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宜宾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电网避雷器用警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373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网避雷器用警示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上壁和下壁均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电性触片,所述壳体左右壁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柱,所述壳体上壁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支撑端内滑动安装有从动螺纹杆,所述从动螺纹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均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螺纹套上均安装有警示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雷击时电极与避雷器之间形成的电弧具有极高的能量,支撑柱会将熔化,压缩弹簧恢复原长,电性触片合在一起,打开控制器,螺纹套带动警示灯上下移动,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网避雷器用警示器
本技术涉及电网维护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网避雷器用警示器。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电能越来越成为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这就对电网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电网中给城市用户端输送电能的是配电网络,其电压等级一般为10kV及35kV,因为电压等级低所以其防雷水平不高,极易遭受雷电灾害造成配网供电终端,影响供电可靠性。在国内配网防雷措施中,使用最广泛和最有效的是在配电网中加装金属氧化锌避雷器。金属氧化锌避雷器的加装大大降低了配电线路中的雷击跳闸率,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但是近些年在广东地区雷击事故排查中发现金属氧化锌避雷器故障率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除金属氧化锌避雷器本身生产质量存在问题外,还大量存在金属氧化锌避雷器接地电阻过高;接地引线过长;无间隙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因两端持续承受工频电压导致的老化;应用较为广泛的环形电极带外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容易遭受鸟致的单相接地。并且雷击氧化锌避雷器时,压敏电阻一旦失效会直接导致配电线路单相接地。因此,基于上述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存在的问题,清华大学与俄罗斯某避雷器研制单位联合推出了新型避雷器i10(以下简称避雷器)。这种避雷器可以免接地,解决了金属氧化锌避雷器中因接地引起的配电线路事故,并且在山区接地电阻(130Ω)过高的地方,该避雷器能够有效的防范金属氧化锌避雷器所不能防止的反击事故。并且只需要几个螺母便可以完成安装,且不必在每基杆塔安装一组,在雷害最严重的地方只需每三基杆塔安装一组新型避雷器,大大减少了劳动量,降低了人工成本。避雷器由避雷器主体、导线线夹及指示器组成。其中指示器为选配配件,指示避雷器的淬火过程。避雷器首端为一个低压电极,和线路侧的高压电极共同形成一段空气绝缘间隙;中间为一段多室系统与玻璃纤维组成的吹弧结构,该结构为避雷器主要组成部分。多室系统(MCS)是由相当数目的钢珠型电极组成,钢珠电极安装在一个玻璃钢外包硅橡胶的支架上;末端为安装固定点,可以直接安装在带有金属横担的水泥杆或绝缘子根部。指示器由端部玻璃指示器和伸出电极组成。指示器为一次性指示结构。当避雷器动作后,由于指示器与避雷器本体放电产生电弧,高温电弧使玻璃指示器破裂,达到指示效果,方便电网运维人员巡查时对雷击点进行故障排查。但是,目前指示器所采用的玻璃指示器为一整体结构的护套,在发生雷击时电极与避雷器之间形成的电弧具有极高的能量,时常发生玻璃指示器只被击穿而不破碎的现象,对后期排查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网避雷器用警示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网避雷器用警示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上壁和下壁均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电性触片,所述壳体左右壁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柱,所述壳体上壁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壳体上壁连接有上螺纹杆,所述壳体内底壁左端转动安装有下螺纹杆,所述上螺纹杆和下螺纹杆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壳体底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端,所述支撑端内转动安装有从动螺纹杆,所述从动螺纹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均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壳体左、右内壁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座,所述滑座的内侧端均连接有带动杆,所述上螺纹杆和下螺纹杆上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带动杆均和滑座连接,所述螺纹套上均安装有警示灯。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为米字形,且支撑柱的短端均和电性触片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前壁设有两个矩形通孔。优选的,所述滑槽和滑座的大小适配。优选的,所述卡槽和卡块的大小适配。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内径均大于上螺纹杆和下螺纹杆的外径。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为可熔性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雷击时电极与避雷器之间形成的电弧具有极高的能量,支撑柱会将熔化,压缩弹簧恢复原长,电性触片合在一起,将控制器打开。2,本技术通过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上螺纹杆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带动带动杆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带动下螺纹杆转动,滑座在滑槽内滑动,在滑座的带动下,螺纹套在上螺纹杆和下螺纹杆上下移动,带动警示灯上下移动,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压缩弹簧和电性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中标号:1壳体、2压缩弹簧、3电性触片、4卡槽、5卡块、6支撑柱、7电机、8上螺纹杆、9下螺纹杆、10第一锥齿轮、13支撑杆、14支撑端、15从动螺纹杆、16第二锥齿轮、17滑槽、18滑座、19带动杆、20螺纹套、21警示灯、2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电网避雷器用警示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上壁和下壁均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2,所述压缩弹簧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电性触片3,所述壳体1左右壁均设有卡槽4,所述卡槽4内均滑动安装有卡块5,两个所述卡块5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柱6,所述壳体1上壁固定安装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壳体1上壁连接有上螺纹杆8,所述壳体1内底壁左端转动安装有下螺纹杆9,所述上螺纹杆8和下螺纹杆9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0,所述壳体1底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端14,所述支撑端14内转动安装有从动螺纹杆15,所述从动螺纹杆1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6,第一锥齿轮10均和第二锥齿轮16啮合,所述壳体1左、右内壁均设有滑槽17,所述滑槽17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座18,所述滑座18的内侧端均连接有带动杆19,所述上螺纹杆8和下螺纹杆9上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20,所述带动杆19均和滑座18连接,所述螺纹套20上均安装有警示灯21,支撑柱6为米字形,且支撑柱6的短端均和电性触片3连接,壳体1前壁设有两个矩形的通孔22,滑槽17和滑座18的大小适配,卡槽4和卡块5的大小适配,螺纹套20的内径均大于上螺纹杆8和下螺纹杆9的外径。工作原理:在使用,当发生雷击时电极与避雷器之间形成的电弧具有极高的能量,支撑柱3会将熔化,压缩弹簧2恢复原长,电性触片3合在一起,打开控制器,控制器打开电机7,电机7的输出端带动上螺纹杆8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10转动,第一锥齿轮10和第二锥齿轮16啮合,带动带动杆15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10和第二锥齿轮16啮合,带动下螺纹杆9转动,滑座18在滑槽17内滑动,在滑座18的带动下,螺纹套20在上螺纹杆8和下螺纹杆9上下移动,带动警示灯21上下移动,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网避雷器用警示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上壁和下壁均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2),所述压缩弹簧(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电性触片(3),所述壳体(1)左右壁均设有卡槽(4),所述卡槽(4)内均滑动安装有卡块(5),两个所述卡块(5)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柱(6),所述壳体(1)上壁固定安装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壳体(1)上壁连接有上螺纹杆(8),所述壳体(1)内底壁左端转动安装有下螺纹杆(9),所述上螺纹杆(8)和下螺纹杆(9)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0),所述壳体(1)底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端(14),所述支撑端(14)内转动安装有从动螺纹杆(15),所述从动螺纹杆(1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6),第一锥齿轮(10)均和第二锥齿轮(16)啮合,所述壳体(1)左、右内壁均设有滑槽(17),所述滑槽(17)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座(18),所述滑座(18)的内侧端均连接有带动杆(19),所述上螺纹杆(8)和下螺纹杆(9)上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20),所述带动杆(19)均和滑座(18)连接,所述螺纹套(20)上均安装有警示灯(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网避雷器用警示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上壁和下壁均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2),所述压缩弹簧(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电性触片(3),所述壳体(1)左右壁均设有卡槽(4),所述卡槽(4)内均滑动安装有卡块(5),两个所述卡块(5)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柱(6),所述壳体(1)上壁固定安装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壳体(1)上壁连接有上螺纹杆(8),所述壳体(1)内底壁左端转动安装有下螺纹杆(9),所述上螺纹杆(8)和下螺纹杆(9)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0),所述壳体(1)底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端(14),所述支撑端(14)内转动安装有从动螺纹杆(15),所述从动螺纹杆(1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6),第一锥齿轮(10)均和第二锥齿轮(16)啮合,所述壳体(1)左、右内壁均设有滑槽(17),所述滑槽(17)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座(18),所述滑座(18)的内侧端均连接有带动杆(19),所述上螺纹杆(8)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乐才张超洋谢燕刘鑫刘川莉高祥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