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5062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包括由发电机、空压机、曲轴带轮以及依次连接发电机、空压机、曲轴带轮的第一玻璃纤维带组成的第一轮系,在第一玻璃纤维带上位于发电机与曲轴带轮之间的位置具有一被动轮,被动轮与机械增压器通过第二玻璃纤维带组成第二轮系。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通过增设被动轮由双传动带来传递扭矩,有效解决曲轴扭振,并实现调节机械增压器的速比,可灵活布置机械增压器的位置,提高机械增压器传动效率的优点。

A kind of gear train structure of supercharged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轮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的发动机附件轮系包括发动机、机械增压器、空压机、曲轴带轮以及连接该四者之间的传动带,机械增压器通过传动带与曲轴带轮连接,利用引擎转速来带动机械增压器内部叶片,以产生增压空气送入引擎进气歧管内来提高汽车的驱动力。现有的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存在如下缺陷:1、对于发动机、机械增压器、空压机、曲轴带轮通过一传动带实现传动的轮系布置,对于机械增压器布置位置的局限性比较大,通常将发电机、空压机以及曲轴带轮呈三角平面布置,在三角平面中间布置机械增压器,使发电机与曲轴带轮相邻布置,发动机工作时,由于曲轴在周期性变化的力矩下,各曲拐之间发生扭振,由于曲轴较长,扭转刚度较小,曲轴轴系的转动惯量较大,故曲轴扭振的频率较低,当发电机转矩的变化频率与曲轴转矩的自振频率相同或呈整数倍时,两者会发生共振,现有的轮系结构中虽然将发电机与曲轴带轮之间的间距增加,但是无法解决这缺陷,而且无法实现机械增压器的速比调节使汽车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优,2、现有的传动带多为橡胶多锲带或金属片带,橡胶多锲带通过其本身的拉力与轮体摩擦作用传递转矩,其传递扭矩达300N.m,而金属片带通过多个金属推片之间的挤压作用传递扭矩,其传递扭矩达350-400N.m,在传递转矩的过程中,橡胶多锲带与金属片带产生一定张力而使其本身发生弹性变形,内部结构强度降低,同时也降低了机械增压器发动机的传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通过增设被动轮由双传动带来传递扭矩,有效解决曲轴扭振,并实现调节机械增压器的速比,可灵活布置机械增压器的位置,提高机械增压器传动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包括由发电机、空压机、曲轴带轮以及依次连接发电机、空压机、曲轴带轮的第一玻璃纤维带组成的第一轮系,在第一玻璃纤维带上位于发电机与曲轴带轮之间的位置具有一被动轮,被动轮与机械增压器通过第二玻璃纤维带组成第二轮系。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玻璃纤维带与第二玻璃纤维带的内侧端面均设有V型状齿状凸起,齿状凸起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玻璃纤维带、第二玻璃纤维带的传动方向一致,发电机、空压机、曲轴带轮、被动轮、机械增压器的外端面分别具有与齿状凸起配合的齿状凹槽。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被动轮包括容第二玻璃纤维带缠绕的第一轮体以及容第一玻璃纤维带缠绕的第二轮体,水平贯穿第一轮体、第二轮体具有一轴,第一轮体为工字型状结构,第二轮体包括固定锥形部以及移动锥形部,固定锥形部上的锥形面与移动锥形部上的锥形面相向设置,固定锥形部置于第一轮体的侧端面且与第一轮体一体成型,移动锥形部置于固定锥形部远离第一轮体的一侧,移动锥形部在轴上可作线性位移运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移动锥形部的外端上具有液压伺服油缸,液压伺服油缸上具有伺服阀。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玻璃纤维带与第二玻璃纤维带通过原料混合、辊压、挤压成型,最终通过硫化反应制得。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原料组成按重量份数计为:玻璃纤维粉40-50份,环氧树脂50-60份,硫黄1-2份,硫化剂8-10份,硅胶粉5-10份,增韧剂3-5份;第一玻璃纤维带与第二玻璃纤维带制作具体步骤为:A、将原料按上述重量分数放入混合机内,在温度65℃-70℃下以每分钟800-1000转的转速混合20-30min,得混合物溶液;B、将步骤A中混合物经过依次挤出机、辊压设备,通过压辊设备进行辊压并输送至成型机上挤压成型得环状玻璃纤维带,成型机上具有环形齿状输送带,进输送带输送过程中将玻璃纤维带在环氧树脂溶液中进行浸胶;C、将步骤B浸胶完成的玻璃纤维带进行硫化处理,硫化温度为150℃-180℃,硫化时间为30-40min,硫化时将玻璃纤维带张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轮系上设有第一惰轮、第二惰轮、第三惰轮,第一轮系上还设有第一张紧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惰轮、第二惰轮置于被动轮与发电机之间的第一玻璃纤维带上,第一惰轮靠近所述被动轮设置,第二惰轮靠近所述发电机设置,第三惰轮置于曲轴带轮与空压机之间的第一玻璃纤维带上,第一张紧器置于被动轮与曲轴带轮之间的第一玻璃纤维带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二轮系上设有第二张紧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增设被动轮由双传动带来传递扭矩,通过双轮系布置可实现将空压机设置在发电机与曲轴带轮之间,有效解决曲轴扭振,可灵活布置机械增压器的位置,通过第一玻璃纤维带转动从而带动第二玻璃纤维带转动,被动轮的结构设置可以调节机械增压速比,实现汽车各项最优指标。2、第一玻璃纤维带作为主动传动带,第二玻璃纤维带作为被动传动带,改变传统橡胶多锲带以及金属带的结构形式,使主、被动传动带的传动扭矩达420N.m,同时保证主、被动传动带在与被动轮传动的接触位置的内部结构强度,提高整个轮系结构的传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的被动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的第一玻璃纤维带与机械增压器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的速比为1情况下的被动轮与第一玻璃纤维带、第二玻璃纤维带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的速比小于1情况下的被动轮与第一玻璃纤维带、第二玻璃纤维带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的速比大于1情况下的被动轮与第一玻璃纤维带、第二玻璃纤维带的连接示意图。图中标号:1-发电机、2-空压机、3-曲轴带轮、4-第一玻璃纤维带、5-第二玻璃纤维带、6-被动轮、7-齿状凸起、8-齿状凹槽、9-机械增压器、10-第一惰轮、11-第二惰轮、12-第三惰轮、13-第一张紧器、14-第二张紧器、61-第一轮体、62-第二轮体、63-轴、621-固定锥形部、622-移动锥形部、623-液压伺服油缸、624-伺服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如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连接”“设有”“具有”等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说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基本含义。如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发电机(1)、空压机(2)、曲轴带轮(3)以及依次连接发电机(1)、空压机(2)、曲轴带轮(3)的第一玻璃纤维带(4)组成的第一轮系,在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带(4)上位于发电机(1)与曲轴带轮(3)之间的位置具有一被动轮(6),所述被动轮(6)与机械增压器(9)通过第二玻璃纤维带(5)组成第二轮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发电机(1)、空压机(2)、曲轴带轮(3)以及依次连接发电机(1)、空压机(2)、曲轴带轮(3)的第一玻璃纤维带(4)组成的第一轮系,在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带(4)上位于发电机(1)与曲轴带轮(3)之间的位置具有一被动轮(6),所述被动轮(6)与机械增压器(9)通过第二玻璃纤维带(5)组成第二轮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带(4)与第二玻璃纤维带(5)的内侧端面均设有V型状齿状凸起(7),所述齿状凸起(7)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玻璃纤维带(4)、第二玻璃纤维带(5)的传动方向一致,所述发电机(1)、空压机(2)、曲轴带轮(3)、被动轮(6)、机械增压器(9)的外端面分别具有与齿状凸起(7)配合的齿状凹槽(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轮(6)包括容第二玻璃纤维带(5)缠绕的第一轮体(61)以及容第一玻璃纤维带(4)缠绕的第二轮体(62),水平贯穿第一轮体(61)、第二轮体(62)具有一轴(63),所述第一轮体(61)为工字型状结构,所述第二轮体(62)包括固定锥形部(621)以及移动锥形部(622),所述固定锥形部(621)上的锥形面与移动锥形部(622)上的锥形面相向设置,所述固定锥形部(621)置于第一轮体(61)的侧端面且与第一轮体(61)一体成型,所述移动锥形部(622)置于固定锥形部(621)远离第一轮体(61)的一侧,所述移动锥形部(622)在轴(63)上可作线性位移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轮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锥形部(622)的外端上具有液压伺服油缸(623),所述液压伺服油缸(623)上具有伺服阀(624)。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机械增压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晓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赛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