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484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43
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部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滑轨,横滑轨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两个移腿板,移腿板顶部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滑轨,竖滑轨均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前滑块和后滑块;前滑块顶部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上下伸缩的缓冲杆,后滑块顶端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调节高度的调节杆;缓冲杆和调节杆顶部设置有撑腿板,缓冲杆和调节杆同轴铰接与撑腿板底端,撑腿板顶端设置有绑带;底板左右侧均设置有多个可左右移动的移动滑块,移动滑块底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设备在烧伤患者整形后存在点垫高患肢不稳定、不舒适、易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的问题。

A kind of auxiliary position fixing device after burn plastic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重度烧伤患者需要进行植皮手术,植皮手术是一种针对皮肤问题的美容手术,一般会在自身健康皮肤处取下一部分皮肤,用来覆盖切除疤痕的区域,对于那种大面积疤痕组织或者局部纹身不易清洗掉的情况比较有效,手术后,伤口周边会有缝合的印记,取皮的部位会留有疤痕,如果选择皮肤很接近的皮肤植皮,加上缝合技术很好,皮肤成活,那效果比较之前的疤痕要好很多。而对于下肢烧伤的患者,在手术后,还需要抬高患者的患肢,如此操作不但能强化血液回流,减少发生水肿的可能性,而且能保护患者不和被褥接触,减少术后损伤。但是目前医院患者术后都是采用铺垫被褥来垫高患肢,不但稳定性不高,而且被褥和皮肤接触过多,容易发生创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设备在烧伤患者整形后存在点垫高患肢不稳定、不舒适、易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滑轨,所述横滑轨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两个移腿板,所述移腿板顶部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滑轨,所述竖滑轨均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前滑块和后滑块;所述前滑块顶部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上下伸缩的缓冲杆,所述后滑块顶端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调节高度的调节杆;所述缓冲杆和调节杆顶部设置有撑腿板,所述缓冲杆和调节杆同轴铰接与所述撑腿板底端,所述所述撑腿板顶端设置有绑带;所述底板左右侧均设置有多个可左右移动的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底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固定板。优选的,所述底板左右侧均向中心位置开有纵截面为十字形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滑块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槽内;所述固定板顶端外侧可转动地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和所述移动滑块螺纹连接,所述螺杆顶部贯穿所述移动滑块并固定连接有转轮。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顶端设置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缓冲杆包括缓冲底杆和缓冲顶杆;所述缓冲底杆和所述前滑块铰接,所述缓冲顶杆和所述撑腿板铰接;所述缓冲底杆顶端开有左右两个滑孔,所述缓冲底杆底端设置有左右两个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孔内,所述缓冲底杆前端向后开有卡位孔,所述滑杆底端前侧固定连接有卡位螺钉,所述卡位螺钉位于所述卡位孔内;所述滑杆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底端抵于所述缓冲底杆顶端。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包括和所述撑腿板铰接的调节套杆,所述调节套杆底端滑动连接有可沿着调节套杆轴向移动的调节内杆,所述调节内杆和所述后滑块铰接;所述调节套杆底部侧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旋紧形成所述调节套杆和调节内杆锁定的结构。优选的,所述撑腿板顶部自前向后开有贯通的弧槽。优选的,所述撑腿板左端和所述绑带固定连接,所述撑腿板右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绑带右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通过魔术贴定位。优选的,所述前滑块和后滑块左侧均螺纹连接有锁止螺钉,所述锁止螺钉用于所述前滑块和后滑块的定位。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装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安装方便,便于拆卸和移动:只需要底板置于床尾处,通过左右移动固定板至合适位置后,向上移动固定板将本装置稳定的定位于床位合适的位置处,增加了本装置的固定稳定性。2、本装置具有较大的患者自主调节性,可在使用中令患者自主调节:横滑轨给移腿板提供一个左右滑动的轨道,使得患者在撑腿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适时的调节双腿的打开角度,便于在使用时左右动动腿来缓解撑腿的疲劳感。竖滑轨用于给前滑块和后滑块提供一个前后运动的轨道,通过调节前滑块和后滑块在竖滑轨上的前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可以改变其顶部的撑腿板的前后位置和高度,从而使得本装置能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和创伤位置来进行调节,增加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和便捷度。3、本装置能兼顾大多数人的腿长及体型,具有较高的适应性:通过调节杆通过其长度调节可以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撑腿板的最高点,从而使得本装置能根据需要进行最高点位置的调节,使得患者在使用时能根据需要进行翘腿最大高度的调节。4、撑腿板可以进行前后摆动,故患者在使用时,不会因为长时间处于一个位置而产生不适感,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舒适度。缓冲杆可以根据压力大小而进行微小的伸缩调节,使得患者在抬高患肢时能根据舒适感来略微调整自己的身体,使得本装置能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5、缓冲杆通过缓冲底杆和缓冲顶杆以及弹簧来实现缓冲杆根据压力的伸缩运动,从而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有一定的缓冲能力,能根据需要进行上下摆动,增加了患者使用的体验感,减轻了患者患病的痛苦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的第一状态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的第二状态的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的底板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的固定板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的移腿板及其上部件的轴测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的缓冲杆的爆炸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的调节杆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滑轨2,所述横滑轨2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两个移腿板3,所述移腿板3顶部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滑轨4,所述竖滑轨4均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前滑块6和后滑块5;所述前滑块6顶部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上下伸缩的缓冲杆8,所述后滑块5顶端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调节高度的调节杆7;所述缓冲杆8和调节杆7顶部设置有撑腿板9,所述缓冲杆8和调节杆7同轴铰接与所述撑腿板9底端,所述所述撑腿板9顶端设置有绑带10;所述底板1左右侧均设置有多个可左右移动的移动滑块14,所述移动滑块14底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固定板11。底板1置于床尾处,通过左右移动固定板11至合适位置后,向上移动固定板11将本装置稳定的定位于床位合适的位置处,增加了本装置的固定稳定性。横滑轨2用于给移腿板3提供一个左右滑动的轨道,使得患者在撑腿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适时的调节双腿的打开角度,便于在使用时左右动动腿来缓解撑腿的疲劳感。竖滑轨4用于给前滑块6和后滑块5提供一个前后运动的轨道,通过调节前滑块6和后滑块5在竖滑轨4上的前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可以改变其顶部的撑腿板9的前后位置和高度,从而使得本装置能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和创伤位置来进行调节,增加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和便捷度。通过调节杆7通过其长度调节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滑轨(2),所述横滑轨(2)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两个移腿板(3),所述移腿板(3)顶部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滑轨(4),所述竖滑轨(4)均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前滑块(6)和后滑块(5);所述前滑块(6)顶部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上下伸缩的缓冲杆(8),所述后滑块(5)顶端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调节高度的调节杆(7);所述缓冲杆(8)和调节杆(7)顶部设置有撑腿板(9),所述缓冲杆(8)和调节杆(7)同轴铰接与所述撑腿板(9)底端,所述撑腿板(9)顶端设置有绑带(10);所述底板(1)左右侧均设置有多个可左右移动的移动滑块(14),所述移动滑块(14)底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固定板(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滑轨(2),所述横滑轨(2)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两个移腿板(3),所述移腿板(3)顶部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滑轨(4),所述竖滑轨(4)均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前滑块(6)和后滑块(5);所述前滑块(6)顶部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上下伸缩的缓冲杆(8),所述后滑块(5)顶端铰接有可前后摆动的、调节高度的调节杆(7);所述缓冲杆(8)和调节杆(7)顶部设置有撑腿板(9),所述缓冲杆(8)和调节杆(7)同轴铰接与所述撑腿板(9)底端,所述撑腿板(9)顶端设置有绑带(10);所述底板(1)左右侧均设置有多个可左右移动的移动滑块(14),所述移动滑块(14)底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固定板(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左右侧均向中心位置开有纵截面为十字形的移动槽(12),所述移动滑块(14)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槽(12)内;
所述固定板(11)顶端外侧可转动地连接有螺杆(13),所述螺杆(13)和所述移动滑块(14)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3)顶部贯穿所述移动滑块(14)并固定连接有转轮(1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1)顶端设置有橡胶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伤整形术后辅助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8)包括缓冲底杆(17)和缓冲顶杆(18);所述缓冲底杆(17)和所述前滑块(6)铰接,所述缓冲顶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维思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