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007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OLED显示器,其包含于平面上呈2×2阵列状分布的四片显示屏,同排的两片显示屏共用一个驱动集成电路和一个柔性电路板以实现同步显示。每片显示屏的朝向同排另一片显示屏的侧边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分别远离和邻近另一排显示屏。同排的两片显示屏的两个第一角部经由一组转接组件转动连接,同列的两片显示屏的两个第二角部经由一组转接组件转动连接。OLED显示器能使四片显示屏在平面上相对旋转,并能使两排显示屏相对翻转。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OLED显示器能够实现各显示屏在所在平面上的旋转,能够实现另一种显示尺寸。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排的两片显示屏共用驱动集成电路及柔性电路板,能实现对两片显示屏的同步控制。

oled disp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OLED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OLED面板模组设计及封装
,尤其涉及一种OLED显示器。
技术介绍
平板显示器件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平板显示器件主要包括液晶显示器件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显示器件以其自发光、全固态、高对比度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最具潜力的新型显示器件。而OLED显示器件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实现柔性显示,采用柔性衬底制成重量轻、可弯曲、便于携带的柔性显示器件是OLED显示器件的重要发展方向。应用于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柔性衬底目前主要为聚合物衬底,聚合物衬底轻薄、坚固且柔韧性极佳。柔性OLED显示面板不仅能在体积上更加轻薄,而且能够降低功耗,有助于提高相应产品的续航性能。同时,由于柔性OLED面板的可弯曲性和柔韧性,其耐用程度也高于普通硬质面板。柔性OLED显示面板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带显示功能的产品中,例如可以应用于平板电脑、电视、显示终端以及各类穿戴式显示设备上。OLED显示面板使用柔性衬底时,可以弯曲进行双面显示,但是在长期使用时,容易发生屏内金属线断裂,造成亮线等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屏幕折叠、显示尺寸转换和多屏幕同步显示的OLED显示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OLED显示器。其中,所述OLED显示器包含于平面上呈2×2阵列状分布的四片显示屏,同排的两片所述显示屏共用一个驱动集成电路和一个柔性电路板以实现同步显示。每片所述显示屏的朝向同排另一片所述显示屏的侧边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所述第一角部和所述第二角部分别远离和邻近另一排所述显示屏。同排的两片所述显示屏的两个所述第一角部经由一组转接组件转动连接,同列的两片所述显示屏的两个所述第二角部经由一组转接组件转动连接。其中,所述OLED显示器被配置为能使四片所述显示屏在所述平面上相对旋转,并被配置为能使两排所述显示屏相对翻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每片所述显示屏包含OLED基板、上盖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以及所述驱动集成电路,所述驱动集成电路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OLED基板之间。其中,于同排的两片所述显示屏中,所述共用的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集成电路跨接于所述两片显示屏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柔性电路板被配置为设于柔性衬底之上。和/或,所述驱动集成电路被配置为设于柔性衬底之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柔性衬底由聚酰亚胺铜箔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跨接于所述两片显示屏之间的部分具有褶皱结构。和/或,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的跨接于所述两片显示屏之间的部分具有褶皱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连接于同排的两个所述显示屏之间的所述转接组件包含两根转轴以及弹性连杆。每根所述转轴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集成电路下表面,另一端伸出于所述显示屏背面。所述弹性连杆位于所述显示屏背面且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两根转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驱动集成电路下表面设有UV胶层,所述转轴被配置为通过所述UV胶层固定于所述驱动集成电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连接于同列的两个所述显示屏之间的所述转接组件包含两根转轴以及弹性连杆。每根所述转轴固定并伸出于所述OLED基板下表面,即伸出于所述显示屏背面。所述弹性连杆位于所述显示屏背面且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两根转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转接组件包含两根转轴以及弹性连杆。所述两根转轴分别固定并伸出于两片所述显示屏背面。所述弹性连杆位于所述显示屏背面且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两根转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转轴的伸出于所述显示屏背面的端部设有限位端头,所述弹性连杆两端分别设有套环,所述弹性连杆的所述两个套环分别套设于所述两根转轴,且所述套环限位于所述显示屏背面与所述限位端头之间。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OLED显示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OLED显示器能够解决柔性OLED弯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不良,且能提供更大、可调整的显示面积。相比于现有的柔性OLED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既能够实现两排显示屏相对180°翻转折叠,又能够实现各显示屏在所在平面上的旋转,且旋转后再对两排显示屏相对180°翻转折叠时,能够实现另一种显示尺寸。另外,本专利技术同排的两片显示屏共用驱动集成电路及柔性电路板,能实现对同排的两片显示屏的同步控制,从而能够在同排的两片显示屏上实现画面同步,达到扩大显示区域面积的效果。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具有弹性的连杆将两片显示屏相连,相比于现有折叠显示装置折叠时,装置内的柔性触摸屏也必须被对折,若将柔性屏强行对折或过度弯曲,容易造成画面异常或屏幕损坏。本专利技术采用弹性连杆可避免现有柔性OLED设计中易产生的信赖性不良。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OLED显示器在第一种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区域示意图;图2是图1示出的OLED显示器在第二种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区域示意图;图3是图1示出的OLED显示器在两种显示模式间之转换的动作示意图;图4是图1示出的OLED显示器在第一种显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示出的OLED显示器在第二种显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示出的OLED显示器的显示屏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示出的OLED显示器在第一种显示模式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示出的OLED显示器在第二种显示模式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a.显示屏;100b.显示屏;100c.显示屏;100d.显示屏;101.第一角部;102.第二角部;110.OLED基板;120.光学胶层;130.偏光片;140.上盖板;150.柔性电路板;160.驱动集成电路;170.UV胶层;200.转接组件;210.转轴;211.限位端头;220.弹性连杆;221.套环;AA1.显示区域;AA2.显示区域;AA3.显示区域;AA4.显示区域;SA.跨接区域;S1.翻转轴;S2.翻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OLED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器包含于平面上呈2×2阵列状分布的四片显示屏,同排的两片所述显示屏共用一个驱动集成电路和一个柔性电路板以实现同步显示;每片所述显示屏的朝向同排另一片所述显示屏的侧边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所述第一角部和所述第二角部分别远离和邻近另一排所述显示屏;同排的两片所述显示屏的两个所述第一角部经由一组转接组件转动连接,同列的两片所述显示屏的两个所述第二角部经由一组转接组件转动连接;其中,所述OLED显示器被配置为能使四片所述显示屏在所述平面上相对旋转,并被配置为能使两排所述显示屏相对翻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LED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器包含于平面上呈2×2阵列状分布的四片显示屏,同排的两片所述显示屏共用一个驱动集成电路和一个柔性电路板以实现同步显示;每片所述显示屏的朝向同排另一片所述显示屏的侧边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所述第一角部和所述第二角部分别远离和邻近另一排所述显示屏;同排的两片所述显示屏的两个所述第一角部经由一组转接组件转动连接,同列的两片所述显示屏的两个所述第二角部经由一组转接组件转动连接;其中,所述OLED显示器被配置为能使四片所述显示屏在所述平面上相对旋转,并被配置为能使两排所述显示屏相对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每片所述显示屏包含OLED基板、上盖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以及所述驱动集成电路,所述驱动集成电路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OLED基板之间;其中,于同排的两片所述显示屏中,所述共用的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集成电路跨接于所述两片显示屏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被配置为设于柔性衬底之上;和/或,所述驱动集成电路被配置为设于柔性衬底之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OLED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底由聚酰亚胺铜箔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跨接于所述两片显示屏之间的部分具有褶皱结构;和/或,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潇斐李梁梁陈周煜李增荣付婉霞邹振游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