,以起到与车身之间的缓冲减振作用,并且起到限制悬架最大行程的作用。现有的悬架缓冲块在被压缩的过程中会与活塞杆摩擦导致产生强烈异响,严重影响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架缓冲块,减少被压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异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悬架缓冲块,包括减震套,减震套的管腔沿管长方向间隔布置有第一凸圈构成管腔的截面形状呈波纹状,减震套管腔壁的波谷上设有周向布置的凸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将减震套管腔设置成波纹状来减少减震套管腔壁与活塞杆的接触面积,同时在减震套管腔内壁上设有周向布置的凸环,进一步减少了减震套管腔内壁与活塞杆的接触面积,有效的降低了缓冲块在被压缩时与活塞杆摩擦所产生的强烈异响。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悬架缓冲块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上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B方向上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装配状态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5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悬架缓冲块,包括减震套10,减震套10的管腔沿管长方向间隔布置有第一凸圈11构成管腔的截面形状呈波纹状,减震套10管腔壁的波谷上设有周向布置的凸环12。通过将减震套10管腔设置成波纹状来减少减震套10管腔壁与活塞杆的接触面积,同时在减震套10管腔内壁上设有周向布置的凸环12,进一步减少了减震套管腔内壁与活塞杆的接触面积,有效的降低了缓冲块在被压缩时与活塞杆摩擦所产生的强烈异响。优选的,减震套10的外管壁沿管长方向间隔布置有第二凸圈13构成外管壁的截面形状呈波纹状,所述的减震套10的外管壁上的波峰位置与内管壁上的波谷位置在轴向方向上错位。进一步的,减震套10管腔壁的波峰上沿周向布置有若干圈凸点14。通过设置凸点14来进一步减少减震套10管腔壁与活塞杆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减震套10的上端端面上设有周向布置的凸筋15。减震套10在装配状态下临近前滑柱上支撑架的为上端,当减震套10被压缩时会与前滑柱上支撑发生碰撞,为了缓解减震套10对前滑柱上支撑的冲击,设置具有弹性的凸筋15做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架缓冲块,包括减震套(10),其特征在于:减震套(10)的管腔沿管长方向间隔布置有第一凸圈(11)构成管腔的截面形状呈波纹状,减震套(10)管腔壁的波谷上设有周向布置的凸环(12),减震套(10)的外管壁沿管长方向间隔布置有第二凸圈(13)构成外管壁的截面形状呈波纹状,所述的减震套(10)的外管壁上的波峰位置与内管壁上的波谷位置在轴向方向上错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缓冲块,包括减震套(10),其特征在于:减震套(10)的管腔沿管长方向间隔布置有第一凸圈(11)构成管腔的截面形状呈波纹状,减震套(10)管腔壁的波谷上设有周向布置的凸环(12),减震套(10)的外管壁沿管长方向间隔布置有第二凸圈(13)构成外管壁的截面形状呈波纹状,所述的减震套(10)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先军姜海波蔡京亚吴罡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