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形电极片及盆底肌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9951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旋形电极片,包括用于盆贴覆于盆底肌康复装置外壁上的电极片本体,电极片本体镶嵌于盆底肌康复装置的壳体上;所述电极片本体包括片身与若干凸起,所述片身为具有弧度的长条状金属片;所述电极片本体接收盆底肌康复装置发送的指令或将采集的信号反馈给盆底肌康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盆底肌康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螺旋形电极片为具有弧度的长条形金属片并通过端部的凸起与盆底肌康复装置建立连接,若干螺旋形电极片镶嵌于壳体的外壁上,对盆底肌进行多维度刺激或采集,覆盖轴向、径向以及周向,无需人为调整方向与深浅,有助于达到智能、均匀、全方位锻炼康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形电极片及盆底肌康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盆底肌康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形电极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盆底肌康复电极主要分为圆环形电极与基础型电极,但是圆环形电极与基础性电极均存在刺激维度单一、覆盖面积小、单次刺激区域固定的缺陷。电极分为正负两片,产生的脉冲电流在正负电极之间流动,可以看到,电流流动的方向单一,圆环形电极产生的电流为探头的轴向,基础型电极产生的电流为探头的周向,维度单一且覆盖的面积有限。此外,在刺激过程中,用户往往不会主动改变电极位置,从而导致局部刺激过久而其他区域刺激弱的问题,不利于整体同步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旋形电极片。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螺旋形的电极片,并将螺旋形电极片镶嵌在壳体的外壁上,以提升电流刺激维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旋形电极片,包括用于贴覆于盆底肌康复装置外壁上的电极片本体,所述电极片本体镶嵌于盆底肌康复装置的壳体上;所述电极片本体包括片身与若干凸起,所述片身与若干凸起一体成型,所述片身为具有弧度的长条状金属片;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片身的端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电极片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凸起与盆底肌康复装置建立连接,所述电极片本体接收盆底肌康复装置发送的指令或将采集的信号反馈给盆底肌康复装置。优选地,所述凸起还包括第二凸起与第三凸起,所述片身的侧边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三凸起用于将所述电极片本体固定于盆底肌康复装置内。优选地,所述片身包括同心的螺旋形金属片。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片身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凸起或第三凸起的厚度小于所述片身的厚度,所述第二凸起或第三凸起的端面与所述片身的弧形面共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盆底肌康复装置,包括康复装置本体,所述康复装置本体包括壳体、主控板、电源组件、若干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本体,所述壳体外形匹配待康复部位,所述主控板集成并密封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源组件用于给所述主控板提供电源,若干所述电极片本体装嵌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并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电极片本体接触盆底肌肌肉,所述电极片本体包括采集电极片与刺激电极片,所述采集电极片与刺激电极片分别用于采集或刺激盆底肌肌肉;所述采集电极片采集盆底肌在放松或收缩时产生的肌力信号并将采集的肌力信号反馈给所述主控板;所述主控板根据接收的肌电信号发送刺激指令给所述刺激电极片,以使得所述刺激电极片对盆底肌肌肉进行刺激。优选地,所述电极片本体与壳体的横截面形成的夹角范围为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89度。优选地,所述电极片本体还包括参考电极片,所述参考电极片与所述采集电极片相邻设置,所述参考电极用于盆底肌电采集的校准。优选地,所述参考电极片与所述采集电极片、刺激电极片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并与所述主控板连接。优选地,所述参考电极片设置于所述壳体一端的外壁上。优选地,所述康复装置本体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与加热件,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加热件分别连接所述主控板,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极片本体的温度,所述加热件用于给所述电极片本体进行加热;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阈值范围时,所述主控板发送停止加热指令给所述加热件,以使得所述电极片本体保持在所述设定温度阈值范围内。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形电极片以及盆底肌康复装置,该螺旋形电极片为具有弧度的长条形金属片并通过端部的凸起与盆底肌康复装置建立连接,若干螺旋形电极片镶嵌于壳体的外壁上,对盆底肌进行多维度刺激或采集,覆盖轴向、径向以及周向,无需人为调整方向与深浅,有助于达到智能、均匀、全方位锻炼康复的效果;避免单次使用时存在的刺激维度单一、刺激区域小以及刺激区域固定问题的发生;另外,通过设置参考电极以提高采集信号的精准度。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螺旋形电极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螺旋形电极片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螺旋形电极片与壳体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装置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装置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装置的爆炸图;图7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装置的局部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装置的另一个局部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装置的另一个立体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装置的包括参考电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康复装置本体,110、电极片本体,101、片身,102、第二凸起,103、第三凸起,104、第一凸起,111、刺激电极片,112、采集电极片,114、参考电极,120、主控板,121、开关键,130、电源组件,140、壳体,141、硅胶,142、手柄盖,143、连接件,144、第一固定凸台,145、第二固定凸台,146、第三固定凸台,147、壳体的横截面,150、充电柱,160、手柄,170、电极板,171、弹性柱,172、固定板,173、固定孔,174、固定栓,175、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旋形电极片,如图1-3所示,包括用于贴覆于盆底肌康复装置外壁上的电极片本体110,所述电极片本体110镶嵌于盆底肌康复装置的壳体140上;所述电极片本体110包括片身101与若干凸起,所述片身101与若干凸起一体成型,所述片身101为具有弧度的长条状金属片;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104,所述第一凸起104位于所述片身101的端部,所述片身101的端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凸起104;所述电极片本体110通过所述第一凸起104与盆底肌康复装置建立连接,所述电极片本体110接收盆底肌康复装置发送的指令或将采集的信号反馈给盆底肌康复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盆底肌康复装置的壳体140为圆柱形结构,电极片本体110镶嵌于壳体140的外壁上,优选的,电极片本体110与壳体140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壳体140为通过注塑的方式成型而电极片本体110为金属材质在注塑之前已成型。电极片本体110的两端设置于壳体140的两端,电极片本体110的一端包括第一凸起,第一凸起104起设置于电极片本体110的端部,电极片本体110通过第一凸起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形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贴覆于盆底肌康复装置外壁上的电极片本体,所述电极片本体镶嵌于盆底肌康复装置的壳体上;所述电极片本体包括片身与若干凸起,所述片身与若干凸起一体成型,所述片身为具有弧度的长条状金属片;/n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片身的端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电极片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凸起与盆底肌康复装置建立连接,所述电极片本体接收盆底肌康复装置发送的指令或将采集的信号反馈给盆底肌康复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形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贴覆于盆底肌康复装置外壁上的电极片本体,所述电极片本体镶嵌于盆底肌康复装置的壳体上;所述电极片本体包括片身与若干凸起,所述片身与若干凸起一体成型,所述片身为具有弧度的长条状金属片;
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片身的端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电极片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凸起与盆底肌康复装置建立连接,所述电极片本体接收盆底肌康复装置发送的指令或将采集的信号反馈给盆底肌康复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形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还包括第二凸起与第三凸起,所述片身的侧边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三凸起用于将所述电极片本体固定于盆底肌康复装置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形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身包括同心的螺旋形金属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旋形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片身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凸起或第三凸起的厚度小于所述片身的厚度,所述第二凸起或第三凸起的端面与所述片身的弧形面共面。


5.一种盆底肌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康复装置本体,所述康复装置本体包括壳体、主控板、电源组件、若干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本体,所述壳体外形匹配待康复部位,所述主控板集成并密封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源组件用于给所述主控板提供电源,若干所述电极片本体装嵌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并与所述主控板连接;
所述电极片本体接触盆底肌肌肉,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君蔡黎明张媛媛于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