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3026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第一四通换向阀、第二四通换向阀、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以及具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压缩机,本方案将第一四通换向阀和第二四通换向阀的接口进行了关联,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先进入第一四通换向阀,然后通过管路或其他部件进入第二四通换向阀,这样在切换换热系统的制冷制热运行模式时,可实现第一四通换向阀先切换接口连通状态,然后第二四通换向阀后切换接口连通状态,从而可以顺利、可靠地实现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的切换,避免了切换失败的问题。而且,通过对室内回风进行梯级降温除湿处理,在保证系统制冷量和除湿量的情况下,提升了系统运行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在使用空调器进行空气温湿度调节时,为了满足除湿需求,通常需要将蒸发器温度降至比回风露点温度低较大的幅度。而从制冷系统能效的角度,在系统冷凝温度一定的条件下,蒸发温度越低,也就是压缩机吸排气压比越大,系统的能效越低。为了解决空调系统运行时回风温度与蒸发温度温差大导致的系统能效低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换热系统,即两个蒸发器分别布置在单独或同一个换热通道内,室内回风先后经过两个蒸发器进行换热,以保证其中一个蒸发器的蒸发温度高于常规系统蒸发温度,从而提升系统能效。但该系统使用了两个相互独立的四通换向阀,在进行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切换时,需要两个四通换向阀同步动作才能切换成功。但在使用时,两个四通换向阀不易保证同步操作,若操作不同步会导致其中一个四通换向阀正常换向,而另外一个四通换向阀未正常换向,最终导致运行模式切换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系统在切换运行模式时会出现切换失败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第一四通换向阀、第二四通换向阀、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以及具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D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E管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S管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C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D管与所述第一E管连通,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E管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S管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C管可通断地与所述第一S管连通;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具有制冷模式,所述换热系统处于所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管和所述第一C管连通,所述第一E管和所述第一S管连通,所述第二D管和所述第二C管连通,所述第二E管和所述第二S管连通,所述第二C管与所述第一S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具有制热模式以及制冷转制热模式,所述换热系统处于所述制冷转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管和所述第一E管连通,所述第一C管和所述第一S管连通,所述第二D管和所述第二C管连通,所述第二E管和所述第二S管连通,所述第二C管与所述第一S管断开。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具有制热模式,所述换热系统处于所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管和所述第一E管连通,所述第一C管和所述第一S管连通,所述第二D管和所述第二E管连通,所述第二C管和所述第二S管连通,所述第二C管与所述第一S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具有制冷模式以及制热转制冷模式,所述换热系统处于所述制热转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管和所述第一C管连通,所述第一E管和所述第一S管连通,所述第二D管和所述第二E管连通,所述第二C管和所述第二S管连通,所述第二C管与所述第一S管断开。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处于所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蒸发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蒸发温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的排量为V1,所述第二气缸的排量为V2,V1与V2的比值为A,0.3≤A≤3。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吹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连接所述第二C管和所述第一S管的管路上,以控制所述第二C管和所述第一S管连通或断开。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连接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管路上;第二节流结构,设置在连接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管路上。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三节流结构,所述第三节流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节流结构的另一端连通;第四节流结构,设置在连接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三节流结构的管路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为A1,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为A2,A1与A2的比值为B,0.3≤B≤3。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换热系统中,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D管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E管与第一室内换热器的一端连通,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S管与第一气缸的吸气口连通,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C管与室外换热器的一端连通;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D管与第一E管连通,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E管与第二室内换热器的一端连通,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S管与第二气缸的吸气口连通,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C管可通断地与第一S管连通。本方案将第一四通换向阀和第二四通换向阀的接口进行了关联,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先进入第一四通换向阀,然后通过管路或其他部件进入第二四通换向阀,这样在切换换热系统的制冷制热运行模式时,可实现第一四通换向阀先切换接口连通状态,然后第二四通换向阀后切换接口连通状态,从而可以顺利、可靠地实现换热系统的运行模式的切换,避免了切换失败的问题。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在蒸发器侧设置两个蒸发器,通过对室内回风进行梯级降温除湿处理,在保证系统制冷量和除湿量的情况下,提升系统运行能效;在压缩机和两个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两个四通换向阀,两个四通换向阀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连接,在进行系统运行模式切换时,通过先后切换两个四通实现运行模式的可靠转换,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通过合理的控制方法,满足该换热系统运行模式稳定切换需求。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系统处于制冷模式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系统处于制冷转制热模式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系统处于制热模式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系统处于制热转制冷模式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二提供的换热系统处于制冷模式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中的换热系统处于制热模式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四通换向阀;20、第二四通换向阀;30、第一室内换热器;40、第二室内换热器;50、室外换热器;60、压缩机;61、第一气缸;62、第二气缸;74、电磁阀;81、第一节流结构;82、第二节流结构;83、第三节流结构;84、第四节流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四通换向阀(10)、第二四通换向阀(20)、第一室内换热器(30)、第二室内换热器(40)、室外换热器(50)以及具有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的压缩机(60),其中,/n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10)的第一D管与所述压缩机(60)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10)的第一E管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10)的第一S管与所述第一气缸(6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10)的第一C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50)的一端连通;/n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20)的第二D管与所述第一E管连通,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20)的第二E管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4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20)的第二S管与所述第二气缸(62)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20)的第二C管可通断地与所述第一S管连通;/n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0)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40)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室外换热器(50)的另一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四通换向阀(10)、第二四通换向阀(20)、第一室内换热器(30)、第二室内换热器(40)、室外换热器(50)以及具有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的压缩机(60),其中,
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10)的第一D管与所述压缩机(60)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10)的第一E管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10)的第一S管与所述第一气缸(6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10)的第一C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50)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20)的第二D管与所述第一E管连通,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20)的第二E管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4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20)的第二S管与所述第二气缸(62)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20)的第二C管可通断地与所述第一S管连通;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0)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40)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室外换热器(50)的另一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具有制冷模式,所述换热系统处于所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管和所述第一C管连通,所述第一E管和所述第一S管连通,所述第二D管和所述第二C管连通,所述第二E管和所述第二S管连通,所述第二C管与所述第一S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具有制热模式以及制冷转制热模式,所述换热系统处于所述制冷转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管和所述第一E管连通,所述第一C管和所述第一S管连通,所述第二D管和所述第二C管连通,所述第二E管和所述第二S管连通,所述第二C管与所述第一S管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具有制热模式,所述换热系统处于所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D管和所述第一E管连通,所述第一C管和所述第一S管连通,所述第二D管和所述第二E管连通,所述第二C管和所述第二S管连通,所述第二C管与所述第一S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具有制冷模式以及制热转制冷模式,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波吕如兵梁祥飞黄健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