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73860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农药组合物由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配置而成:活性成分25‑45%,木质素分散剂2.5‑4.5%,聚乙烯醇0.2‑2.5%,消泡剂0.1‑0.23%,溶剂补足至100%;活性成分包括己唑醇和噻呋酰胺,己唑醇和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为1:20‑1:0.5;聚乙烯醇为医药级聚乙烯醇。医药级聚乙烯醇的加入使活性成分不易粘聚,提高了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并使制得的农药组合物更加稳定。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溶剂a与活性成分预配,溶剂b与木质素分散剂和聚乙烯醇混合形成分散体系,使活性成分在高速剪切下均匀稳定的分散于本配方体系中。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与水复配后作用于水稻等农作物,能够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使农作物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组合物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能否安全生产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水稻在生产的过程中常受多种因素的干扰,例如:温度、光照、营养、病虫草害等,其中,水稻纹枯病是导致水稻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水稻的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主要在水稻分蘖末期和起穗末期侵染水稻基部叶鞘,形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使水稻叶片干枯、茎秆易折,最终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是控制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手段。目前,井冈霉素等常用化学杀菌剂一直是控制水稻纹枯病的重要药剂,但长期大量施用单组分杀菌剂存在抗药性的风险。在中国的一些地区,随着用药量和用药次数的增加,防治效果已经开始下降;在欧盟一些国家,更是将井冈霉素等常用化学杀菌剂视为具有风险的药物也开始限用。因此,探寻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新方法刻不容缓。公开号为CN201010208243.6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噻呋酰胺和己唑醇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它包括常用助剂、噻呋酰胺和己唑醇,噻呋酰胺与己唑醇的重量份数比为24∶1~1∶1,噻呋酰胺与己唑醇重量总和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80%。上述专利技术适用于防治农业上的植物病害,尤其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且防治效果比单组分杀菌剂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但是,由于噻呋酰胺和已唑醇在水中的溶解性低且分散性较差,两者制得的农药组合物悬浮液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后易出现析水、结块、分层等现象,且不易摇匀,在使用时杀菌效果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具有性能稳定、分散性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由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配置而成:活性成分25-45%,木质素分散剂2.5-4.5%,聚乙烯醇0.2-2.5%,消泡剂0.1-0.23%,溶剂补足至100%;所述活性成分包括己唑醇和噻呋酰胺,所述己唑醇和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为1:20-1:0.5;所述聚乙烯醇为医药级聚乙烯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农药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包括噻呋酰胺和己唑醇,噻呋酰胺能够有效抑制琥珀酸去氢酶的产生,琥珀酸去氢酶是连接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的枢纽之一,为真核细胞线粒体和多种原核细胞需氧和产能的呼吸链提供电子,噻呋酰胺通过对琥珀酸去氢酶的抑制作用可减缓病菌的分裂并致使病菌死亡;己唑醇能够破坏和阻止病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麦角淄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从而使病菌死亡,其与噻呋酰胺相互配合,起到预防和治疗纹枯病的作用,且相较于单组分杀菌剂,杀菌效果显著增强。木质素分散剂在体系中能够黏附于活性成分的表面,使噻呋酰胺和己唑醇不易发生絮凝,更好的分散于体系中发挥灭菌作用。聚乙烯醇选用医药级聚乙烯醇,医药级聚乙烯醇是一种安全的高分子有机物,水溶性高,粘度低,其添加于本专利技术配方中能够于溶剂中形成一定的三维结构,配合木质素分散剂使用,将体系中的活性成分微粒间隔开,使得剪切分散均匀的活性成分不易发生粘聚,减弱了活性成分在存储过程中的沉降和分层现象,提高本专利技术农药组合物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使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农药组合物更好的分散于水中,方便农药组合物投入使用并保证杀菌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由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配置而成:活性成分25-35%,木质素分散剂3-3.5%,聚乙烯醇0.5-1.5%,消泡剂0.1-0.23%,溶剂补足至10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的各组分作进一步优化,以保证制得的农药组合物具有更优的分散性和更稳定的杀菌性能。作为优选,所述己唑醇与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为1:8-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己唑醇和噻呋酰胺配合使用,对造成纹枯病的病菌进行消杀,将两者的重量比控制在1:8-1:1之间,能够保证本专利技术配置的农药组合物具有更优的杀菌效果。作为优选,所述聚乙烯醇为聚乙烯醇EG-05P和聚乙烯醇EG-05中任意一个或多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药级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低则水溶性好、粘度小,聚乙烯醇EG-05P和聚乙烯醇EG-05均为优质医药级聚乙烯醇,适用于做药物辅料,两者添加于本专利技术配方体系中能够于溶剂中形成三维分散结构,配合木质素分散剂对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使活性成分之间不易粘聚沉降。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的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溶剂分为溶剂a和溶剂b;2)混合活性成分和溶剂a,搅拌均匀后,制得混合液a;3)混合木质素分散剂、聚乙烯醇、消泡剂、溶剂b,剪切至均匀,制得混合液b;4)向混合液b中倒入混合液a,3000-3500r/min转速下混合均匀,制得成品液;5)将成品液砂磨,制得农药组合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溶剂分为溶剂a和溶剂b,溶剂a与活性成分进行预配,实现活性成分的初步分散,以提高成品中活性成分的分散性。木质素分散剂和聚乙烯醇溶解于溶剂b中,于溶剂b中形成三维结构和分散体系,使混合液a和混合液b混合时,活性成分能够与木质素分散剂结合,并在高速的剪切力的作用下均匀分散于本配方体系中,不易相互粘聚沉降。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活性成分与溶剂的重量比为1:1-1:1.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2)为预配置环节,控制溶剂的量等于或稍多于活性成分的量,能够实现对活性成分的初步分散;同时,保证溶剂b的量足够,使木质素分散剂、聚乙烯醇、消泡剂充分溶解于溶剂b中。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的农药组合物的应用,所述农药组合物与水复配后,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配置的农药组合物与水复配时,更易分散于水中,使得配置的杀菌液质地均匀,杀菌性能稳定;其作用于水稻,能够对水稻的纹枯病致病病菌进行有效防治,使水稻等农作物正常生产。作为优选,所述农药组合物与水按体积比1:2000复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农药组合物与水按照1:2000的体积比复配后施用于水稻,这一复配比的设置即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剂量,又能够保证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作为优选,向农作物多次施用所述农药组合物,使用间隔不大于十天,且初次施用于水稻幼苗期或发病初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稻的幼苗期施用本专利技术农药组合物,能够及时消杀相关病菌,并于水稻的茎秆和叶鞘等部位形成保护层,使其不易感染病菌,以降低水稻等农作物纹枯病的发生率;在水稻的发病初期使用本专利技术农药组合物能够对病菌进行消杀,防止纹枯病大范围爆发。本专利技术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有效作用期为十天,在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配置而成:活性成分25-45%,木质素分散剂2.5-4.5%,聚乙烯醇0.2-2.5%,消泡剂0.1-0.23%,溶剂补足100%;所述活性成分包括己唑醇和噻呋酰胺,所述己唑醇和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为1:20-1:0.5;所述聚乙烯醇为医药级聚乙烯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配置而成:活性成分25-45%,木质素分散剂2.5-4.5%,聚乙烯醇0.2-2.5%,消泡剂0.1-0.23%,溶剂补足100%;所述活性成分包括己唑醇和噻呋酰胺,所述己唑醇和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为1:20-1:0.5;所述聚乙烯醇为医药级聚乙烯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配置而成:活性成分25-35%,木质素分散剂3-3.5%,聚乙烯醇0.5-1.5%,消泡剂0.1-0.23%,溶剂补足至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己唑醇与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为1:8-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为聚乙烯醇EG-05P和聚乙烯醇EG-05中任意一个或多个。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雨王从爱王蕾王翔刘会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碧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