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51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包括静端组件、动端组件、开关防护箱和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于开关防护箱内,所述静端组件设于开关防护箱内,所述动端组件贯穿限位组件设于开关防护箱的内部,所述静端组件包括静触头、静触头支撑件、动触头挡片和挡块,所述静触头支撑件设于开关防护箱上,所述静触头设于静触头支撑件上,所述动触头挡片设于开关防护箱内部上侧壁上,所述挡块设于动触头挡片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负荷隔离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提高隔离开关触头压力,提高隔离开关的热稳定性和动稳定性,从而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
本技术属于负荷隔离开关
,具体是指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
技术介绍
隔离开关是电力系统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常用电气设备,它可以起到隔离电源、倒闸操作的作用,隔离开关应能满足良好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接触性能的要求,特别是在在隔离开关闭合时的触头接触压力应能满足要求,现有技术中,常常由于隔离开关触头压力不均而导致接触电阻增大,造成导电回路触头发热使触头熔焊,制约隔离开关的热稳定性,且隔离开关接触时由于电流线收缩会在接触区域产生电动斥力,对隔离开关动稳定性产生很大的破坏,致使隔离开关失效,直接影响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技术提供了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提高隔离开关触头压力,提高隔离开关的热稳定性和动稳定性,从而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包括静端组件、动端组件、开关防护箱和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于开关防护箱内,所述静端组件设于开关防护箱内,所述动端组件贯穿限位组件设于开关防护箱的内部,所述静端组件包括静触头、静触头支撑件、动触头挡片和挡块,所述静触头支撑件设于开关防护箱上,所述静触头设于静触头支撑件上,所述动触头挡片设于开关防护箱内部上侧壁上,所述挡块设于动触头挡片上,所述开关防护箱起到保护作用,所述限位组件起到限位作用,所述静触头支撑件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动触头挡片起到定位作用,所述挡块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动端组件包括动触片、旋转调节键、旋转轴、前端限位板、后端限位板、弹簧限位板和支撑弹簧,所述旋转调节键设于开关防护箱上,所述旋转轴插拔设于旋转调节键上,所述前端限位板设于旋转轴上,所述后端限位板设于旋转轴上,所述弹簧限位板设于旋转轴上,所述支撑弹簧设于旋转轴上,所述动触片设于旋转轴上,所述弹簧限位板设于支撑弹簧和后端限位板之间,所述后端限位板设于前端限位板和弹簧限位板之间,所述动触片设于前端限位板和后端限位板之间,所述动触片呈长方体设置,所述旋转调节键起到调节作用,所述前端限位板、后端限位板和弹簧限位板起到限位作用,所述支撑弹簧起到复位作用。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挡板一、挡板二和挡板三,所述挡板一设于开关防护箱内,所述挡板二设于开关防护箱内,所述挡板三设于开关防护箱内,所述挡板一设于挡板二和挡板三之间,所述挡板一设于后端限位板和挡板二之间,所述挡板三设于弹簧限位板和挡板二之间,所述挡板一、挡板二和挡板三起到阻挡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前端限位板呈圆形板状设置,所述后端限位板呈圆形板状设置,所述前端限位板的直径大于后端限位板的直径,所述弹簧限位板呈圆形板状设置,所述后端限位板的直径大于弹簧限位板的直径,所述支撑弹簧采用变径弹簧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开关防护箱呈中空型长方体设置,所述挡板一呈长方体板状设置,所述挡板一的横截面与开关防护箱的内部横截面相同,所述挡板二呈长方体板状设置,所述挡板二的横截面与开关防护箱的内部横截面相同,所述挡板三呈长方体板状设置,所述挡板三的横截面与开关防护箱的内部横截面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动触头挡片呈L型设置,所述挡块与所述动触头挡片呈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静触头支撑件设有两组且两组静触头支撑件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静触头设有两组,所述静触头呈J型设置,所述两组静触头呈中心对称设置。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了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提高隔离开关触头压力,提高隔离开关的热稳定性和动稳定性,从而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的断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的通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静端组件,2、动端组件,3、开关防护箱,4、限位组件,5、静触头,6、静触头支撑件,7、动触头挡片,8、挡块,9,动触片,10、旋转调节键,11、旋转轴,12、前端限位板,13、后端限位板,14、弹簧限位板,15、支撑弹簧,16、挡板一,17、挡板二,18、挡板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特征或连接关系没有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均为采用的现有技术。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包括静端组件1、动端组件2、开关防护箱3和限位组件4,所述限位组件4设于开关防护箱3内,所述静端组件1设于开关防护箱3内,所述动端组件2贯穿限位组件4设于开关防护箱3的内部,所述静端组件1包括静触头5、静触头支撑件6、动触头挡片7和挡块8,所述静触头支撑件6设于开关防护箱3上,所述静触头5设于静触头支撑件6上,所述动触头挡片7设于开关防护箱3内部上侧壁上,所述挡块8设于动触头挡片7上。所述动端组件2包括动触片9、旋转调节键10、旋转轴11、前端限位板12、后端限位板13、弹簧限位板14和支撑弹簧15,所述旋转调节键10设于开关防护箱3上,所述旋转轴11插拔设于旋转调节键10上,所述前端限位板12设于旋转轴11上,所述后端限位板13设于旋转轴11上,所述弹簧限位板14设于旋转轴11上,所述支撑弹簧15设于旋转轴11上,所述动触片9设于旋转轴11上,所述弹簧限位板14设于支撑弹簧15和后端限位板13之间,所述后端限位板13设于前端限位板12和弹簧限位板14之间,所述动触片9设于前端限位板12和后端限位板13之间,所述动触片9呈长方体设置。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挡板一16、挡板二17和挡板三18,所述挡板一16设于开关防护箱3内,所述挡板二17设于开关防护箱3内,所述挡板三18设于开关防护箱3内,所述挡板一16设于挡板二17和挡板三18之间,所述挡板一16设于后端限位板13和挡板二17之间,所述挡板三18设于弹簧限位板14和挡板二17之间。所述前端限位板12呈圆形板状设置,所述后端限位板13呈圆形板状设置,所述前端限位板12的直径大于后端限位板13的直径,所述弹簧限位板14呈圆形板状设置,所述后端限位板13的直径大于弹簧限位板14的直径,所述支撑弹簧15采用变径弹簧设置。所述开关防护箱3呈中空型长方体设置,所述挡板一16呈长方体板状设置,所述挡板一16的横截面与开关防护箱3的内部横截面相同,所述挡板二17呈长方体板状设置,所述挡板二17的横截面与开关防护箱3的内部横截面相同,所述挡板三18呈长方体板状设置,所述挡板三18的横截面与开关防护箱3的内部横截面相同。所述动触头挡片7呈L型设置,所述挡块8与所述动触头挡片7呈垂直设置。所述静触头支撑件6设有两组且两组静触头支撑件6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静触头5设有两组,所述静触头5呈J型设置,所述两组静触头5呈中心对称设置。具体使用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用手捏住旋转调节键10并超开关防护箱3方向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静端组件、动端组件、开关防护箱和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于开关防护箱内,所述静端组件设于开关防护箱内,所述动端组件贯穿限位组件设于开关防护箱的内部,所述静端组件包括静触头、静触头支撑件、动触头挡片和挡块,所述静触头支撑件设于开关防护箱上,所述静触头设于静触头支撑件上,所述动触头挡片设于开关防护箱内部上侧壁上,所述挡块设于动触头挡片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静端组件、动端组件、开关防护箱和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于开关防护箱内,所述静端组件设于开关防护箱内,所述动端组件贯穿限位组件设于开关防护箱的内部,所述静端组件包括静触头、静触头支撑件、动触头挡片和挡块,所述静触头支撑件设于开关防护箱上,所述静触头设于静触头支撑件上,所述动触头挡片设于开关防护箱内部上侧壁上,所述挡块设于动触头挡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端组件包括动触片、旋转调节键、旋转轴、前端限位板、后端限位板、弹簧限位板和支撑弹簧,所述旋转调节键设于开关防护箱上,所述旋转轴插拔设于旋转调节键上,所述前端限位板设于旋转轴上,所述后端限位板设于旋转轴上,所述弹簧限位板设于旋转轴上,所述支撑弹簧设于旋转轴上,所述动触片设于旋转轴上,所述弹簧限位板设于支撑弹簧和后端限位板之间,所述后端限位板设于前端限位板和弹簧限位板之间,所述动触片设于前端限位板和后端限位板之间,所述动触片呈长方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负荷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挡板一、挡板二和挡板三,所述挡板一设于开关防护箱内,所述挡板二设于开关防护箱内,所述挡板三设于开关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瑞忠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通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