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299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5
本申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吸湿筒,设置在壳体内,包括筒体和由筒体围成的第一通道;吸湿筒的筒体与壳体之间具有第二通道,吸湿筒被配置为在气流经过时吸收水分,或者,在加热后的气流经过时释放水分;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内,被配置为对流经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气流加热。在本申请中,通过切换气流的流向以及控制加热装置的工作完成吸湿和加湿的过程,气流先经过加热装置再经过吸湿筒时为加湿过程,先经过吸湿筒再经过加热装置时为吸湿过程,不需要机械结构带动加湿模块移动位置,简化结构。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装置、空调
本申请涉及家电
,例如涉及加湿装置、空调。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干燥寒冷,空气含湿量低。室内空气含湿量低,会加速身体水分流失,加速皮肤衰老,引起呼吸道疾病。冬季较冷不方便开窗换气,室内空气不流通,易引起细菌滋生,不利于身体健康。传统方式采用的加湿器多采用加水槽储水,通过蒸发水槽内的水分对空气进行加湿。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无水加湿技术,采用吸湿材料在气流内吸湿,然后在加热后的气流中释放水分加湿,可解决水槽容易结垢滋生细菌的问题。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吸湿材料需要通过运动在气流和加热后的气流之间切换,需要复杂的机构实现吸湿材料的移动,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和空调,以解决水槽容易结垢滋生细菌的技术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装置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吸湿筒,设置在壳体内,包括筒体和由筒体围成的第一通道;吸湿筒的筒体与壳体之间具有第二通道,吸湿筒的筒体被配置为在气流经过时吸收水分,或者,在加热后的气流经过时释放水分;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内,被配置为对流经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气流加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加湿装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装置和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切换气流的流向以及控制加热装置的工作完成吸湿和加湿的过程,气流先经过加热装置再经过吸湿筒时为加湿过程,先经过吸湿筒再经过加热装置时为吸湿过程,不需要机械结构带动加湿模块移动位置,简化结构,并且采用吸湿筒的筒状结构可增加加湿面积,提高加湿效率。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装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吸湿筒的一个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壳体;101、进风口;102、开关;200、吸湿筒;201、筒体;300、第一通道;400、第二通道;401、加湿管道;500、加热装置;600、负压风机;700、正压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装置的内部结构、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装置的横截面结构、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一个结构;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吸湿筒的一个结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装置包括:壳体100,具有进风口101;吸湿筒200,设置在壳体100内,包括筒体201和由筒体201围成的第一通道300;吸湿筒200的筒体201与壳体100之间具有第二通道400,吸湿筒200的筒体201被配置为在气流经过时吸收水分,或者,在加热后的气流经过时释放水分;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内,被配置为对流经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气流加热。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切换气流的流向以及控制加热装置500的工作完成吸湿和加湿的过程,气流先经过加热装置500再经过吸湿筒200时为加湿过程,先经过吸湿筒200在经过加热装置500时为吸湿过程,不需要机械结构带动加湿模块移动位置,简化结构,并且采用吸湿筒200的筒状结构可增加加湿面积,提高加湿效率。可选地,加热装置500设置在第一通道300内使气流由第一通道300流向第二通道400为加湿过程,设置在第二通道400内时,气流由第二通道400流向第一通道300为加湿过程。可选地,所述吸湿筒200的筒体201包括:基材,为多孔结构;干燥剂,设置在所述基材的多孔结构的缝隙内。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增加吸湿筒200的筒体201与气流接触的面积,提高筒体201的吸湿率。可选地,基材可采用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纸或铝箔等材料。采用该可选实施例,使基材的结构稳定,并且具有疏松的间隙。可选地,干燥剂采用硅胶、分子筛或者复合盐等材料。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吸水量大,可提高加湿效率。可选地,所述进风口101设置有一个以上,且均匀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上。采用该可选实施例,使进风口101的进气更均匀,增加吸湿筒200吸湿的均匀性,释放水分时速度更快,进而提高加湿效率。可选地,进风口101内设有过滤网。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对进经过进风口101的气流进行过滤,减少灰尘异物进入吸湿筒200降低吸湿筒200的通透性。可选地,所述进风口101上设有开关102。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在吸湿时,气流能够由进风口101进入,在加湿时保持进风口101的密封,防止气流由进风口101泄露,增加密封性,进而提高加湿效率。可选地,开关102为可开启和关闭进风口101功能的开关102。例如,闸门,或者气流阀门或者单向阀门;其中,闸门包括伸缩装置和闸门主体,所述伸缩装置伸出带动闸门主体覆盖进风口101,使进风口101关闭,伸缩装置收缩带动闸门主体离开进风口101,使进风口101打开,伸缩装置可为气动伸缩臂、液压伸缩臂或者电机齿轮带动齿条平移伸缩的结构;气流阀门可采用普通具有开关102功能的阀门,与进风口101连通,可打开和关闭进风口101;单向阀可采用普通的单向气流阀,与进风口101连通,使气流可通过的方向对向壳体100内侧,使气流可经过进气口由外侧壳体100外部流向壳体100内部,但是不能经过进气口由壳体100内部流向壳体100外部。可选地,所述吸湿筒200为圆筒形。采用该可选实施例,使吸湿筒200的圆筒表面受风更加均匀,提高吸湿筒200吸收水分的均匀性,释放水分时速度更快,进而提高加湿效率。可选地,所述壳体100和所述吸湿筒200均为圆筒形。采用该可选实施例,使气流在壳体100和吸湿筒200之间的流通均匀稳定,提高吸湿筒200吸收水分的均匀性,释放水分时速度更快,进而提高加湿效率。可选地,壳体100和吸湿筒200均为矩形筒。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加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具有进风口;/n吸湿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包括筒体和由所述筒体围成的第一通道;所述吸湿筒的筒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第二通道,所述吸湿筒的筒体被配置为在气流经过时吸收水分,或者,在加热后的气流经过时释放水分;/n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内,被配置为对流经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的气流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进风口;
吸湿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包括筒体和由所述筒体围成的第一通道;所述吸湿筒的筒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第二通道,所述吸湿筒的筒体被配置为在气流经过时吸收水分,或者,在加热后的气流经过时释放水分;
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内,被配置为对流经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的气流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有一个以上,且均匀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上设有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筒为圆筒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兆龙劳春峰武凤玲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