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确定沉淀池的死角边坡的轮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预定填充角度和池底的斜坡的预定高度确定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轮廓;将与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四分之一对应的池壁等分成多个区段,在池壁与池底相交的底线上形成多个等分点;分别连接池底中心与多个等分点,在圆周的四分之一上形成多个圆周交点;测量多个等分点中的每一个与多个圆周交点中的对应一个之间的距离;从多个等分点中的每一个沿池壁垂直向上延伸出一对应距离,从而在池壁上形成与多个等分点对应的多个匹配点,基于预定填充角度确定对应距离的长度;分别连接多个匹配点与多个圆周交点形成多个连线,该多个连线组成死角边坡的轮廓。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contour of the dead angle slope of sedimenta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确定沉淀池的死角边坡的轮廓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确定沉淀池的死角边坡的轮廓的方法。
技术介绍
沉淀池(尤其是高密度沉淀池)是利用混凝剂及絮凝剂与原水中的杂质颗粒互相接触、吸附、沉淀,以达到泥水分离的建筑物。沉淀池澄清区池体结构一般为正方形结构,进入澄清区的污泥均匀沉降至池底,澄清区池底设置刮泥机,刮泥机以驱动轴为圆心,以刮臂为半径,在旋转的过程中将沉降至澄清区的污泥刮入污泥收集装置。然而,池底四角区域(简称“死角”)由于超出刮泥机的旋转半径,沉降至该区域的污泥无法进入刮泥机旋转半径区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的通常的做法是将该区域直接使用混凝土进行填充为一个斜坡,沉淀至该区域的污泥遇到斜坡后,滑落至设置于池体中间的刮泥机刮臂半径区域,最终进入污泥收集区域。但是目前对该斜坡的轮廓没有正解的确定方法,导致所建造的斜坡不能有效地实现污泥收集功能,有时会影响刮泥机的操作,影响工艺运行及设备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特提出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确定沉淀池的死角边坡的轮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基于预定填充角度和沉淀池的池底的斜坡的预定高度确定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轮廓,该圆周以池底中心为圆心,其中,预定填充角度是穿过沉淀池的池底中心的竖直平面与死角边坡相交所形成的第一交线相对于该竖直平面与死角边坡的底面相交所形成的第二交线的角度,其中,池底的斜坡的预定高度是该斜坡与死角边坡相交的交点距池底的竖直距离;b.将与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四分之一对应的池壁等分成多个区段,在池壁与池底相交的底线上形成多个等分点;c.分别连接池底中心与该多个等分点,在所述圆周的四分之一上形成多个圆周交点;d.测量多个等分点中的每一个与多个圆周交点中的对应一个之间的距离;e.从多个等分点中的每一个沿池壁垂直向上延伸出一对应距离,从而在池壁上形成与多个等分点对应的多个匹配点,基于预定填充角度确定该对应距离的长度;f.分别连接该多个匹配点与该多个圆周交点形成多个连线,该多个连线组成死角边坡的轮廓。优选地,步骤(a)包括:基于预定填充角度和沉淀池的池底的斜坡的预定高度确定沉淀池的澄清区内切圆半径与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半径之差,其中,澄清区内切圆半径以池底中心为圆心;基于该半径之差与澄清区内切圆半径确定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半径,从而确定出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轮廓。优选地,沉淀池的池底的斜坡的预定高度基于斜坡的预定斜度和所述斜坡在池底沿径向方向的延伸长度而确定。优选地,沉淀池的澄清区内切圆半径与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半径之差基于以下公式确定:a=h/tan(α),其中,a为沉淀池的澄清区内切圆半径与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半径之差,h为沉淀池的池底的斜坡的预定高度,α为预定填充角度。优选地,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半径基于以下公式确定:r=R-a,其中,r为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半径,R为澄清区内切圆半径,其为澄清区边长的一半。优选地,步骤(e)中对应距离的长度基于以下公式确定:c=l*tan(α),其中,c为对应距离的长度,l为在步骤(d)中测量的多个等分点中的每一个与多个圆周交点中的对应一个之间的距离,α为预定填充角度。优选地,在步骤(b)中形成的多个等分点的数量为10个。优选地,所述预定填充角度为55度。优选地,沉淀池的池底的斜坡的预定斜度为0.07。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沉淀池,其包括死角边坡,所述死角边坡的轮廓根据如上所述的方法确定。附图说明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目的可以得到更好地理解,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沉淀池的示意图。图3示出确定本专利技术的沉淀池的池底的斜坡的预定高度的示意图。图4示出确定本专利技术的沉淀池的池壁与池底相交的底线上的多个等分点的示意图。图5示出形成多个圆周交点的示意图。图6示出形成边坡轮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基本上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和功能的组成部分,并且将省略关于它们的重复描述。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文中的术语“向内”、“向外”、“内”、“外”、“内侧”、“外侧”是指相对于部件中心的范围,例如以中心轴线作为参照,内和内侧指更靠近或指向轴线的位置或取向,外和外侧指更远离轴线的方位或取向,而对于轴线上的各位置,向外或外侧是指更远离中心部位。术语“依次包括A、B、C等”仅指示所包括的部件A、B、C等的排列顺序,并不排除在A和B之间和/或B和C之间包括其它部件的可能性。下面,参照图1,其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确定沉淀池的死角边坡的轮廓流程图。本专利技术以高密度沉淀池为例进行说明,应当明白的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带刮泥机的任何方形沉淀池。在步骤101,基于预定填充角度和沉淀池的池底的斜坡的预定高度确定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轮廓。在图2中示出了预定填充角度α,该预定填充角度是预先设计好的(例如55度)。预定填充角度的定义如下:穿过沉淀池的池底中心的竖直平面S与死角边坡P相交所形成的第一交线L1相对于该竖直平面S与死角边坡P的底面相交所形成的第二交线L2的角度,如图2中所示。从图2中还可以看到位于沉淀池的池底的斜坡1和位于池底中心处的排污管2,该斜坡具有预定斜度β和在池底沿径向方向的延伸长度b(如图3所示)。位于沉淀池的四个角部的死角边坡的底面形成圆周C(如图4所示)的半径基于预定填充角度α和沉淀池的池底的斜坡的预定高度h来确定。该预定高度h基于斜坡的预定斜度(一般为0.07)和所述斜坡在池底沿径向方向的延伸长度b而确定,如图3所示。如图3所示,a为沉淀池的澄清区内切圆半径R(其为澄清区边长的一半,也是刮臂的旋转半径)与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半径r之差。基于公式a=h/tan(α)可以得到沉淀池的澄清区内切圆半径R与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半径r之差,进而,基于公式r=R-a可以得到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半径。如此确定的圆周半径与刮臂完全契合,避免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与刮泥机刮臂互相接触。接着,在步骤102,将与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四分之一对应的池壁等分成多个区段(如图4所示,示出等分10个区段,应明白的是,等分的区段越多,最后确定的轮廓越精确),在池壁与池底相交的底线上形成多个等分点A11、A12、A13、A14、A15、A16、A17、A18、A19;A21、A22、A23、A24、A25、A26、A27、A28、A29。然后,在步骤103,分别连接池底中心与该多个等分点,在所述圆周的四分之一上形成多个圆周交点B11、B12、B13、B14、B15、B16、B17、B18、B19;B21、B22、B23、B24、B25、B26、B27、B28、B29,如图5所示。在步骤104,测量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确定沉淀池的死角边坡的轮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a.基于预定填充角度和沉淀池的池底的斜坡的预定高度确定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轮廓,该圆周以池底中心为圆心,其中,预定填充角度是穿过沉淀池的池底中心的竖直平面与死角边坡相交所形成的第一交线相对于该竖直平面与死角边坡的底面相交所形成的第二交线的角度,其中,池底的斜坡的预定高度是该斜坡与死角边坡相交的交点距池底的竖直距离;/nb.将与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四分之一对应的池壁等分成多个区段,在池壁与池底相交的底线上形成多个等分点;/nc.分别连接池底中心与该多个等分点,在所述圆周的四分之一上形成多个圆周交点;/nd.测量多个等分点中的每一个与多个圆周交点中的对应一个之间的距离;/ne.从多个等分点中的每一个沿池壁垂直向上延伸出一对应距离,从而在池壁上形成与多个等分点对应的多个匹配点,基于预定填充角度确定该对应距离的长度;/nf.分别连接该多个匹配点与该多个圆周交点形成多个连线,该多个连线组成死角边坡的轮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沉淀池的死角边坡的轮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基于预定填充角度和沉淀池的池底的斜坡的预定高度确定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轮廓,该圆周以池底中心为圆心,其中,预定填充角度是穿过沉淀池的池底中心的竖直平面与死角边坡相交所形成的第一交线相对于该竖直平面与死角边坡的底面相交所形成的第二交线的角度,其中,池底的斜坡的预定高度是该斜坡与死角边坡相交的交点距池底的竖直距离;
b.将与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四分之一对应的池壁等分成多个区段,在池壁与池底相交的底线上形成多个等分点;
c.分别连接池底中心与该多个等分点,在所述圆周的四分之一上形成多个圆周交点;
d.测量多个等分点中的每一个与多个圆周交点中的对应一个之间的距离;
e.从多个等分点中的每一个沿池壁垂直向上延伸出一对应距离,从而在池壁上形成与多个等分点对应的多个匹配点,基于预定填充角度确定该对应距离的长度;
f.分别连接该多个匹配点与该多个圆周交点形成多个连线,该多个连线组成死角边坡的轮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括:
基于预定填充角度和沉淀池的池底的斜坡的预定高度确定沉淀池的澄清区内切圆半径与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半径之差,其中,澄清区内切圆半径以池底中心为圆心;
基于该半径之差与澄清区内切圆半径确定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半径,从而确定出死角边坡的底面所形成的圆周的轮廓。
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彦琼,于立新,李会海,周夏海,洪伟辰,
申请(专利权)人: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