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聪辉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防松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770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防松螺母,包括螺母本体和可转动地套设在螺母本体上的垫圈,螺母本体沿轴向的一端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垫圈包括对应第一端的端面设置的抵压部和用于将所述垫圈安装在所述第一端上的安装部,抵压部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面设为第一表面,相对的另一面为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凸粒,多个所述第一凸粒沿所述抵压部的周向均匀布设,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对应第一凸粒形成用于接纳第一凸粒形变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从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松效果好、能够更加平稳地抵靠在待紧固件上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松螺母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防松螺母。
技术介绍
螺母件是一种常见的紧固件,与螺杆配合使用,用于实现物件的紧固,如车用螺母,一般包括螺母本体和可转动地设置在螺母本体上的垫圈,螺母本体拧紧的过程中,垫圈抵靠在车轮的钢圈上,螺母本体相对于垫圈转动并在螺杆上推进,避免螺母本体刮损钢圈。同时具有弹性的垫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松作用,降低螺母本体在螺杆上松动的风险。例如授权公告号CN208417209U,名称为“一种防松螺母”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松螺母,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内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母本体的端面上设有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沿自身的轴向一侧下凹呈弧面型,所述弹性垫圈与所述螺母本体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上述的防松螺母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松效果,用于车轮的钢圈上,当螺杆与钢圈的穿孔因加工误差等原因出现螺杆与钢圈不同轴时,螺母本体在螺杆上旋转到位时,会出现弹性垫圈局部抵靠在钢圈上,使得钢圈受力过大而易破坏,或者弹性垫圈出现不期望的形变,或者使得螺母本体单边受力而松动。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松效果好、能够更加平稳地抵靠在待紧固件上的螺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松螺母,包括螺母本体和可转动地套设在螺母本体上的垫圈,螺母本体沿轴向的一端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垫圈包括对应第一端的端面设置的抵压部和用于将所述垫圈安装在所述第一端上的安装部,抵压部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面设为第一表面,相对的另一面为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凸粒,多个所述第一凸粒沿所述抵压部的周向均匀布设,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对应第一凸粒形成用于接纳第一凸粒形变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从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第一凸粒个数为3至5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沿所述第一凸粒的中心向所述第一凸粒的周沿,所述第一凸粒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凸粒呈弧形条状,所述第一凸粒沿所述抵压部的周向延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垫圈的中心孔的周沿设有用于辅助所述第一凸粒形变的缺口槽,切口槽延伸至所述垫圈的中心孔的孔壁,且切口槽从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第二表面,切口槽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凸粒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凸粒沿所述第二表面的截面呈三角形或者菱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抵压部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之间设有环形垫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安装部的内壁设有环形凹槽,在所述第一端的侧面上设有与环形凹槽配合的环形凸起。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当垫圈抵靠在待紧固件上(例如车轮的钢圈上),第一凸粒受压可以向第一凹槽轻微形变,此形变产生的作用力作用于螺母本体,螺母本体受到轴向作用力,螺母本体能够更加紧密地抵顶在螺杆上,起到防止螺母松动的作用,第一凸粒为多个,多个第一凸粒沿抵压部的周向布设,当出现螺杆与钢圈的穿孔不同轴时,先接触到钢圈的第一凸粒可以先形变,直到各第一凸粒均抵顶在钢圈上,通过各第一凸粒的不同形变量,弥补了螺杆与钢圈的穿孔不同轴带来的问题,使得螺母本体稳定地抵靠在钢圈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松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垫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垫圈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抵压部在A-A处的剖面图。图中:螺母本体10第一端11第二端12第一螺孔13第一内螺纹14环形凸起15收纳槽16导向壁17衔接壁18定位槽19垫圈20第一表面21第二表面22抵压部23安装部24第一凸粒25第一凹槽26环形凹槽27切口槽28第二楔形面211防松圈30外锥面31第二螺孔32第二内螺纹33缩胀槽34第三端35第四端36定位凸粒37第一楔形面371定位凸环38环形垫片40限位槽4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9,双螺纹防松螺母件,包括螺母本体10、垫圈20以及防松圈30,螺母本体10沿轴向的一端设为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垫圈20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端11上,螺母本体10中设有第一螺孔13,第一螺孔13中设有与螺杆配合的第一内螺纹14,在组装时,螺杆从螺母本体10的第一端11进入,从第二端12穿出。所述第一端11对应所述第一螺孔13的位置设有收纳槽16,收纳槽16从第一端11的端部延伸至并第一螺孔13处,所述防松圈30以不能相对所述收纳槽16转动的方式嵌装在收纳槽16中,也即在螺母本体10转动的过程中,螺母本体10与防松圈30同步转动。所述防松圈30的轴线处设有第二螺孔32,第二螺孔32中设有与螺杆配合的第二内螺纹33,本技术中,防松圈30在装入收纳槽16前已经形成第二内螺纹33,防松圈30装入收纳槽16后,螺杆可以在第二内螺纹33中螺旋推进,所述防松圈30上设有在所述防松圈30受到所述垫圈20压力时促使第二螺孔32向轴线收缩的形变机构。基于本技术的构思,可以通过垫圈20直接或者间接地向防松圈30的径向施加作用力,使得防松圈30的第二螺孔32局部或者全部向轴线收缩,在实施例中,是促使防松圈30的第二螺孔32的局部向轴线收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收纳槽16中设有内锥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从所述第一端11至所述第二端12,所述收纳槽16的孔径逐渐减小。所述变形机构为形成在所述防松圈30的外壁上的外锥面31和从外锥面31贯穿至所述第二内螺纹33中的缩胀槽34,所述防松圈30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三端35和第四端36,第三端35靠近所述第一螺孔13设置,缩胀槽34从第三端35向第四端36延伸。在实施例中,缩胀槽34沿防松圈30轴向的长度约为防松圈30轴向的长度的一半。在实施例中,缩胀槽34为三个,三个缩胀槽34沿防松圈30的周向均匀布设。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收纳槽16具有导向壁17和衔接壁18,导向壁17围成所述内锥面,衔接壁18设置在导向壁17与所述第一螺孔13之间,所述导向壁17上设有多个定位槽19,多个定位槽19沿所述导向壁17的周向布设,定位槽19从第一端11向衔接壁18延伸,所述外锥面31设有与定位槽19对应的定位凸粒37,在实施例中定位槽19和定位凸粒37均为三个,组装后,定位凸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松螺母,包括螺母本体和可转动地套设在螺母本体上的垫圈,螺母本体沿轴向的一端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垫圈包括对应第一端的端面设置的抵压部和用于将所述垫圈安装在所述第一端上的安装部,抵压部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面设为第一表面,相对的另一面为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凸粒,多个所述第一凸粒沿所述抵压部的周向均匀布设,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对应第一凸粒形成用于接纳第一凸粒形变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从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松螺母,包括螺母本体和可转动地套设在螺母本体上的垫圈,螺母本体沿轴向的一端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垫圈包括对应第一端的端面设置的抵压部和用于将所述垫圈安装在所述第一端上的安装部,抵压部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面设为第一表面,相对的另一面为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凸粒,多个所述第一凸粒沿所述抵压部的周向均匀布设,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对应第一凸粒形成用于接纳第一凸粒形变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从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粒为3至5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凸粒的中心向所述第一凸粒的周沿,所述第一凸粒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聪辉
申请(专利权)人:杨聪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