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绞线出现位置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071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制绞线出现位置的结构,包括固定板、横向驱动机构、夹持机构和推动机构,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横向驱动机构,横向驱动机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远离横向驱动机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机构,横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固定板的底部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设置气缸推动下磁环夹移动,与上磁环夹之间行程配合,便于更好的对磁环夹进行夹持与固定,同时通过设置气缸推动开凿有凹槽的顶针块移动,对铜线进行约束的同时带动铜线移动,从而使得铜线由磁环中间移动至磁环外侧,便于更好的进行后续绞线操作。

A structure to control the position of stranded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绞线出现位置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绞线控制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控制绞线出现位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生活中,在对磁环两端的铜线进行绞线时,绞线操作是在磁环的中间位置进行,也就是磁环两端的铜线不用改变位置,在磁环中间直接绞在一起即可,而当需要在磁环的一侧进行绞线时,也就是需要在绞线前,将处于磁环中间的铜线往前推一点,使铜线移到磁环外侧,进而使磁环绞线的出线位置由中间变为在外侧的作用,但是现有的结构无法控制铜线移动到磁环的外侧,需要人工手动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控制绞线出现位置的结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控制绞线出现位置的结构,包括固定板、横向驱动机构、夹持机构和推动机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横向驱动机构,所述横向驱动机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远离横向驱动机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机构。作为优选,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固定板的底部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一气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磁环夹。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有“L”型结构的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磁环夹。作为优选,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远离安装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顶部靠近安装板的一端开凿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L”型结构的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顶针块。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设置为“L”型结构,且所述固定板的顶部等距开凿有若干个通孔。作为优选,所述下磁环夹位于上磁环夹的正下方。作为优选,所述顶针块的顶部开凿有凹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均通过气动管道与外界气源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推动板与下磁环夹均贯穿通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设置气缸推动下磁环夹移动,与上磁环夹之间行程配合,便于更好的对磁环夹进行夹持与固定,同时通过设置气缸推动开凿有凹槽的顶针块移动,对铜线进行约束的同时带动铜线移动,从而使得铜线由磁环中间移动至磁环外侧,便于更好的进行后续绞线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推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板;2、横向驱动机构;21、第一气缸;22、第一连接板;23、安装板;24、顶板;25、上磁环夹;3、夹持机构;31、第二气缸;32、第二连接板;33、推动板;34、下磁环夹;4、推动机构;41、第三气缸;42、第三连接板;43、通槽;44、第四连接板;45、顶针块;46、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施例:一种可控制绞线出现位置的结构,包括固定板1、横向驱动机构2、夹持机构3和推动机构4,固定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横向驱动机构2,横向驱动机构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夹持机构3,夹持机构3远离横向驱动机构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机构4。其中,横向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气缸21,固定板1的底部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一气缸21,第一气缸2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2远离第一气缸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3,安装板23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有顶板24,顶板24的底部远离固定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磁环夹25,通过第一气缸21便于更好的推动安装板23、顶板24以及上磁环夹25进行移动。其中,夹持机构3包括第二气缸31,安装板23的底部远离固定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31,第二气缸3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2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有“L”型结构的推动板33,推动板3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磁环夹34,通过第二气缸31便于更好的推动第二连接板32、推动板33以及下磁环夹34进行上下移动。其中,推动机构4包括第三气缸41,第二气缸31远离安装板2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气缸41,第三气缸4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42,第三连接板42的顶部靠近安装板23的一端开凿有通槽43,通槽43的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L”型结构的第四连接板44,第四连接板44的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顶针块45,通过第三气缸41便于更好的推动顶针块45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铜线进行移动,使得铜线由磁环中间移动至磁环外侧,便于更好的进行后续绞线操作。其中,固定板1设置为“L”型结构,且固定板1的顶部等距开凿有若干个通孔,便于更好的安装固定第一气缸21。其中,下磁环夹34位于上磁环夹25的正下方,通过下磁环夹34位于上磁环夹25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更好的对磁环进行夹持与固定。其中,顶针块45的顶部开凿有凹槽46,通过凹槽46便于更好的对铜线进行约束,从而更好的带动铜线进行移动。其中,第一气缸21、第二气缸31与第三气缸41均通过气动管道与外界气源相连接,便于更好的为设备整体提供气源。其中,推动板33与下磁环夹34均贯穿通槽43,便于更好的保证推动板33与下磁环夹34可以进行正常的上下移动。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为:第一气缸21可推动本结构整体进行前后移动,第二气缸31可控制下磁环夹34进行上下运动,从而使得下磁环夹34位于上磁环夹25更好的对磁环进行夹持,当下磁环夹34上升到与上磁环夹25相靠时,为合闭状态,可夹住磁环,当下磁环夹34下降与上磁环夹25分开时,为打开状态,可让送料夹顺利将磁环送至磁环固定位,也可让下个工序的取料夹顺利将磁环从磁环固定位处取走,第三气缸41控制顶针块45上下顶动铜线,顶针块45上端开凿有一顶铜线用凹槽46,铜线可有效的束于凹槽46的内部而不跑偏,当顶针块45往上顶时,铜线也跟着往上走,从而使得铜线由磁环中间移动至磁环外侧,当上个工序的送料夹将磁环送至该设备时,第一气缸21推动第二气缸31及其控制的下磁环夹34等和第三气缸41及其控制的顶针块45等前移进入本结构的工作位置,第二气缸31控制下磁环夹34往上移动至与上磁环夹25相靠而共同夹住磁环,此时这道工序上的铜线夹将磁环铜线送至顶针块45顶部的凹槽46的内部,然后第三气缸41控制顶针块45带着磁环铜线一起上升一小段,铜线上升至磁环外侧后停止上升,此时顶针块45带着铜线上升至磁环外侧,即达到了本结构的作用效果,然后下个工序的取料夹即可来取料进行下步骤的绞线工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制绞线出现位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横向驱动机构(2)、夹持机构(3)和推动机构(4),所述固定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横向驱动机构(2),所述横向驱动机构(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夹持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3)远离横向驱动机构(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绞线出现位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横向驱动机构(2)、夹持机构(3)和推动机构(4),所述固定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横向驱动机构(2),所述横向驱动机构(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夹持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3)远离横向驱动机构(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绞线出现位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气缸(21),所述固定板(1)的底部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一气缸(21),所述第一气缸(2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2),所述第一连接板(22)远离第一气缸(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3),所述安装板(23)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有顶板(24),所述顶板(24)的底部远离固定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磁环夹(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绞线出现位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第二气缸(31),所述安装板(23)的底部远离固定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31),所述第二气缸(3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2),所述第二连接板(32)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有“L”型结构的推动板(33),所述推动板(3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磁环夹(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巨亮李焕照曾巍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展晖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