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峻巍专利>正文

一种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4796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包括小腿护具、足底护具、调整两者间夹角的调角机构,所述调角机构包括牵伸调节结构和内/外翻调节结构,一起带动患者的踝关节进行跖屈、背伸、内翻、外翻四个方向的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还包括电极贴片和电加热保温层,可对患肢进行肌电刺激治疗和热疗。根据患者治疗需求,三种装置可以单独或者相互组合使用,可实现个性化治疗。三种治疗方法相互组合后,协同增效,可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了防治痉挛的有效率,以最短的时间缓解病情,提供康复治疗师徒手牵伸或三种治疗方式单独使用时无法达到的治疗强度和效果。

A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device for lower limb spasti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运动疗法的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脑卒中在我国为第二大发病率疾病,是中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约有80%的脑卒中患者因运动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不能重新回归社会。而在这些运动障碍中最为严重的为卒中后痉挛,即由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造成的肢体痉挛,典型的痉挛模式主要为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和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具体表现为头部旋转侧屈向健侧;上肢肩胛骨回缩,肩带下降,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伴前臂旋后(可有旋前),腕关节屈曲并偏向尺侧,手指屈曲内收:躯干患侧骨盆旋后上提,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足跖屈、内翻,足趾屈曲内收。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卒中后痉挛发病率可高达46%,痉挛患者的经济支出是非痉挛患者的4倍,这样患者承受了巨大心理压力,也严重影响家人的正常工作及生活。目前,针对卒中后痉挛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副作用明显、停药痉挛易反复等缺点。所以在临床上,非药物康复治疗表现出更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好的患者依从性等方面。典型的下肢痉挛模式主要表现为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足跖屈、内翻,足趾屈曲内收。该痉挛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表现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偏瘫划圈步态。针对此痉挛问题,临床上,康复治疗师对患者实行“一对一”静态与动态跟腱牵伸。但是,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我国康复治疗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康复治疗师需求量大;2.目前的康复治疗的数量和强度不足导致康复治疗效果较差:运动疗法治疗师在进行康复治疗时,需要处理病人所有肢体问题,而国内各省市一次运动疗法规定的时间为45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对所有肢体进行足量精细量化的治疗,而数量和强度不足必然影响治疗效果;3.运动疗法治疗痉挛的手法为康复治疗中最耗费体力的技术手法,尤其是在解决下肢痉挛模式时,技术动作费时费力;4.康复治疗师徒手牵伸治疗时,不可能同时进行电刺激和热疗。针对上述问题,许多康复器械逐渐被应用到临床,首先,目前多数装置混淆骨科康复和神经康复的概念,未能从病因和下肢痉挛模式整体出发设计器械。再者,现有的康复器械多数结构简单,多数只能单纯进行静态牵伸踝关节或者手动调节半动态牵伸踝关节;而且没有融合多种治疗方法;也不能同时多关节动态牵伸,所以往往治疗效果较差,同时该类产品有可能因长时间固定导致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且多数装置仍需要进行手动调节及康复治疗师的陪同,费时低效,依旧不能达到目前所需的动态治疗及减轻康复治疗师负担的目的。此外,以改善下肢运动功能状态的外骨骼矫形器也得到广泛应用,如:ALEX、LOPES和EXPOS等,尽管许多临床试验证实该类矫形器能够减缓下肢痉挛及改善步态,但是,使用此类矫形器的患者,一般都具有清醒的意识,能够下床活动及具有良好的认知功能。而在实际临床治疗中,严重的卒中患者在发病后早期意识并不完全清醒,肌力一般为0级或者1、2级,根本不具有抬离床面及下床活动的能力,并且由于患者家属主张早期卧床治疗的思想,再加上该种类矫形器整体装备占用空间大,费用昂贵等问题,最终导致其不能应用于早期康复,不能适用于我国的三级康复体系的所有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运动疗法的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能够综合三种经典抗痉挛疗法,高度模仿康复治疗师的牵伸手法和治疗程序,对治疗中枢性痉挛具有优势。目前多数康复器械的设计者对卒中后下肢痉挛模式特点的认识是匮乏的,设计出的产品不能涵盖下肢痉挛模式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脑卒中患者偏瘫侧痉挛模式中各个关节周围肌肉的痉挛存在相互关系,与骨科疾病等相比脑卒中痉挛模式造成关节活动受限更为复杂,目前多数装置混淆骨科康复和神经康复的概念,未能从下肢痉挛模式特点的整体出发,而是只关注踝关节的牵伸,只涉及单纯的跟腱牵伸,忽略髋关节及足趾关节,更无法将牵伸、电刺激诱发拮抗剂收缩和热疗三种治疗方法有机结合,治疗方式过于单一;康复治疗师通过运动疗法牵伸技术解决踝关键痉挛,根据不同患者采取个性化治疗,对患肢固定位置、牵伸受力部位、牵伸速度和牵伸角度等都有严格控制,但目前多数装置设计未充分考虑这些关键因素。目前,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于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经典治疗方法有三种,即牵伸,肌电刺激促进拮抗剂收缩以及热疗,此三种经典方法通过不同治疗原理防治痉挛,各有优势。本技术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可综合牵伸、肌电刺激、热疗三种经典治疗方法,在充分掌握下肢痉挛模式发病机制及特点的基础上,优化治疗程序,将临床治疗理念最大化的融合于产品设计,同时可以实现人工手法治疗时无法同时进行肌电刺激和热疗的组合治疗,使患者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治疗效益。本技术中可实现的牵伸、肌电刺激、热疗三种经典治疗方法对应的装置分别为下肢痉挛模式牵伸装置、肌电刺激装置及热疗装置。所述下肢痉挛模式牵伸装置包括下肢升降装置和跟腱牵伸装置以及抗足趾屈曲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包括小腿护具、足底护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小腿护具和足底护具,调整两者间夹角的调角机构,调角机构采用电动、液压或气动机构作为驱动机构,以及控制驱动机构运行的总控制器;所述足底护具与小腿护具还通过它们的结合处设有的转动结构连接,使足底护具可相对于小腿护具转动。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足底护具与小腿护具结合处的转动结构为半球转动副,小腿护具两侧均通过半球转动副与足底护具连接。所述半球转动副由设置在小腿护具上的球体,与足底护具侧壁对应设置的半球形凹槽套设组成,半球形凹槽与球体的形状匹配。所述半球转动副的球体与半球形凹槽可发生本装置所需自由度的相对转动。球体与半球形凹槽之间,半球形凹槽可以是能让球体脱离的情形,也可以是能卡住球体让球体不能脱离半球形凹槽的情形。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半球形凹槽能卡住球体的情形,这样,半球转动副在实现转动结构的功能的同时,还能起到进一步更好的稳定连接小腿护具和足底护具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调角机构为牵伸调节结构,带动足底护具相对于小腿护具做跖屈或背伸方向的运动。即,在使用时,带动患者踝关节做跖屈或背伸方向的运动;所述牵伸调节结构电连接有牵伸力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牵伸调节结构为牵伸电机,一端与小腿托板连接,另一端与足底护具连接;足底护具与小腿护具结合处设有可使足底护具做跖屈或背伸运动的转动结构,所述牵伸电机的伸缩杆与小腿托板具有一定夹角。所述牵伸力传感器用以采集牵伸电机的牵伸力大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所述牵伸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牵伸电机信号的输入端。进一步地,所述牵伸电机通过万向关节轴承及连接件与小腿护具和足底护具的同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调角机构为足底内/外翻调节结构,或在牵伸调节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足底内/外翻调节结构,所述足底内/外翻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包括小腿护具、足底护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小腿护具和足底护具,调整两者间夹角的调角机构,调角机构采用电动、液压或气动机构作为驱动机构,以及控制驱动机构运行的总控制器;/n所述足底护具与小腿护具还通过它们的结合处设有的转动结构连接,足底护具可相对于小腿护具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包括小腿护具、足底护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小腿护具和足底护具,调整两者间夹角的调角机构,调角机构采用电动、液压或气动机构作为驱动机构,以及控制驱动机构运行的总控制器;
所述足底护具与小腿护具还通过它们的结合处设有的转动结构连接,足底护具可相对于小腿护具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机构包括牵伸调节结构,带动足底护具相对于小腿护具做跖屈或背伸方向的运动;所述牵伸调节结构电连接有牵伸力传感器(8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调节结构为牵伸电机(8),一端与小腿托板连接,另一端与足底护具连接;足底护具与小腿护具结合处设有可使足底护具做跖屈或背伸运动的转动结构,所述牵伸电机的伸缩杆与小腿托板具有一定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底护具与小腿护具结合处的转动结构为半球转动副(13),小腿护具两侧均通过半球转动副与足底护具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电机通过万向关节轴承(14)及连接件与小腿护具和足底护具的同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机构还包括足底内/外翻调节结构,带动足底护具相对于小腿护具做内翻或外翻方向的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机构包括足底内/外翻调节结构,带动足底护具相对于小腿护具做内翻或外翻方向的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足底护具包括足跟部、足弓部、脚掌部,足跟部与足弓部为分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底内/外翻调节结构包括内/外翻驱动电机(11),该电机设于足底护具的足跟部,转轴伸入足底护具的足弓部,转轴与足弓连接处设有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选自键连接结构和/或销连接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翻驱动电机还电连接有内/外翻力传感器(111)。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弓部和脚掌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足弓部或脚掌部中,其中一部件设有向另一部件方向伸出的滑板,另一部件设有与滑板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螺纹孔,所述滑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滑板通过定位螺栓穿过通孔和插入螺纹孔内固定,通过调整滑板的固定位置实现足弓部与脚掌部之间的距离的调节,以调节足底护具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痉挛模式综合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足趾底板(201)和足趾压板(202);所述足趾底板与足趾压板固定连接,并套设于足底护具远离小腿护具的一端,所述足趾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峻巍刘海杰王俊杰马天韵李贺
申请(专利权)人:郝峻巍刘海杰王俊杰马天韵李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