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光伏电缆的折弯机构,包括导轨组件,包括铰接部、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所述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均具有呈半圆形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边缘处向内凸起有扣合部;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关于铰接部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部,两个所述驱动部能够在同一水平线上往复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折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通过具有腔体的导轨设置,能够较好地对光伏电缆进行支撑,减小外力的产生;且折弯组件对称式设计,能够保证光伏电缆的折弯部受力均匀,提高整体的实验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光伏电缆的折弯机构
本技术涉及了线材辅助件
,具体的是一种用于光伏电缆的折弯机构。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太阳能技术将成为未来的绿色能源技术之一,太阳能或光伏在中国应用日渐广泛。其中,作为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输送支持件,光伏电缆应用的非常广泛。实际应用中,电缆可在屋顶结构的锐边上布线,同时电缆须承受压力、弯折、张力、交叉拉伸载荷及强力冲击。如果电缆护套强度不够,则电缆绝缘层将会受到严重损坏,从而影响整个电缆的使用寿命,或者导致短路、火灾和人员伤害危险等问题的出现。现有技术中,在光伏电缆出厂投入使用前,通常对会对光伏电缆做相应的折弯实验。现有的折弯设备,通常是将光伏电缆的两端固定,通过摆动件夹取光伏电缆并移动,使得光伏电缆的夹取部相对其两端产生一定的角度,实现弯折。上述实验设备简单,且不能较好地保证弯折部的受力均匀有效性,实验效果差。且在折弯的过程中,所述光伏电联处于悬空状态,其安装效果差,且受到外界力进一步对实验的折弯效果造成影响。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电缆的折弯结构,其通过具有腔体的导轨设置,能够较好地对光伏电缆进行支撑,减小外力的产生;且折弯组件对称式设计,能够保证光伏电缆的折弯部受力均匀,提高整体的实验精度。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光伏电缆的折弯机构,包括导轨组件,包括铰接部、关于铰接部对称设置的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所述第一导轨部、铰接部和第二导轨部依次连接形成呈V字型的导轨组件,所述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均具有呈半圆形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边缘处向内凸起有扣合部,所述导轨组件具有打开状态和扣合状态,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层叠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的槽体内,在扣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在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绕中心线转动后与所述扣合部抵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形成用于供光伏电缆穿设的腔体;动力组件,包括关于铰接部对称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导轨部的游离端和第二导轨部的游离端连接的两个驱动部,两个所述驱动部能够在同一水平线上往复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折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导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滚珠。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延伸。进一步地,在扣合状态时,所述滚珠用于与所述光伏电缆抵接。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包括沿同一水平线延伸的滚珠丝杠、设置在所述滚珠丝杠上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的螺母副。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副沿同一水平线同步相向或相背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光伏电缆的内侧壁采用镜面处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同心设置。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申请通过设置有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采用旋转配合的方式,将原有的管道式安装替换成现有的开放式将所述光伏电缆放入,密封式对电缆进行折弯,相对于穿孔式安装,本实施方式更加便于电缆的定位和安装,结构优化;2、本申请通过设置有对称式驱动部,其带动所述导轨部运动调整V字型的张开角度,能够较好地模拟光伏电缆在实际应用中的折弯状况,整体的实验效果精准。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导轨部的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铰接部;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扣合部;5、驱动部;6、导轨;7、滚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光伏电缆的折弯机构,包括导轨6组件和动力组件。其中所述导轨6组件包括铰接部1、关于铰接部1对称设置的第一导轨6部和第二导轨6部,所述第一导轨6部、铰接部1和第二导轨6部依次连接形成呈V字型的导轨6组件。所述第一导轨6部和第二导轨6部均具有呈半圆形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所述第二壳体3的端部边缘处向内凸起有扣合部4。所述导轨6组件具有打开状态和扣合状态,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2与所述第二壳体3层叠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壳体3形成的槽体内,在扣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2在相对所述第二壳体3绕中心线转动后与所述扣合部4抵接,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扣合形成用于供光伏电缆穿设的腔体。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关于铰接部1对称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导轨6部的游离端和第二导轨6部的游离端连接的两个驱动部5,两个所述驱动部5能够在同一水平线上往复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导轨6部和第二导轨6部折弯。上述的设置方式,所述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采用旋转配合的方式,将原有的管道式安装替换成现有的开放式将所述光伏电缆放入,密封式对电缆进行折弯,相对于穿孔式安装,本实施方式更加便于电缆的定位和安装,结构优化;通过对称式的驱动部5设计方式,且其带动所述导轨6部运动调整V字型的张开角度,能够较好地模拟光伏电缆在实际应用中的折弯状况,整体的实验效果精准。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铰接部1上开设有供所述光伏电缆穿过的通孔,且所述铰接部1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6部和第二导轨6部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所述铰接部1上向内凹陷形成有嵌设孔,所述第一壳体2靠近所述铰接部1的端部上凸起有与所述嵌设孔配合的嵌设块,两者之间的对接实现第一导轨6部和第二导轨6部分别与所述铰接部1的固定。本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铰接部1的轴线的平面内,所述导轨6组件呈V字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2的轴线的平面内,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光伏电缆的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轨组件,包括铰接部、关于铰接部对称设置的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所述第一导轨部、铰接部和第二导轨部依次连接形成呈V字型的导轨组件,所述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均具有呈半圆形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边缘处向内凸起有扣合部,所述导轨组件具有打开状态和扣合状态,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层叠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的槽体内,在扣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在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绕中心线转动后与所述扣合部抵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形成用于供光伏电缆穿设的腔体;/n动力组件,包括关于铰接部对称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导轨部的游离端和第二导轨部的游离端连接的两个驱动部,两个所述驱动部能够在同一水平线上往复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折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伏电缆的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轨组件,包括铰接部、关于铰接部对称设置的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所述第一导轨部、铰接部和第二导轨部依次连接形成呈V字型的导轨组件,所述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均具有呈半圆形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边缘处向内凸起有扣合部,所述导轨组件具有打开状态和扣合状态,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层叠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的槽体内,在扣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在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绕中心线转动后与所述扣合部抵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形成用于供光伏电缆穿设的腔体;
动力组件,包括关于铰接部对称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导轨部的游离端和第二导轨部的游离端连接的两个驱动部,两个所述驱动部能够在同一水平线上往复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折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伏电缆的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导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开元,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勃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