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蟾蜍喂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288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03
一种蟾蜍喂食器,包括底板、振动装置、下框、下筛框、下筛网、上筛框、上筛网、灯架、灯管、丝网、电击装置;振动装置设置于底板上表面中心;每个下框支撑杆分别插入对应下框套筒内,实现下框与底板固定设置;下筛框设置于下框内,并搁置与下筛框隔板上;上筛框支撑杆插入上筛框套筒内,实现上筛框与底板固定连接;上筛网设置于上筛框内;灯管的两端通过灯架实现固定;丝网设置于灯架之间;电击装置设置于丝网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投放多种饵料,保持蟾蜍营养摄食丰富,增加运动量;装置可拆卸,使用灵活。

A toad fee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蟾蜍喂食器
本技术涉及蟾蜍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蟾蜍喂食器。
技术介绍
蟾蜍,也叫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们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蟾蜍水陆两栖,皮肤布满小孔具有渗透性,外加它们从出生就没有羊膜和壳等结构的保护,致使它们对环境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类群,两栖动物被认为是检测环境变化的风向标。蟾蜍的食料主要是活饵饲料,人工养殖饲养投喂的饲料可以培育蝇蛆,蚯蚓,黄粉虫等活饵饲料,同时也可以用黑光灯诱虫或人工捕虫解决其饲种问题。利用蟾蜍的喂食器进行喂食时通常采用投放活饵饲料的方式进行养殖,很少利用多种投喂方式进行同时喂养,装置的结构单一;喂食器装置的部件无法单独进行拆卸更换、清洗,喂食器的洁净度较低,易滋生细菌产生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蟾蜍喂食器,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蟾蜍喂食器,包括底板、振动装置、下框、下筛框、下筛网、上筛框、上筛网、灯架、灯管、丝网、电击装置;所述底板呈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板上表面四角设有下框套筒,每个所述下框套筒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上筛框套筒,每个所述上筛框套筒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振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所述振动装置通过紧固件实现与所述底板固定;下框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面,所述下框的底面四角设有下框支撑杆,每个所述下框支撑杆分别插入对应所述下框套筒内,实现下框与所述底板固定设置;所述下框上表面四周周向呈凹槽状结构,形成下框凹槽;所述下框内侧底端呈凸起状结构,形成下筛框隔板,所述下筛网隔板与所述下框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下筛框设置于所述下框内,并搁置与所述下筛框隔板上;所述下筛网设置于所述下筛框内,所述下筛网四周与所述下筛框固定连接,所述下筛网底面中心与所述振动装置连接;所述上筛框设置于所述下框顶面,所述上筛框底面四角设有上筛框支撑杆,所述上筛框支撑杆与所述上筛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上筛框支撑杆贯穿所述下筛网,并插入所述上筛框套筒内,实现所述上筛框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上筛网设置于所述上筛框内,所述上筛网四周与所述上筛框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灯架设置于每侧所述上筛框的两端,并与所述上筛框固定设置;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上筛框之间,所述灯管的两端通过灯架实现固定;所述丝网设置于所述灯架之间,并设置于所述灯管的外侧,所述丝网与两侧所述灯架固定连接;所述电击装置设置于所述丝网内,并设置于所述灯管底侧,所述电击装置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上筛框的外壁实现固定。进一步的,所述下框外侧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下框呈斜向固定设置,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所述下框凹槽贯通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下筛框嵌入与所述下框内,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下筛框、下筛框隔板,实现所述下筛框与所述下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筛网中心设有滑动环,所述滑动环与所述下筛网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环内径与所述上筛框支撑杆内径相适应,所述上筛框支撑杆贯穿所述滑动环,并与所述滑动环呈滑动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下筛网的孔径略小于所述上筛网的孔径。本技术的结构原理是:本技术安装时,将下框通过下框支撑杆插入下框套筒内,完成下框的安装,再将下筛框搁置于下框内,通过紧固件与下框固定;将上筛框的上筛框支撑杆贯穿滑动环,并插入上筛框套筒内,完成上筛框的安装;本技术使用时,将排水管处用橡胶塞进行封堵,将下框凹槽内蓄满水供蟾蜍喝水;将黄粉虫等体型较大的饵料放置于上筛网上,将蝇蛆等体型较小的饵料放置于下筛网上;启动振动装置,蟾蜍爬到喂食器上时,可自行觅食下筛网上的振动弹起的饵料,蟾蜍可活动到上筛网上食取饵料;同时,灯管亮起可吸引蚊虫,蚊虫接触到电击装置时死亡落下至下筛网上,可作为蟾蜍的饵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喂食器设计成为双层结构,可将不同体型大小的饵料进行分层设置,蟾蜍在喂食器上自由活动觅食,下筛网的饵料可通过振动装置进行振动,以便蟾蜍食取;蟾蜍需要通过跳跃至上筛网处,进行食取上筛网的饵料,增大了蟾蜍的运动量;装置可以吸引蚊虫并对蚊虫进行电击作用,落下至下筛网上,增加饵料的种类;本喂食器通过投放多种饵料、水,蟾蜍可进行自由食取,提高了蟾蜍摄食营养丰富,蟾蜍的锻炼量提高,增强了体质。本技术上筛网、下筛网等多部件均为可拆卸式结构,方便部件进行拆卸更换、清洗,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寿命,装置使用灵活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下框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上筛框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灯管处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底板1、下框套筒1-1、上筛框套筒1-2、振动装置2、下框3、下框支撑杆3-1、下框凹槽3-2、排水管3-3、下筛框4、下筛框隔板4-1、下筛网5、滑动环5-1、上筛框6、上筛框支撑杆6-1、上筛网7、灯架8、灯管9、丝网10、电击装置1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固定结构均为胶粘、焊接、螺钉连接、螺栓螺母连接、铆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技术。所提及的振动装置可为振动电机或其他产生振动的元器件,其结构原理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结合附图可见,一种蟾蜍喂食器,包括底板、振动装置、下框、下筛框、下筛网、上筛框、上筛网、灯架、灯管、丝网、电击装置;所述底板呈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板上表面四角设有下框套筒,每个所述下框套筒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上筛框套筒,每个所述上筛框套筒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振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所述振动装置通过紧固件实现与所述底板固定;下框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面,所述下框的底面四角设有下框支撑杆,每个所述下框支撑杆分别插入对应所述下框套筒内,实现下框与所述底板固定设置;所述下框上表面四周周向呈凹槽状结构,形成下框凹槽;所述下框内侧底端呈凸起状结构,形成下筛框隔板,所述下筛网隔板与所述下框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下筛框设置于所述下框内,并搁置与所述下筛框隔板上;所述下筛网设置于所述下筛框内,所述下筛网四周与所述下筛框固定连接,所述下筛网底面中心与所述振动装置连接;所述上筛框设置于所述下框顶面,所述上筛框底面四角设有上筛框支撑杆,所述上筛框支撑杆与所述上筛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上筛框支撑杆贯穿所述下筛网,并插入所述上筛框套筒内,实现所述上筛框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上筛网设置于所述上筛框内,所述上筛网四周与所述上筛框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灯架设置于每侧所述上筛框的两端,并与所述上筛框固定设置;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上筛框之间,所述灯管的两端通过灯架实现固定;所述丝网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蟾蜍喂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振动装置、下框、下筛框、下筛网、上筛框、上筛网、灯架、灯管、丝网、电击装置;/n所述底板呈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板上表面四角设有下框套筒,每个所述下框套筒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上筛框套筒,每个所述上筛框套筒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振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所述振动装置通过紧固件实现与所述底板固定;下框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面,所述下框的底面四角设有下框支撑杆,每个所述下框支撑杆分别插入对应所述下框套筒内,实现下框与所述底板固定设置;所述下框上表面四周周向呈凹槽状结构,形成下框凹槽;所述下框内侧底端呈凸起状结构,形成下筛框隔板,所述下筛网隔板与所述下框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下筛框设置于所述下框内,并搁置与所述下筛框隔板上;所述下筛网设置于所述下筛框内,所述下筛网四周与所述下筛框固定连接,所述下筛网底面中心与所述振动装置连接;/n所述上筛框设置于所述下框顶面,所述上筛框底面四角设有上筛框支撑杆,所述上筛框支撑杆与所述上筛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上筛框支撑杆贯穿所述下筛网,并插入所述上筛框套筒内,实现所述上筛框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上筛网设置于所述上筛框内,所述上筛网四周与所述上筛框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灯架设置于每侧所述上筛框的两端,并与所述上筛框固定设置;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上筛框之间,所述灯管的两端通过灯架实现固定;所述丝网设置于所述灯架之间,并设置于所述灯管的外侧,所述丝网与两侧所述灯架固定连接;所述电击装置设置于所述丝网内,并设置于所述灯管底侧,所述电击装置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上筛框的外壁实现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蟾蜍喂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振动装置、下框、下筛框、下筛网、上筛框、上筛网、灯架、灯管、丝网、电击装置;
所述底板呈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板上表面四角设有下框套筒,每个所述下框套筒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上筛框套筒,每个所述上筛框套筒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振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所述振动装置通过紧固件实现与所述底板固定;下框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面,所述下框的底面四角设有下框支撑杆,每个所述下框支撑杆分别插入对应所述下框套筒内,实现下框与所述底板固定设置;所述下框上表面四周周向呈凹槽状结构,形成下框凹槽;所述下框内侧底端呈凸起状结构,形成下筛框隔板,所述下筛网隔板与所述下框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下筛框设置于所述下框内,并搁置与所述下筛框隔板上;所述下筛网设置于所述下筛框内,所述下筛网四周与所述下筛框固定连接,所述下筛网底面中心与所述振动装置连接;
所述上筛框设置于所述下框顶面,所述上筛框底面四角设有上筛框支撑杆,所述上筛框支撑杆与所述上筛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上筛框支撑杆贯穿所述下筛网,并插入所述上筛框套筒内,实现所述上筛框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上筛网设置于所述上筛框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杰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杺元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