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腔铸型的烘干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134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腔铸型的烘干工艺,它包括下述加工步骤:第一步:外模竖直放置,将筒形内模置于外模内,使内模底部与外模底部保持有间隙;第二步:在所述内模的上方设置有送风管,该送风管的下口与所述内模的上端面相密封;在所述送风管的外部套装有回风罩,该回风罩的下口与所述外模的上端面相密封;第三步:在所述送风管和回风罩的上方放置有带有调节阀的循环热风烘干机,该循环热风烘干机的送风嘴与送风管的上口相连通,其回风口与回风罩的上口相连通;第四步:开启循环热风烘干机,热风沿第一步形成的热风通道迅速流动,与外模的内壁和内模的外壁快速换热,将内、外模同时加热。该烘干工艺由于内外铸型一次完成故能耗小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铸件的铸型的烘干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尺寸的深腔铸型 的烘干工艺。
技术介绍
大尺寸的深腔铸型包括外模和内 模,目前对其内、夕卜模的烘干及涂敷涂料后的表面烘干工艺采用的是外模和内模 单独烘干,即将外模和内模单独进烘干炉,或外模采用循环热风烘干机烘干,内 模采用醇基涂料点火烘干。这种对深腔铸型的烘干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 针对烘干的铸型建造庞大的烘干炉,占地面积大,投资大,且适用范围(尤其是 高度)有限;2、外模进烘干炉烘干,大量热量用于外壳等非工作面的加热,热效 率低;3、内模采用醇基涂料点火烘干,仅适用于树脂砂型,适用范围受限;4、 二者单独烘干需要能耗高,车间运输吊装操作多,烘干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成本低、内外铸型一次完成的深腔铸型的烘 干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深腔铸型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加工步骤 第一步外模竖直放置,将筒形内模置于外模内,使内模底部与外模底部保持有间隙,自内模内腔经内模底部与外模底部间的间隙至内、外模侧壁间的环形间隙形成热风通道;第二步在所述内模的上方设置有送风管,该送风管的下口与所述内模的上 端面相密封;在所述送风管的外部套装有回风罩,该回风罩的下口与所述外模的 上端面相密封;所述送风管和回风罩的上部侧壁之间形成环形回风口 ;第三步:在所述送风管和回风罩的上方放置有带有调节阀的循环热风烘干机,该循环热风烘干机的送风嘴与送风管的上口相连通,其回风口与回风罩的上口相 连通;第四步开启循环热风烘干机,循环热风烘干机将加热后的热风经送风嘴由 送风管吹入所述内模的内腔中后,沿第一步形成的热风通道迅速流动,与外模的 内壁和内模的外壁快速换热,将内、外模同时加热,降温后的热风经由送风管和 回风罩的上部侧壁之间形成的环形回风口返回循环热风烘千机的回风口内,经加 热后又进入内模的内腔中,往复循环,直至将内外模加热到符合要求为止;第五步移走循环热风烘干机以及回风罩、送风管,直接将内模下到外模底 部,即可就绪放置浇口,等待浇注铁水。为操作安全、减少散热,回风罩的内侧壁上衬有保温层。在循环热风烘干机的送风嘴和送风管的上口之间留有间隙,利用引射原理, 热风既不外逸,又便于放置烘干机;在循环热风烘干机的回风口和回风罩的上口 之间留有间隙,是为了在热风循环过程中通过排出部分回风将水汽带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该种烘干工艺,只须将内外模放置在造型地坑中就能 进行加热烘干,不需要专门建造烘干炉,占地面积减少,投资成本降低;在整个 烘干过程中无须将内、外模反复吊运,减少了吊装等操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采用了循环热风一次烘干,使内外模工作面烘干均匀,能耗小且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深腔铸型的烘干工艺,包括下述加工步骤-第一步由于深腔铸型高度很大,尺寸可达小3X12 (m),首先应将外模1竖直放置,将筒形内模2置于外模1内,使内模2底部与外模1底部保持有间隙;自内模2内腔经内模2底部与外模1底部间的间隙至内、外模2、 1侧壁间的环形间隙形成热风通道;第二步在所述内模2的上方设置有送风管3,该送风管3的下口与所述内模2的上端面相密封;在所述送风管3的外部套装有回风罩4,该回风罩4的下 口与所述外模1的上端面相密封;所述送风管3和回风罩4的上部侧壁之间形成 环形回风口;为操作安全、减少散热,在回风罩4的内侧壁上衬有保温层6;第三步在所述送风管3和回风罩4的上方放置有带有调节阀的循环热风烘 干机5,该循环热风烘干机5的送风嘴与送风管3的上口相连通,其回风口与回 风罩4的上口相连通;为便于放置循环热风烘干机5,在循环热风烘干机5的送 风嘴和送风管3的上口之间留有间隙,由于利用了引射原理,热风不会外逸;为 了在热风循环过程中通过排出部分回风将水汽带走,在循环热风烘干机5的回风 口和回风罩4的上口之间留有间隙;第四步开启循环热风烘干机5,循环热风烘干机5将加热后的热风经送风 嘴由送风管3吹入所述内模2的内腔中后,沿第一步形成的热风通道迅速流动, 与外模l的内壁和内模2的外壁快速换热,将内、外模2、 1同时加热,降温后的 热风经由送风管3和回风罩4的上部侧壁之间形成的环形回风口返回循环热风烘 干机5的回风口内,经加热后又进入内模2的内腔中,往复循环,直至将内外模 加热到符合要求为止;第五步移走循环热风烘干机5以及回风罩4、送风管3,直接将内模2下到 外模1底部,即可就绪放置浇口,等待浇注铁水。权利要求1、一种深腔铸型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加工步骤第一步外模(1)竖直放置,将筒形内模(2)置于外模(1)内,使内模(2)底部与外模(1)底部保持有间隙;自内模(2)内腔经内模(2)底部与外模(1)底部间的间隙至内、外模(2、1)侧壁间的环形间隙形成热风通道;第二步在所述内模(2)的上方设置有送风管(3),该送风管(3)的下口与所述内模(2)的上端面相密封;在所述送风管(3)的外部套装有回风罩(4),该回风罩(4)的下口与所述外模(1)的上端面相密封;所述送风管(3)和回风罩(4)的上部侧壁之间形成环形回风口;第三步在所述送风管(3)和回风罩(4)的上方放置有带有调节阀的循环热风烘干机(5),该循环热风烘干机(5)的送风嘴与送风管(3)的上口相连通,其回风口与回风罩(4)的上口相连通;第四步开启循环热风烘干机(5),循环热风烘干机(5)将加热后的热风经送风嘴由送风管(3)吹入所述内模(2)的内腔中后,沿第一步形成的热风通道迅速流动,与外模(1)的内壁和内模(2)的外壁快速换热,将内、外模(2、1)同时加热,降温后的热风经由送风管(3)和回风罩(4)的上部侧壁之间形成的环形回风口返回循环热风烘干机(5)的回风口内,经加热后又进入内模(2)的内腔中,往复循环,直至将内外模加热到符合要求为止;第五步移走循环热风烘干机(5)以及回风罩(4)、送风管(3),直接将内模(2)下到外模(1)底部,即可就绪放置浇口,等待浇注铁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腔铸型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所述 的回风罩(4)的内侧壁上加衬保温层(6)。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深腔铸型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 循环热风烘干机(5)的送风嘴和送风管(3)的上口之间、循环热风烘干机(5) 的回风口和回风罩(4)的上口之间留有间隙。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腔铸型的烘干工艺,它包括下述加工步骤第一步外模竖直放置,将筒形内模置于外模内,使内模底部与外模底部保持有间隙;第二步在所述内模的上方设置有送风管,该送风管的下口与所述内模的上端面相密封;在所述送风管的外部套装有回风罩,该回风罩的下口与所述外模的上端面相密封;第三步在所述送风管和回风罩的上方放置有带有调节阀的循环热风烘干机,该循环热风烘干机的送风嘴与送风管的上口相连通,其回风口与回风罩的上口相连通;第四步开启循环热风烘干机,热风沿第一步形成的热风通道迅速流动,与外模的内壁和内模的外壁快速换热,将内、外模同时加热。该烘干工艺由于内外铸型一次完成故能耗小且成本低。文档编号F26B21/04GK101101166SQ2007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腔铸型的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加工步骤:第一步:外模(1)竖直放置,将筒形内模(2)置于外模(1)内,使内模(2)底部与外模(1)底部保持有间隙;自内模(2)内腔经内模(2)底部与外模(1)底部间的间隙至内、外模(2 、1)侧壁间的环形间隙形成热风通道;第二步:在所述内模(2)的上方设置有送风管(3),该送风管(3)的下口与所述内模(2)的上端面相密封;在所述送风管(3)的外部套装有回风罩(4),该回风罩(4)的下口与所述外模(1)的上端面相密封 ;所述送风管(3)和回风罩(4)的上部侧壁之间形成环形回风口;第三步:在所述送风管(3)和回风罩(4)的上方放置有带有调节阀的循环热风烘干机(5),该循环热风烘干机(5)的送风嘴与送风管(3)的上口相连通,其回风口与回风罩(4)的上 口相连通;第四步:开启循环热风烘干机(5),循环热风烘干机(5)将加热后的热风经送风嘴由送风管(3)吹入所述内模(2)的内腔中后,沿第一步形成的热风通道迅速流动,与外模(1)的内壁和内模(2)的外壁快速换热,将内、外模(2、1)同时 加热,降温后的热风经由送风管(3)和回风罩(4)的上部侧壁之间形成的环形回风口返回循环热风烘干机(5)的回风口内,经加热后又进入内模(2)的内腔中,往复循环,直至将内外模加热到符合要求为止;第五步:移走循环热风烘干机(5)以及回风罩 (4)、送风管(3),直接将内模(2)下到外模(1)底部,即可就绪放置浇口,等待浇注铁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爱民张清宽李旭斌张继麟康新亚申国强王幼辉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