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983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其风道结构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该风道结构吊装在轨道上方的楼板上;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板体顶部设有安装梁,其板体底部设有托梁;底板放置在左右两个托梁上;左、右侧板都采用RPC混凝土预制板,并其内部设有双向纤维格栅。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风道采用了膨胀螺钉连接+环氧树脂砂浆粘接的方式固定,采用本方案结构具备重量轻、防腐性能好、漏风率小、安装便捷等优点。

A kind of RPC concrete air duct in subway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站风道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
技术介绍
地铁车站风道处于列车停车位的顶部,其作用是:抽排列车空调排除的废气。现阶段,为了乘客的安全,站台上设置了安全防护玻璃门,需要与风道一起形成隔离空间。目前,公知的地铁车站风道结构为槽形结构,其施工形式主要有:现浇式和预制装配式。现浇式为二次施工,需要在原楼板底部预留接茬钢筋,安装内外模板和上层灌注。然而,其施工质量难于控制,施工费用较高,时间较长。预制装配式的风道结构在公知方案中有整体结构和拼装结构,其共同特点是产品厚度大、单件重量大,安装时穿透上层楼板,用螺杆连接吊装。然而,再实际使用中容易存在结构漏水、腐蚀、漏风等风险或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其采用改进后的预制装配式结构,不仅可以减轻结构重量,而且还能够杜绝漏水腐蚀和漏风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其结构是由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共同拼装组成的一个槽型结构,并吊装在轨道上方的楼板上;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板体顶部设有安装梁,其板体底部设有托梁,且所述安装梁、托梁与板体构成一个Z字形结构,而所述底板放置在左右两个托梁上,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都采用RPC混凝土预制板,在其内部设有双向纤维格栅。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右侧板的托梁下方还设有延长板,所述延长板与车站屏蔽门相接。<br>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底板包括平板和篦板两种规格,且所述篦板对应安装于列车空调排风口处,其余地段安装所述平板。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底板放置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托梁上,且所述底板与所述托梁之间采用环氧树脂胶粘接。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RPC混凝土预制板的强度等级不低于120MPa,且板体厚度≤30mm,从而在保证板体强度的同时,减轻板体重量。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的厚度≤30mm,以减轻结构重量。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梁与楼板之间设有环氧树脂砂浆调整层,加强了吊装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梁的底面设有密封槽,且在槽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插入膨胀螺钉固定所述安装梁。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密封槽由添加乳胶粉的细石混凝土封闭槽口,以杜绝了空气中的水分、有害气体对螺杆的腐蚀,减少了维护工作。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左侧板可由固定有独立托梁的墙体替代,且所述底板放置在独立托梁和所述右侧板的托梁上。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独立托梁的侧面设有侧密封槽,在所述侧密封槽内设有侧安装孔,所述侧安装孔内装入固定螺栓将所述独立托梁固定在墙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风道使用RPC高强度活性粉末混凝土+双向纤维格栅预制,可使产品厚度≤30mm,大幅度减轻结构重量。2、产品强度大于≥120MPa,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能。3、风道采用了膨胀螺钉连接+环氧树脂砂浆粘接、找平的吊装方式,加强了吊装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由于结构不穿透上层楼板,避免了上层清洗漏水对本结构的影响。4、螺栓外露部分设计了封闭槽口,并使用粘接性能很强的材料封闭,杜绝了空气中的水分、有害气体对螺杆的腐蚀,减少了维护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的纵切面结构图。图2是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板内双向纤维格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中:1-右侧板、2-左侧板、3-底板、4-密封槽、5-安装孔、6-环氧树脂砂浆调整层、7-膨胀螺钉、8-楼板、9-托梁、10-安装梁、11-延长板、12-篦板、13-风道板接缝、14-双向纤维格栅、15-独立托梁、16-侧密封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该风道结构是由左侧板2、右侧板1和底板3拼装而成,构成一个槽型结构,并吊装于轨道上方的楼板8上。左侧板2和右侧板1的板体顶部设有安装梁10,其板体底部设有托梁9,且安装梁10、托梁9和板体构成一个Z字形结构。此外,右侧板1与左侧板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右侧板1的托梁下方还设有延长板11,该延长板11与车站屏蔽门相接。底板3放置在左、右侧边的托梁9上。在具体施工时,需先在托梁上涂刷一层环氧树脂胶,然后将底板3倾斜放入左、右侧板2、1内的托梁9上,并居中放置。底板3包括平板和篦板两种规格。如图2所示,施工时,根据设计图纸,对应在列车空调排风口处,安装篦板12,其余地段安装平板。在地铁车站安装工作面上测量画线,定出左右侧板的位置和螺孔位置,拉线定出左右侧板的安装标高,钻孔。在安装梁10的底面设有密封槽4,且在槽内设有安装孔5。在具体施工时,先在安装梁10的顶面涂刷一层环氧树脂砂浆,用工装托举侧板,将膨胀螺钉7插入安装孔5内,拧紧螺栓至拉线标高平齐,清除多余砂浆,保证找平层砂浆饱满,环氧树脂砂浆凝结后形成一环氧树脂砂浆调整层6。在膨胀螺钉7拧紧后,使用添加乳胶粉的细石混凝土封闭密封槽4,以杜绝了空气中的水分、有害气体对螺杆的腐蚀,减少了维护工作。整个风道是由多个槽型结构拼合在一起构成,在风道板接缝13处的两段侧板上涂刷环氧树脂胶,使接缝密闭。左侧板2和右侧板1都采用RPC混凝土预制板,强度等级不低于120Mpa,其板体厚度≤30mm,从而在保证板体强度的同时,减轻板体重量。在左侧板2和右侧板1内部设有双向纤维格栅14,从而增加板体的抗弯强度和防腐性能。在预制左右侧边时,先将双向纤维格栅14裁剪至产品需要的尺寸,板体的Z字形顶面处用热处理对纤维格栅进行弯制,将纤维格栅张紧在模具上;进一步的,将活性粉末混凝土各组分材料加水搅拌后灌注进模具中,振捣,养护,待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等级后检验出厂。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左侧板2取消,用车站墙体代替左侧板2。在具体实施时,先在车站墙体上测量定出托梁的安装基线,在墙体上打孔,安装膨胀螺栓,将一独立托梁15固定在车站墙体上,该独立托梁15的侧面设有一个侧密封槽16,在侧密封槽16内设有侧安装孔,在侧安装孔内装入固定螺栓将独立托梁15固定在墙体上。拧紧螺栓后,在侧密封槽16内使用添加乳胶粉的细石混凝土封闭侧密封槽16,在独立托梁15上涂抹上环氧树脂砂浆,然后放置底板3。在本实施例中右侧板1的结构和安装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方案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方案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方案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方案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方案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方案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其特征在于,其结构是由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共同拼装组成的一个槽型结构,并吊装在轨道上方的楼板上;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板体顶部设有安装梁,其板体底部设有托梁,且所述安装梁、托梁与板体构成一个Z字形结构,而所述底板放置在左右两个托梁上;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都采用RPC混凝土预制板,在其内部设有双向纤维格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其特征在于,其结构是由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共同拼装组成的一个槽型结构,并吊装在轨道上方的楼板上;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板体顶部设有安装梁,其板体底部设有托梁,且所述安装梁、托梁与板体构成一个Z字形结构,而所述底板放置在左右两个托梁上;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都采用RPC混凝土预制板,在其内部设有双向纤维格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板的托梁下方还设有延长板,所述延长板与车站屏蔽门相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平板和篦板两种规格,且所述篦板对应安装于列车空调排风口处,其余地段安装所述平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托梁之间采用环氧树脂胶粘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RPC混凝土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波栗尚明施振东赵卫星刘金桥余春景杨连刚舒进辉闫利鹏何茂周刘延龙张彪李大源张蕾徐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昆仑地铁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