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功能矫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772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3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肌功能矫治器,用于治疗安氏Ⅱ类错颌,包括上颌矫治牙套和下颌矫治牙套,上颌矫治牙套接纳上颌牙齿,下颌矫治牙套接纳待下颌牙齿。上颌矫治牙套包括上颌矫治牙套本体以及位于上颌矫治牙套本体的磨牙区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包括第一受力支撑面、第二受力支撑面和第一滑动限位面;下颌矫治牙套包括下颌矫治牙套本体以及位于下颌矫治牙套本体的磨牙区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包括第三受力支撑面、第四受力支撑面和第二滑动限位面。其作用原理是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下颌后缩畸形患者,通过改变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刺激髁突软骨组织生长及关节窝重建,使得下颌向前生长,从而使患者下颌骨被重新定位。

A muscle functional appli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肌功能矫治器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矫正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肌功能矫治器。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安氏二类(AngleⅡ)错颌患者明显的特征是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如果下颌后退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为轻度远中错合。若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为完全远中错合。对于AngleⅡ症状患者的治疗,常用的方法是先应用肌功能矫治器使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向前移动一定距离,然后运用牙齿矫治器矫治病症牙齿,例如远移上颌磨牙,内收及压低前牙,使上下侧牙齿建立安氏一类(AngleI)咬合关系。现有的肌功能矫治器一般包括上下颌矫治牙套,上下颌矫正牙套在磨牙区域具有一款凸起,该凸起称为功能附件,当上下颌形成咬合关系时,上颌矫正牙套上功能附件与下颌矫正牙套的功能附件相接触,并产生阻碍下颌矫正牙套远中移动的矫治力。通过力传导从而推动下颌骨前移,达到矫治的目的,其功能附件为三维不规则曲面体。在实际情况中,患者的咬合为动态移动,牙套在对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有变形的可能,进而导致矫治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肌功能矫治器,包括:上颌矫治牙套和下颌矫治牙套;所述上颌矫治牙套用于接纳待矫治的上颌牙齿,所述下颌矫治牙套用来接纳待矫治的下颌牙齿;所述上颌矫治牙套包括上颌矫治牙套本体以及位于所述上颌矫治牙套本体的磨牙区的第一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关于所述上颌矫治牙套的正中矢状面左右对应分布;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包括第一受力支撑面、第二受力支撑面和第一滑动限位面;其中,所述第一受力限位面靠近咽喉侧,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靠近门牙侧,所述第一滑动限位面连接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及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相对所述上颌矫治牙套本体的凸起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相对所述上颌矫治牙套本体的凸起高度,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壳体长度;所述下颌矫治牙套包括下颌矫治牙套本体以及位于所述下颌矫治牙套本体的磨牙区的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关于所述下颌矫治牙套的正中矢状面左右对应分布;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包括第三受力支撑面、第四受力支撑面和第二滑动限位面,其中,所述第三受力限位面靠近咽喉侧,所述第四受力支撑面靠近门牙侧,所述第二滑动限位面连接所述第三受力支撑面及所述第四受力支撑面,所述第三受力支撑面相对所述下颌矫治牙套本体的凸起高度低于所述第四受力支撑面相对所述下颌矫治牙套本体的凸起高度;咬合过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矫正距离;咬合过程中所述第一滑动限位面与所述第二滑动限位面贴合。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侧面具有多个加强筋,所述第一壳体的加强筋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和所述第一滑动限位面;所述第二壳体侧面具有多个加强筋,所述第二壳体的加强筋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三受力支撑面、所述第四受力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滑动限位面。可选的,所述上颌矫治牙套佩戴于所述上颌牙齿时,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与牙齿方向垂直,所述下颌矫治牙套佩戴于所述下颌牙齿时,所述第三受力支撑面、所述第四受力支撑面与牙齿方向垂直。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位于所述上颌矫治牙套的第一磨牙区域和第二前磨牙区域之间,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下颌矫治牙套的第一磨牙区域和第二前磨牙区域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长度方向与所述上颌矫正牙套本体上第一壳体所在位置的牙弓线的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壳体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壳体所在所述下颌矫正牙套本体位置的牙弓线的方向平行。可选的,咬合时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与所述第三受力支撑面接触,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与所述第四受力支撑面接触。可选的,所述上颌矫正牙套具有填充附件,所述填充附件形状与缺失的所述上颌牙齿形状相符。可选的,所述下颌矫正牙套具有填充附件,所述填充附件形状与确实的所述下颌牙齿缺失牙齿形状相符。可选的,当上颌矫治牙套佩戴于所述上颌牙齿,下颌矫治牙套佩戴于所述下颌牙齿时,上颌牙冠上的牙嵴最高点与使之形成咬合关系的下颌牙冠牙合面窝最低点的垂直距离为4~7mm。可选的,所述上颌矫正牙套本体为具有牙齿矫正功能的牙套本体;所述上颌矫正牙套本体为具有牙齿矫正功能的牙套本体。可选的,所述上颌矫正牙套与所述下颌矫正牙套限位面、侧面、支撑面的相交处均为R0.2`0.5mm的圆弧角圆弧角过度。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在咬合过程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接触为第一滑动限位面与第二滑动限位面之间的面接触,面接触使得施加在上下牙套上的力被分散,受力均匀,压强较为平均,牙套不易发生变形,使得治疗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肌功能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肌功能矫治器的第二壳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肌功能矫治器的上颌矫治牙套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肌功能矫治器,用于治疗安氏Ⅱ类错颌,其作用原理是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下颌后缩畸形患者,通过改变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既推动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前移,进而刺激髁突软骨组织生长及关节窝重建,使得下颌向前生长,并通过反作用力抑制上颌生长以及咬合重建的方法使下颌形成新的稳定的神经肌肉位,从而使患者下颌骨被重新定位;针对安氏II类错颌病例有较好的矫治效果。针对安氏II类错颌使用的现有的肌功能矫治器一般包括上下颌矫治牙套,上下颌矫正牙套在磨牙区域具有一款凸起,该凸起称为功能附件,当上下颌形成咬合关系时,上颌矫正牙套上功能附件与下颌矫正牙套的功能附件相接触,并产生阻碍下颌矫正牙套远中移动的矫治力。通过力传导从而推动下颌骨前移,达到矫治的目的,其功能附件为三维不规则曲面体。由于功能附件接触面为不规则面体,实际附件的接触情况可能存在线接触,导致附件整体受力不均匀,某些区域压强偏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受力接触部分总为面接触,可以使得施加在上下牙套上的力被分散,受力均匀,压强较为平均,牙套不易发生变形,使得治疗顺利进行。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肌功能矫治器的一个具体结构包括:上颌矫治牙套101和下颌矫治牙套102。上颌矫治牙套101包括上颌牙套本体1011和第一壳体1012。第一壳体位于上颌牙套本体的磨牙区,且凸出于上颌牙套本体的外侧,这里的外侧指的是相对于上颌牙套本体佩戴于上颌牙齿上时,上颌牙套本体与牙齿接触侧的内侧,磨牙区即为上颌牙套本体佩戴在上颌牙齿上时,上颌牙齿中磨牙所对应的区域。第一壳体1012的上表面包括第一受力支撑面10121、第二受力支撑面10122和第一滑动限位面10123。第一受力支撑面10121靠近咽喉侧,第二受力支撑面10122靠近门牙侧,即在上颌矫治牙套佩戴于牙齿上时,在以人体高度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人体面对方向为X轴正方向的ZOX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肌功能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颌矫治牙套和下颌矫治牙套;/n所述上颌矫治牙套用于接纳待矫治的上颌牙齿,所述下颌矫治牙套用来接纳待矫治的下颌牙齿;/n所述上颌矫治牙套包括上颌矫治牙套本体以及位于所述上颌矫治牙套本体的磨牙区的第一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关于所述上颌矫治牙套的正中矢状面左右对应分布;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包括第一受力支撑面、第二受力支撑面和第一滑动限位面;其中,所述第一受力限位面靠近咽喉侧,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靠近门牙侧,所述第一滑动限位面连接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及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相对所述上颌矫治牙套本体的凸起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相对所述上颌矫治牙套本体的凸起高度,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壳体长度;/n所述下颌矫治牙套包括下颌矫治牙套本体以及位于所述下颌矫治牙套本体的磨牙区的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关于所述下颌矫治牙套的正中矢状面左右对应分布;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包括第三受力支撑面、第四受力支撑面和第二滑动限位面,其中,所述第三受力限位面靠近咽喉侧,所述第四受力支撑面靠近门牙侧,所述第二滑动限位面连接所述第三受力支撑面及所述第四受力支撑面,所述第三受力支撑面相对所述下颌矫治牙套本体的凸起高度低于所述第四受力支撑面相对所述下颌矫治牙套本体的凸起高度,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壳体长度;/n咬合过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矫正距离;/n咬合过程中所述第一滑动限位面与所述第二滑动限位面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肌功能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颌矫治牙套和下颌矫治牙套;
所述上颌矫治牙套用于接纳待矫治的上颌牙齿,所述下颌矫治牙套用来接纳待矫治的下颌牙齿;
所述上颌矫治牙套包括上颌矫治牙套本体以及位于所述上颌矫治牙套本体的磨牙区的第一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关于所述上颌矫治牙套的正中矢状面左右对应分布;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包括第一受力支撑面、第二受力支撑面和第一滑动限位面;其中,所述第一受力限位面靠近咽喉侧,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靠近门牙侧,所述第一滑动限位面连接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及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相对所述上颌矫治牙套本体的凸起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相对所述上颌矫治牙套本体的凸起高度,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壳体长度;
所述下颌矫治牙套包括下颌矫治牙套本体以及位于所述下颌矫治牙套本体的磨牙区的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关于所述下颌矫治牙套的正中矢状面左右对应分布;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包括第三受力支撑面、第四受力支撑面和第二滑动限位面,其中,所述第三受力限位面靠近咽喉侧,所述第四受力支撑面靠近门牙侧,所述第二滑动限位面连接所述第三受力支撑面及所述第四受力支撑面,所述第三受力支撑面相对所述下颌矫治牙套本体的凸起高度低于所述第四受力支撑面相对所述下颌矫治牙套本体的凸起高度,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壳体长度;
咬合过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矫正距离;
咬合过程中所述第一滑动限位面与所述第二滑动限位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功能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侧面具有多个加强筋,所述第一壳体的加强筋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受力支撑面、所述第二受力支撑面和所述第一滑动限位面;所述第二壳体侧面具有多个加强筋,所述第二壳体的加强筋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三受力支撑面、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恒李冠宾郭海山王承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牙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