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490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对斜拉索进行分区域防护,包括:一级防护区域,距桥面垂直距离11m~20m,采用满足防护标准A的隔热抗火防护;二级防护区域,距桥面垂直距离11m以下,采用同时满足防护标准A和防护标准B的隔热抗火防护。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与B中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缠绕方向分别为30°<α

A kind of thermal insulation and fire-resistant graded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 bridge stay cables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缆索系统防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桥梁火灾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尤其一些作为交通咽喉的大型斜拉桥,一旦火灾发生,势必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停止使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斜拉索作为斜拉桥中重要部件在运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将主梁巨大拉力荷载传递给桥塔。由于斜拉索位于桥面以上部位,通常情况下离行车道距离较近,一旦斜拉桥发生火灾,可能对斜拉索造成影响。目前斜拉桥拉索通常采用高强钢丝或者钢绞线外包高密度聚乙稀(HDPE)护套形式,聚乙稀护套熔点低,在火灾下很容易燃烧造成钢丝裸露,难以在采取有效的抗火措施前,保证结构体系完整。目前,国内外对于斜拉索的抗火防护以喷涂各种防火涂料和用防火板、混凝土、砖、砂浆等包裹构件的包封方法两种手段为主。由于应用包封方法更多的是出于对防爆的考虑,因此抗火防护是以喷涂、覆裹防火材料为主。国内外建筑结构领域防火技术方案很多,但涉及桥梁尤其是斜拉索方面的,国内外基本没有。N210066489U公开了一种拉索护套结构,其套置在钢丝束外,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分层套置的聚酯纤维带、内层聚乙烯护套、钢丝网、外层聚乙烯护套和隔热材料层,隔热材料层外设置抗风雨振螺旋线。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拉索护套结构就有较好的隔热、放紫外线、防风化等优点,但其在火灾现场温度中仍然会产生严重的结构失效。国内外主流的抗火防护方法是在一定高度范围内一致性地喷涂或覆裹防火材料,尽管满足了拉索隔热抗火要求,但却忽略了拉索不同高度受火性能及抗火需求存在差异。这就使得相对昂贵的抗火材料的应用存在浪费,管养成本大大增加。同时,如前所述当前对于斜拉索的一致性防护并未考虑不同车型火灾的影响,防护方法单一、笼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基于性能理念,为实现桥梁斜拉索“油罐车火灾不破坏,小汽车、客车、货车火灾不损伤”的管养需求,根据斜拉索在不同类型车辆火灾下的受火性能特点,沿拉索高度设置不同防护等级,实现斜拉索“油罐车火灾不破坏,小汽车、客车、货车火灾不损伤”的目标需求,进而减少防护材用量,提高了防护体系的经济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中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对斜拉索进行分区域防护,包括:一级防护区域,距桥面垂直距离11m~20m,采用满足防护标准A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二级防护区域,距桥面垂直距离11m以下,采用同时满足防护标准A和防护标准B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B;所述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与隔热抗火防护结构B均包括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层,所述的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层由宽度为30~50cm、厚度为7mm~30mm的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缠绕斜拉索护套而成;所述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中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缠绕方向为30°<α1≤35°,所述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B中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缠绕方向为15°≤α2≤30°。缠绕角度即缠绕时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边沿与斜拉索截面间角度所呈角度。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护标准A为,小汽车、客车、货车火灾发生90分钟内,斜拉索钢束不出现高温损伤。进一步地,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的隔热系数小于等于0.3。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护标准B为,油罐车火灾发生60分钟内,斜拉索钢束不出现失效断裂。进一步地,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的隔热系数小于等于0.2。进一步地,抗火防护结构A与隔热抗火防护结构B的施工过程为:(1)对斜拉索护套表面进行预处理;(2)将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叠压缠绕于斜拉索护套表面,逐卷缠绕直至覆盖至目标高度,得到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层,缠绕过程中,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需要续接时,采用叠压粘接的方式完成续接;(3)在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层表面涂覆防水密封耐候层,得到斜拉索隔热抗火防护结构。进一步地,步骤(2)中从锚头处开始至其上1m范围内采用手动缠绕的方式,之后采用缠包机完成。进一步地,步骤(2)中叠压粘接的方式为,缠绕包覆至上一卷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用完后,保持上一卷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缠绕位置与缠绕张紧度,并摊平其末端,剪短下一卷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首端,将下一卷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首端叠压在上一卷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末端上方,并固定粘结。进一步地,所述的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为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的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层表面涂覆有防水密封耐候层,所述的涂密水耐候层为氟碳漆层。进一步地,所述的缠包带缠绕角度根据隔热抗火需求计算得出,将斜拉索钢束温度与缠包带表面温度之比记为该缠绕方式下隔热系数β,满足式中,β——缠绕方式隔热系数,D——斜拉索直径(cm),t——缠包带厚度(cm),b——缠包带宽度(cm),α——缠绕角度(缠包带与斜拉索截面间角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具有以下优点:1)的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的防护方法,可以根据斜拉索在不同类型车辆火灾下的受火性能特点,沿拉索高度设置不同防护等级区域,其中11m~20m、11m以下这个两个分区实现了斜拉索“油罐车火灾不破坏,小汽车、客车、货车火灾不损伤”的目标需求,显著地减少了防护材料用量,提高了防护体系的经济性。2)本专利技术中利用纤维复合材料实现桥梁斜拉索的隔热抗火防护,分段式的采用了最优的材料尺寸范围、缠包工艺参数和工艺方法,可以使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保证良好隔热性能的同时,减少材料用量,降低成本,且便于施工,防水、防腐性能优异。3)本专利技术中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在30~50cm的宽度范围、7mm~30mm的厚度范围、两级式30°<α1≤35°、15°≤α2≤30°缠绕方向的参数设定下,可与原有护套结构紧密结合,可取到最优的隔热抗火性能,同时保证了材料的利用率,可广泛的应用于大型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4)本专利技术中叠压粘接的方式与30~50cm的宽度范围、7mm~30mm厚度范围的缠包带更加适配,同时使得两级式30°<α1≤35°、15°≤α2≤30°缠绕后的防护结构更加稳定,无论是在火灾场合和非火灾场合,均可保持严密的抗火防护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斜拉索分区分级防护区域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80MW货车火灾下护套温度沿高度分布图;图3为实施例1中200MW油罐车火灾下钢丝束温度沿高度分布图;图4为实施例2中150MW货车火灾下护套温度沿高度分布图;图5为实施例2中300MW油罐车火灾下钢丝束温度沿高度分布;图6为一级防护区域斜拉索钢丝最大温度时程曲线;图7为二级防护区域斜拉索钢丝最大温度时程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的斜拉桥,斜拉索为标准热挤聚乙烯高强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斜拉索进行分区域防护,包括:/n一级防护区域,距桥面垂直距离11m~20m,采用满足防护标准A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n二级防护区域,距桥面垂直距离11m以下,采用同时满足防护标准A和防护标准B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B;/n所述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与隔热抗火防护结构B均包括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层,所述的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层由宽度为30~50cm、厚度为7mm~30mm的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缠绕斜拉索护套而成;/n所述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中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缠绕方向为30°<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斜拉索进行分区域防护,包括:
一级防护区域,距桥面垂直距离11m~20m,采用满足防护标准A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
二级防护区域,距桥面垂直距离11m以下,采用同时满足防护标准A和防护标准B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B;
所述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与隔热抗火防护结构B均包括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层,所述的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层由宽度为30~50cm、厚度为7mm~30mm的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缠绕斜拉索护套而成;
所述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中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缠绕方向为30°<α1≤35°,所述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B中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缠绕方向为15°≤α2≤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标准A为,小汽车、客车、货车火灾发生90分钟内,斜拉索钢束不出现高温损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的隔热系数小于等于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标准B为,油罐车火灾发生60分钟内,斜拉索钢束不出现失效断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的隔热系数小于等于0.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锦阮欣赵超霍宁宁王勇薛晓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北京中地交科新材料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