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路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517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路灯,包括灯头、灯柱、灯座以及电源线,灯座底部与地表面固定,灯座顶部与灯柱底部连接,灯柱顶部与灯头连接,电源线用于给灯头供电,灯柱内设有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灯柱表面设有透光孔,灯头内设有节流器、LED灯以及电控板,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与电控板电连接,节流器与电控板电连接,LED灯与节流器电连接,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用于反馈路灯一定直径范围内是否有行人,节流器用于调节进入LED灯内的电流大小,电控板用于接收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节流器的输出电流,通过LED灯内电流大小不同,LED灯所对应的亮度不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探测路灯周围有无行人而调节路灯的亮度,避免路灯长期满功率工作,从而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A street lamp with automatic brightness adjus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路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灯具领域,具体指的是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路灯。
技术介绍
路灯是城市道路或其他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照明工具。当前路灯设置为夜晚规定时间段内自动开启或关闭,或者路灯的开启和关闭是按照夜色的黑暗程度来确定的,当暗度到达一定程度后,路灯内的控制结构控制路灯开启,当凌晨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天空暗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路灯内的控制结构将路灯关闭,通过控制路灯的开启来实现节约能源的作用。但是,当黑夜中路灯开启后,路灯将在开启时间内满功率照明,直到路灯关闭,这种十几个小时一直满功率工作对电的浪费较多,而且,一般过了凌晨后,道路上几乎只有车辆行驶,没有行人,而且车辆跟正常时间比数量少很多,在这种时间段内,路灯没有必要满功率长期开启,如果能够根据行人来调节路灯的亮度,而且在车辆较少的深夜时,路灯可以低功率照明将节约一半以上的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路灯,通过探测路灯周围有无行人而调节路灯的亮度,避免路灯长期满功率工作,从而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路灯,包括灯头、灯柱、灯座以及电源线,灯座底部与地表面固定,灯座顶部与灯柱底部连接,灯柱顶部与灯头连接,电源线用于给灯头供电,灯柱内设有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灯柱表面设有透光孔,灯头内设有节流器、LED灯以及电控板,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与电控板电连接,节流器与电控板电连接,LED灯与节流器电连接,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用于反馈路灯一定直径范围内是否有行人,节流器用于调节进入LED灯内的电流大小,电控板用于接收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节流器的输出电流,通过LED灯内电流大小不同,LED灯所对应的亮度不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探测路灯周围有无行人而调节路灯的亮度,避免路灯长期满功率工作,从而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进一步优化为,灯柱在距离地面和人体相当的高度区间内设有开口,开口用于将红外人体探测器安装在灯柱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口不仅方便安置红外人体探测器,而且方便对红外人体探测器进行维修或清洁。进一步优化为,灯头还包含灯罩,灯罩表面采用防静电处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灯罩因为静电吸附作用而使灯罩沉淀灰尘,从而影响路灯的亮度。进一步优化为,灯罩采用钢化玻璃材料制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化玻璃可以提高灯罩的透光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进一步优化为,透光孔的位置和数量与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一一对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个透光孔对应一个红外人体探测器,一方面防止发生错乱,另一方面方便管理。进一步优化为,透光孔表面贴透明防尘膜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防尘膜一方面透光和保护透光孔内红外人体探测器,另一方面防止灰尘进入透光孔而进入灯柱内部。进一步优化为,LED灯根据使用地点不同,LED灯的规格不同,所对应LED灯的最大亮度不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使用地区所需LED的功率不同,LED灯的功率越大亮度越高。进一步优化为,节流器的规格根据LED灯的规格设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功率的LED灯所适配的节流器的规格不同,根据已知LED灯的规格选定所需的节流器的规格。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路灯,包括灯头、灯柱、灯座以及电源线,灯座底部与地表面固定,灯座顶部与灯柱底部连接,灯柱顶部与灯头连接,电源线用于给灯头供电,灯柱内设有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灯柱表面设有透光孔,灯头内设有节流器、LED灯以及电控板,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与电控板电连接,节流器与电控板电连接,LED灯与节流器电连接,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用于反馈路灯一定直径范围内是否有行人,节流器用于调节进入LED灯内的电流大小,电控板用于接收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节流器的输出电流,通过LED灯内电流大小不同,LED灯所对应的亮度不同。灯柱表面在距离地面和人体相当的高度范围内设有开口,通过此开口可以将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安装在灯柱内,桶此开口方便对红外人体探测器进行维修或清洁;此开口位置周围灯柱上设有若干透光孔,此透光孔的位置和数量与灯柱内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方便灯柱内的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发出红外线通过透光孔探测周围的行人;透光孔的外表面贴有透明防尘膜,该透明防尘膜一方面起透光的作用,另一方面防止灰尘进入透光孔而进入灯柱内部,影响灯柱内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的正常使用。灯头内的LED灯根据使用地点不同,LED灯的规格不同,所对应LED灯的最大亮度不同,不同使用地区所需LED的功率不同,LED灯的功率越大亮度越高;节流器的规格根据LED灯的规格设定,不同功率的LED灯所适配的节流器的规格不同,根据已知LED灯的规格选定所需的节流器的规格。综上,首先根据路灯的使用地点选择适当功率的LED灯,根据所选择的LED灯的功率选择所需的节流器的规格。通过LED灯的电流大小不同,LED灯的亮度不同,节流器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根据使用地点的不同时间段的平均车辆数量而设定不同时间段内LED灯的亮度,即设定不同时间段内节流器的输出电流。在夜间,需要路灯开启的时间段内,当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感应到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所能感应的范围内有行人时,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向电控板发出信息,电控板控制节流器以最大电流输出;当在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设定探测的时间内无行人,则电控板控制节流器以之前设定的LED灯的最低亮度所对应的电流输出,使路灯在较低功率下工作,当再次出现行人后再次调整LED灯的亮度。灯头还包含灯罩,考虑防止灯罩因为静电吸附作用而使灯罩沉淀灰尘,从而影响灯罩的透光效果,影响路灯的亮度,故所用灯罩表面需要做防静电处理;灯罩材料采用钢化玻璃制成,因为钢化玻璃可以提高灯罩的透光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路灯,包括灯头、灯柱、灯座以及电源线,灯座底部与地表面固定,灯座顶部与灯柱底部连接,灯柱顶部与灯头连接,电源线用于给灯头供电,灯柱内设有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灯柱表面设有透光孔,灯头内设有节流器、LED灯以及电控板,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与电控板电连接,节流器与电控板电连接,LED灯与节流器电连接,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用于反馈路灯一定直径范围内是否有行人,节流器用于调节进入LED灯内的电流大小,电控板用于接收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节流器的输出电流,通过LED灯内电流大小不同,LED灯所对应的亮度不同。通过探测路灯周围有无行人而调节路灯的亮度,避免路灯长期满功率工作,从而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路灯,包括灯头、灯柱、灯座以及电源线,所述灯座底部与地表面固定,所述灯座顶部与所述灯柱底部连接,所述灯柱顶部与所述灯头连接,所述电源线用于给所述灯头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柱内设有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所述灯柱表面设有透光孔,所述灯头内设有节流器、LED灯以及电控板,所述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所述节流器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所述LED灯与所述节流器电连接,所述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用于反馈路灯一定直径范围内是否有行人,所述节流器用于调节进入所述LED灯内的电流大小,所述电控板用于接收所述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所述节流器的输出电流,通过所述LED灯内电流大小不同,所述LED灯所对应的亮度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路灯,包括灯头、灯柱、灯座以及电源线,所述灯座底部与地表面固定,所述灯座顶部与所述灯柱底部连接,所述灯柱顶部与所述灯头连接,所述电源线用于给所述灯头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柱内设有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所述灯柱表面设有透光孔,所述灯头内设有节流器、LED灯以及电控板,所述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所述节流器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所述LED灯与所述节流器电连接,所述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用于反馈路灯一定直径范围内是否有行人,所述节流器用于调节进入所述LED灯内的电流大小,所述电控板用于接收所述红外人体探测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所述节流器的输出电流,通过所述LED灯内电流大小不同,所述LED灯所对应的亮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调节亮度的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柱在距离地面和人体相当的高度区间内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将所述红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粉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帝凡合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