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宜春学院专利>正文

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2788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制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其包括:制动片、摩擦片、底座、微型液泵、气泵和控制器,所述制动片的底端设置所述摩擦片,所述摩擦片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制动垫,所述摩擦片的底端设置所述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片,所述底座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所述微型液泵,所述微型液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贯穿所述摩擦片固定连接有换热室,所述换热室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液泵。该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不仅能够通过复合制动,减轻制动片的负荷,而且能够为制动片进行有效的降温,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动设备
,具体为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汽车的综合性能,电磁制动最初是为了保证过山车在最后进站前的安全而新设计的一种制动形式,比起用摩擦力来使列车减速,后者存在更大的不稳定性(比如下雨天刹车打滑等)。电磁制动利用物理电磁学的相关现象和特性来实现车辆减速,事实上,使用电磁制动装置来减速不需要与车辆相关部件接触。另外电磁制动相比较传统摩擦制动的舒适感也会大幅度提升,车辆制动时也会更加平稳。但是目前为止最大不足之处在于单靠电磁制动无法使车辆完全停止,仍需要制动片承受较大的负荷,而且长时间使用温度升高,容易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复合制动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不仅能够通过复合制动,减轻制动片的负荷,而且能够为制动片进行有效的降温,从而延长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其包括:制动片、摩擦片、底座、微型液泵、气泵和控制器,所述制动片的底端设置所述摩擦片,所述摩擦片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制动垫,所述摩擦片的底端设置所述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片,所述底座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所述微型液泵,所述微型液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贯穿所述摩擦片固定连接有换热室,所述换热室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液泵,所述换热室内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十二个导热管,所述底座内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所述气泵,所述气泵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充气弹簧,所述充气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五个驱动杆,五个所述驱动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片,所述底座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微型液泵、所述制冷片和所述气泵。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制动垫为橡胶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的优选方案,其中:两个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两个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热室内壁固定安装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为岩棉板制成。作为本技术所述的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的优选方案,其中:十二个所述导热管内均固定安装有导热层,十二个所述导热层均为导热硅脂填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控制器打开气泵,气泵向充气弹簧内充气,充气弹簧推动驱动杆向上移动,驱动杆推动摩擦片向上移动,摩擦片与制动盘贴合从而完成制动工作,减轻制动片的负荷,当长时间制动时,微型液泵输送冷却液再导流管内循环流动,制冷片在换热室内降低导流管内冷却液的温度,冷却液流动到导流管上,为摩擦片和制动片降温,从而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该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不仅能够通过复合制动,减轻制动片的负荷,而且能够为制动片进行有效的降温,从而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100制动片、200摩擦片、210制动垫、300底座、310连接柱、320缓冲弹簧、400微型液泵、410导流管、420换热室、421隔热层、430制冷片、440导热管、441导热层、500气泵、510充气弹簧、520驱动杆、600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不仅能够通过复合制动,减轻制动片100的负荷,而且能够为制动片100进行有效的降温,从而延长使用寿命,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包括:制动片100、摩擦片200、底座300、微型液泵400、气泵500和控制器600;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制动片100用于提供制动功能;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制动片100的底端设置摩擦片200,摩擦片20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制动垫210,具体的,制动片100的底端设置摩擦片200,摩擦片200的顶端嵌入连接有制动垫210,摩擦片200用于使制动片100无法移动,从而提供制动效果,制动垫210用于增加摩擦片200的摩擦力;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摩擦片200的底端设置底座300,底座300的顶端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柱310,两个连接柱310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摩擦片200,具体的,摩擦片200的底端设置底座300,底座300的顶端两侧均滑动连接有连接柱310,两个连接柱310的顶端均焊接摩擦片200,底座300用于容纳并保护内部的装置,连接柱310用于连接摩擦片200和底座300,使摩擦片200能够在底座300上活动;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底座300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微型液泵400,微型液泵40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410,导流管410贯穿摩擦片200固定连接有换热室420,换热室420固定连接微型液泵400,换热室420内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制冷片430,制冷片43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十二个导热管440,具体的,底座300内部的底端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微型液泵400,微型液泵400的一端连通有导流管410,导流管410贯穿摩擦片200连通有换热室420,换热室420通过管道连通微型液泵400,换热室420内部的顶端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制冷片430,制冷片430的一侧焊接有十二个导热管440,微型液泵400用于输送冷却液在导流管410内循环流动,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片(100)、摩擦片(200)、底座(300)、微型液泵(400)、气泵(500)和控制器(600),所述制动片(100)的底端设置所述摩擦片(200),所述摩擦片(20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制动垫(210),所述摩擦片(200)的底端设置所述底座(300),所述底座(300)的顶端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柱(310),两个所述连接柱(310)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片(200),所述底座(300)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所述微型液泵(400),所述微型液泵(40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410),所述导流管(410)贯穿所述摩擦片(200)固定连接有换热室(420),所述换热室(420)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液泵(400),所述换热室(420)内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制冷片(430),所述制冷片(43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十二个导热管(440),所述底座(300)内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所述气泵(500),所述气泵(50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充气弹簧(510),所述充气弹簧(5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五个驱动杆(520),五个所述驱动杆(520)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片(200),所述底座(300)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所述控制器(600),所述控制器(600)电性连接所述微型液泵(400)、所述制冷片(430)和所述气泵(500)。/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控制复合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片(100)、摩擦片(200)、底座(300)、微型液泵(400)、气泵(500)和控制器(600),所述制动片(100)的底端设置所述摩擦片(200),所述摩擦片(20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制动垫(210),所述摩擦片(200)的底端设置所述底座(300),所述底座(300)的顶端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柱(310),两个所述连接柱(310)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片(200),所述底座(300)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所述微型液泵(400),所述微型液泵(40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410),所述导流管(410)贯穿所述摩擦片(200)固定连接有换热室(420),所述换热室(420)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液泵(400),所述换热室(420)内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制冷片(430),所述制冷片(43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十二个导热管(440),所述底座(300)内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所述气泵(500),所述气泵(50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充气弹簧(510),所述充气弹簧(510)的顶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晓山崔杏利罗洵洪云黄一民袁秋红袁小友徐兰芳
申请(专利权)人:宜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