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中药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137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中药秤,涉及杆秤技术领域,该新型中药秤,包括底座、秤盘、秤杆和秤砣,所述秤砣通过细绳悬挂在秤杆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升降杆和定位标记,所述升降杆的表面设置有与其垂直的支架,所述支架远离升降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秤杆上设置有第一提纽和第二提纽,所述第一提纽和第二提纽分别活动套接在支架和支撑杆的表面,所述秤杆的表面对应第一提纽和第二提纽位置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凸起,所述秤杆靠近升降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圆管,所述圆管的底部设置有磁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杆、支架、支撑杆、凸起、圆管、磁环和活动杆,解决了中药复方拆方后采用药秤对复方和拆方逐一称量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中药秤
本技术涉及杆秤
,具体为一种新型中药秤。
技术介绍
方剂是中医用药的特点,近来随着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方剂学的研究更成为国内外中医药研究机构十分关注的课题,许多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单纯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单味药的作用及其交互作用,脱离了中医理论,更多的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如病人的高矮、胖瘦、性别、年龄、生活环境进行确定药剂量,还会受到药材好坏的影响。中医用药复方会涉及到方剂的拆方,药方常用的剂量为3g、5g、8g、10g、12g、15g和30g,贵重药材我们会用电子秤,但是中药用电子秤没那么大的必要,因为使用电子秤还要保持平置、无风等使用条件,使用不方便,药秤移动性各方面都更有优势。现有中药材称药装置只能称重单品种总剂量药品,然后由药剂师对总重量进行拆方处理,常规中药剂量为3副药、5副药、6副药,由于实际工作中,人的主观影响性较大,常常会导致每副药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也会通过药秤对每副要逐一称量,由于药秤称量时晃动幅度比较大,需要时间调节平衡才能称量,因此会造成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中药秤,解决了中药复方拆方后采用药秤对复方和拆方逐一称量时费时费力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中药秤,包括底座、秤盘、秤杆和秤砣,所述秤砣通过细绳悬挂在秤杆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升降杆和定位标记,所述升降杆的表面设置有与其垂直的支架,所述支架远离升降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秤杆上设置有第一提纽和第二提纽,所述第一提纽和第二提纽分别活动套接在支架和支撑杆的表面,所述秤杆的表面对应第一提纽和第二提纽位置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凸起,所述秤杆靠近升降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圆管,所述圆管的底部设置有磁环,所述圆管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部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与圆管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秤盘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拆方盘,所述秤盘和拆方盘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均镶嵌有铁片。优选的,所述升降杆包括固定在底座上表面设置的内螺纹管、与内螺纹管螺纹连接的螺杆和位于内螺纹管上方且活动套接在螺杆表面的套管,所述内螺纹管与套管之间设置有导向条和导向槽,所述螺杆的顶部设置有旋钮,所述支架与套管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架靠近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支撑杆活动套接在转轴的表面,且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齿槽,所述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压簧和活动销,所述活动销插接在齿槽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提纽和第二提纽均为具有一定硬度的钢丝绳制成,所述第一提纽和第二提纽均与秤杆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秤盘呈圆形,所述拆方盘呈扇环形,所述拆方盘的数量至少为六个,所述拆方盘与秤盘的形状和尺寸均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显示屏,且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拆方盘上设置有微压力传感器,所述微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屏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中药秤,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杆、支架、支撑杆、凸起、圆管、磁环和活动杆,支撑杆可以绕转轴向下转动,可以选择用第一提纽或第二提纽进行称量,第一提纽和第二提纽其中一个未使用称量时便会靠在凸起上使其不会搭在支架或者支撑杆上,升降杆带动支架和支撑杆向上运动,使得秤杆通过圆管和磁环带动秤盘与底座分离便可进行称量,秤盘和拆方盘逐一称量时,只需要将拆方盘或秤盘放在底座上的定位标记内部,通过磁盘吸附铁片带动拆方盘或者秤盘运动,需要将拆方盘或秤盘与圆杆分离时,降低支架使得拆方盘或秤盘落在底座上,握住秤杆按压按钮通过活动杆向下运动便可分离,使得称量过程中秤杆只在竖直平面内移动,称量时秤杆两端只会上下摆动并且摆动幅度比较小,不会前后摆动,使得称量过程中秤杆调节平衡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解决了中药复方拆方后采用药秤对复方和拆方逐一称量时费时费力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内螺纹管、螺杆、套管、导向条、导向槽和旋钮,转动旋钮即可通过旋钮带动螺杆转动,套管在导向槽和导向条的作用下便不会转动,使得螺杆转动带动套管沿着轴线在竖直方向升降,达到转动旋钮即可实现支架和支撑杆升降的效果,使用方便。(3)、本技术通过设置转轴、支撑杆、齿槽、压簧和活动销,压簧支撑活动销插接在齿槽内,因此支撑杆不会自动绕转轴转动,实现自锁功能,只有人为转动支撑杆时,齿槽的突出部分挤压活动销使得压簧收缩才可转动,达到方便改变支撑杆高度的效果。(4)、本技术通过设置微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屏,称重时不仅可以通过秤杆显示重量,还能通过显示屏显示重量,显示屏分区,既可以显示总体重量,也能显示每个拆方盘中的重量,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活动销位置处正剖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提纽位置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螺杆位置处正剖图;图5为本技术圆管位置处正剖图;图6为本技术底座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秤盘位置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拆方盘仰视图;图9为本技术秤盘仰视图。图中:1、底座;2、秤盘;3、秤杆;4、秤砣;5、升降杆;501、内螺纹管;502、螺杆;503、套管;504、导向条;505、导向槽;506、旋钮;6、支架;7、支撑杆;8、第一提纽;9、第二提纽;10、凸起;11、圆管;12、磁环;13、活动杆;14、按钮;15、复位弹簧;16、拆方盘;17、铁片;18、转轴;19、齿槽;20、压簧;21、活动销;22、定位标记;23、显示屏;24、微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9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中药秤,包括底座1、秤盘2、秤杆3和秤砣4,秤砣4通过细绳悬挂在秤杆3上,底座1上设置有升降杆5和定位标记22,升降杆5的表面设置有与其垂直的支架6,支架6和支撑杆7为表面设置有胶套的杆子,具有防滑效果,支架6远离升降杆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杆7,秤杆3上设置有第一提纽8和第二提纽9,第一提纽8和第二提纽9分别活动套接在支架6和支撑杆7的表面,秤杆3的表面对应第一提纽8和第二提纽9位置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凸起10,秤杆3靠近升降杆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圆管11,圆管11的底部设置有磁环12,圆管11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杆13,活动杆13的顶部设置有按钮14,按钮14与圆管1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5,秤盘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拆方盘16,秤盘2和拆方盘16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均镶嵌有铁片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中药秤,包括底座(1)、秤盘(2)、秤杆(3)和秤砣(4),所述秤砣(4)通过细绳悬挂在秤杆(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升降杆(5)和定位标记(22),所述升降杆(5)的表面设置有与其垂直的支架(6),所述支架(6)远离升降杆(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秤杆(3)上设置有第一提纽(8)和第二提纽(9),所述第一提纽(8)和第二提纽(9)分别活动套接在支架(6)和支撑杆(7)的表面,所述秤杆(3)的表面对应第一提纽(8)和第二提纽(9)位置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凸起(10),所述秤杆(3)靠近升降杆(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圆管(11),所述圆管(11)的底部设置有磁环(12),所述圆管(11)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杆(13),所述活动杆(13)的顶部设置有按钮(14),所述按钮(14)与圆管(1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5),所述秤盘(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拆方盘(16),所述秤盘(2)和拆方盘(16)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均镶嵌有铁片(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中药秤,包括底座(1)、秤盘(2)、秤杆(3)和秤砣(4),所述秤砣(4)通过细绳悬挂在秤杆(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升降杆(5)和定位标记(22),所述升降杆(5)的表面设置有与其垂直的支架(6),所述支架(6)远离升降杆(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秤杆(3)上设置有第一提纽(8)和第二提纽(9),所述第一提纽(8)和第二提纽(9)分别活动套接在支架(6)和支撑杆(7)的表面,所述秤杆(3)的表面对应第一提纽(8)和第二提纽(9)位置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凸起(10),所述秤杆(3)靠近升降杆(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圆管(11),所述圆管(11)的底部设置有磁环(12),所述圆管(11)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杆(13),所述活动杆(13)的顶部设置有按钮(14),所述按钮(14)与圆管(1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5),所述秤盘(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拆方盘(16),所述秤盘(2)和拆方盘(16)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均镶嵌有铁片(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药秤,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5)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设置的内螺纹管(501)、与内螺纹管(501)螺纹连接的螺杆(502)和位于内螺纹管(501)上方且活动套接在螺杆(502)表面的套管(50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颖王欣欣徐莛婷李玲罗君尹亚李红日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