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99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中的前排换热片、后排换热片和下排换热片均围设在贯流风扇的外部,相邻的换热片连接时形成拐角,而相邻的换热片的拐角处与贯流风扇之间的空间较大,不能充分发挥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贯流风扇上沿轴向设置径缩段及其对应的环向空间,且贯流风扇上设置有通向环向空间的气孔,增加了环向空间内部的通风量。并且该环向空间可供换热器的至少部分伸入,使得换热器与贯流风扇产生的风流能进行充分的接触,充分发挥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以及空调室内机的制热和制冷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空调一般由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组成,室外机一般包括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和室外风机。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压缩机与室内换热器连接,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节流装置与室内换热器连接。空调制冷时,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起冷凝放热作用,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起蒸发吸热作用;空调制热时,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起蒸发吸热作用,室内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起冷凝放热作用,如此,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调节。现有的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贯流风扇和室内换热器。贯流风扇呈圆筒状,贯流风扇的多个叶片绕轴线间隔设置围成叶轮,贯流风扇的内部中空。贯流风扇一端的主轴与电机连接,电机驱动贯流风扇绕轴线旋转形成风流。室内换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排换热片、后排换热片和下排换热片,前排换热片、后排换热片和下排换热片均围绕贯流风扇设置在贯流风扇的外部,前排换热片、后排换热片和下排换热片的内部均设置有冷媒管,且冷媒管的端部连通汇合后通过冷媒主管路与室外机连接形成回路。贯流风扇工作时,风流由贯流风扇的一侧吸入贯流风扇的内部,然后风流由贯流风扇的另一侧排出,风流在经过贯流风扇时与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形成冷风或者热风吹向室内。但是,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中的前排换热片、后排换热片和下排换热片均围设在贯流风扇的外部,相邻的换热片连接时形成拐角,而相邻的换热片的拐角处与贯流风扇之间的空间较大,不能充分发挥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中的前排换热片、后排换热片和下排换热片均围设在贯流风扇的外部,相邻的换热片连接时形成拐角,而相邻的换热片的拐角处与贯流风扇之间的空间较大,不能充分发挥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沿轴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径缩段,所述径缩段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与所述径缩段共同围成环向空间,且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所述径缩段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使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环向空间连通的气孔;所述环向空间可供换热器的至少部分伸入。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上述贯流风扇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贯流风扇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通过连接轴同轴且间隔连接,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之间的所述连接轴形成所述径缩段。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上述贯流风扇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由所述贯流风扇的叶片朝轴线弯折形成,从而相邻的所述叶片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气孔;或者,所述径缩段由所述叶片朝轴线弯折后再沿轴向延伸形成。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和如上所述的贯流风扇;所述换热器包括竖排换热板,所述竖排换热板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环向空间;所述竖排换热板内设置有第一冷媒管,所述第一冷媒管背离所述贯流风扇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冷媒进口和第一冷媒出口。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换热组件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竖排换热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径缩段穿过的中心孔;或者,竖排换热板位于所述径缩段的一侧。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换热组件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竖排换热板朝向所述贯流风扇的一侧形成与所述径缩段的外形相适应的凹面。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换热组件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外部换热片组,所述外部换热片组围设在所述贯流风扇的外部;所述竖排换热板连接于所述外部换热片组朝向所述贯流风扇的一侧。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换热组件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部换热片组包括第一段换热板、第二段换热板和第三段换热板;所述第二段换热板的顶部边缘和第三段换热板的顶部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段换热板两侧的边缘邻接,且所述第一段换热板、第二段换热板和第三段换热板均沿所述贯流风扇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段换热板、第二段换热板和第三段换热板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冷媒管,所述第二冷媒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冷媒进口端和第二冷媒出口端。最后,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骨架如上所述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骨架的内侧。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接水盘和第二接水盘;所述壳体骨架的内侧在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上设置有用于承接所述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的第一水槽;所述第二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竖排换热板的正下方并与所述壳体骨架的内侧连接,所述第二接水盘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竖排换热板的第二水槽;所述第二水槽设置有朝所述第一水槽延伸的排水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通过在贯流风扇上沿轴向设置径缩段及其对应的环向空间,且贯流风扇上设置有通向环向空间的气孔,增加了环向空间内部的通风量。并且该环向空间可供换热器的至少部分伸入,使得换热器与贯流风扇产生的风流能进行充分的接触,充分发挥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以及空调室内机的制热和制冷性能。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换热组件中的换热器包括内部设置有第一冷媒管的竖排换热板,且竖排换热板的至少部分伸入环向空间,使得换热器与贯流风扇产生的风流能进行充分的接触,并进一步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以及空调室内机的制热和制冷性能。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附图中:图1为本实施例的贯流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外部换热片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图7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装配图。附图标记列表1-竖排换热板;101-凹面;2-外部换热片组;201-第二冷媒管;202-前排换热片;203-后排换热片;204-上排换热片;3-贯流风扇;301-主轴;302-径缩段;303-环向空间;304-气孔;305-第一叶轮;306-第二叶轮;307-紧固环;4-接水盘;401-排水端;5-壳体骨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方式中的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是结合三段式换热片的内侧设置竖排换热板进行介绍的,但是这并非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其他应用场景。例如,本实施例的竖排换热板可以为单独的第一冷媒管,或者包括第一冷媒管的其他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贯流风扇,其特征在于:/n所述贯流风扇沿轴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径缩段,所述径缩段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与所述径缩段共同围成环向空间,且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所述径缩段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使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环向空间连通的气孔;所述环向空间可供换热器的至少部分伸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贯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流风扇沿轴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径缩段,所述径缩段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与所述径缩段共同围成环向空间,且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所述径缩段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使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环向空间连通的气孔;所述环向空间可供换热器的至少部分伸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流风扇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通过连接轴同轴且间隔连接,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之间的所述连接轴形成所述径缩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由所述贯流风扇的叶片朝轴线弯折形成,从而相邻的所述叶片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气孔;
或者,所述径缩段由所述叶片朝轴线弯折后再沿轴向延伸形成。


4.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换热器和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扇;
所述换热器包括竖排换热板,所述竖排换热板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环向空间;
所述竖排换热板内设置有第一冷媒管,所述第一冷媒管背离所述贯流风扇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冷媒进口和第一冷媒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排换热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径缩段穿过的中心孔;或者,竖排换热板位于所述径缩段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徐永伟赵继斌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