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379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包括电源模块、通信模块、定位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地表监测装置以及地下监测装置;所述地表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柱以及摄像装置,所述监测柱的中部设置有透明窗,所述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透明窗的内部;所述电源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以及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均设置在所述监测柱上;所述地下监测装置包括定位块以及震动传感器,所述震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定位块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电缆的情况,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缩短了故障的响应时间,提高了运维效率,有效地保证了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配电网使用电力电缆的面积越来越广,但是直埋电缆在城市道路改造、市政建设施工和铁路施工过程中容易被暴力破坏,造成毁坏,严重危及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而外力破坏是造成电缆故障的主要原因。目前的监测技术最主要靠人力到现场监察判断,但是这样的方式会增加一线工作人员的负担,而且电缆外力破坏故障响应时间过长,电缆安全运维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工作负担大,响应时间长以及安全运维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时监测电缆的情况,当有破坏事件发生时可以及时将情况传递给工作人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缩短了故障的响应时间,提高了运维效率,有效地保证了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包括电源模块、通信模块、定位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地表监测装置以及地下监测装置;所述地表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柱以及摄像装置,所述监测柱的中部设置有透明窗,所述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透明窗的内部;所述电源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以及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均设置在所述监测柱上;所述地下监测装置包括定位块以及震动传感器,所述震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定位块的内部;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定位模块、所述摄像装置以及所述震动传感器均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本技术通过埋在地下的定位块上的震动传感器感应电缆周围的情况,当有野蛮施工事件发生导致电缆受破坏时,震动传感器将信息传递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将信息以及摄像装置拍摄的内容传递到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及时提醒相应工作人员现场的情况,不需要工作人员现场监测便能了解现场情况,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缩短了故障的响应时间,提高了运维效率,有效地保证了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蓄电池以及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监测柱的上方,所述蓄电池设置在监测柱的内部,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节能环保,而且还节省了运维成本。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包括无线发射装置,所述无线发射装置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能够将现场信息通过无线发射装置发射到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上,更加方便快捷,能够实时进行监测。进一步的,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上搭载有受破坏预警程序,在没有接收到震动波时,震动传感器的开关成闭合导通状态,输出端输出低电平,而在接收到震动波时,震动开关瞬间断开,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使单片机中的输入输出引脚短接导通,导致输入由低电平变成高电平输入产生中断,触发受破坏预警程序运作,单片机通过串口传输外力破坏信息给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确认的预警信息到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进一步的,所述受破坏预警程序为:先受输入的预警引脚触发,然后启动误触发程序,即延时30秒再检测预警引脚电平状态,若是高电平则确认为是发生破坏事件,若是低电平则确认为是不发生破坏事件,可以不触发预警信息;若是确认为发生破坏事件,则将预置的预警状态信息(包含设备ID信息以及预警状态标识位),通过单片机串口传输给无线通信模块。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柱包括柱体、支撑架以及地桩,所述地桩设置在所述柱体的下方,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柱体上,提高了整个监测柱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地桩为圆锥状,所述地桩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根凸起柱,提高整体稳定性,防止被破坏。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凹字型,所述定位块的侧面设置有若干根凸起锥,提高稳定性,防止误触发。进一步的,所述震动传感器为常闭型震动传感器,常闭型震动传感器模用于检测周围的电缆是否受到外力破坏,用于监测周围例如挖土机或者打桩机长期工作所产生的震动波,监测震动波的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柱上设置有蜂鸣器以及警示灯,所述蜂鸣器以及所述警示灯均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可以更好地发出报警信息。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的材质为不锈钢,防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实时监测电缆的情况,不需要工作人员现场监测便能了解现场情况,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缩短了故障的响应时间,提高了运维效率,有效地保证了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的监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的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柱体;2、支撑架;3、地桩;4、凸起柱;5、透明窗;6、定位块;7、凸起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包括:如图1所示,一种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包括电源模块、通信模块、定位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地表监测装置以及地下监测装置;地表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柱以及摄像装置,监测柱的中部设置有透明窗5,摄像装置设置在透明窗5的内部;电源模块、通信模块以及中央处理模块均设置在监测柱上;地下监测装置包括定位块6以及震动传感器,震动传感器设置在定位块6的内部;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定位模块、摄像装置以及震动传感器均与中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本技术通过埋在地下的定位块6上的震动传感器感应电缆周围的情况,当有野蛮施工事件发生导致电缆受破坏时,震动传感器将信息传递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将信息以及摄像装置拍摄的内容传递到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及时提醒相应工作人员现场的情况,不需要工作人员现场监测便能了解现场情况,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缩短了故障的响应时间,提高了运维效率,有效地保证了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包括蓄电池以及太阳能板,太阳能板设置在监测柱的上方,蓄电池设置在监测柱的内部,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蓄电池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节能环保,而且还节省了运维成本。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模块包括无线发射装置,无线发射装置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能够将现场信息通过无线发射装置发射到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上,更加方便快捷,能够实时进行监测。在本实施例中,中央处理模块包括单片机,单片机上搭载有受破坏预警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通信模块、定位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地表监测装置以及地下监测装置;所述地表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柱以及摄像装置,所述监测柱的中部设置有透明窗,所述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透明窗的内部;所述电源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以及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均设置在所述监测柱上;所述地下监测装置包括定位块以及震动传感器,所述震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定位块的内部;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定位模块、所述摄像装置以及所述震动传感器均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通信模块、定位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地表监测装置以及地下监测装置;所述地表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柱以及摄像装置,所述监测柱的中部设置有透明窗,所述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透明窗的内部;所述电源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以及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均设置在所述监测柱上;所述地下监测装置包括定位块以及震动传感器,所述震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定位块的内部;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定位模块、所述摄像装置以及所述震动传感器均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蓄电池以及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监测柱的上方,所述蓄电池设置在监测柱的内部,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无线发射装置,所述无线发射装置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颖辉罗阳邓桂敏陈志成陆新永罗桂领汪涛邓海平何智祥冼伟镜黄志恒陈志敏朱性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