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599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0
一种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通过上、下紧箍在溜槽托架上固定由溜槽后板、溜槽前板和侧板组合成的混凝土溜槽构成。溜槽后板边缘围合在侧板内腔板的后面,溜槽前板边缘围合在侧板内腔板的前面。合围在两块侧板的溜槽后板和溜槽前板都与两块侧板钉连接。钉连接的溜槽后板、溜槽前板和两块侧板构成具有上进料口和下出料口且进、出料口联通的混凝土溜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依据布料机泵管抖动幅度和出料口距浇筑面板距离设计制作。它结构合理,可快速拆卸与安装,能周转使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能减少人为和机械因素导致的混凝土洒落至楼板板面而影响板面成型质量和污染板面的问题。它节省了工时和原材料,降低了混凝土损耗和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装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
技术介绍
传统住宅楼墙体混凝土浇筑一般由布料机完成。布料机输送混凝土时,由于以下原因会导致现浇混凝土洒落到楼板表面;1、机械原因:由于泵车压力系统存在卸压过程,所以布料机泵管运送的混凝土会出现间歇性喘振,破坏了混凝土从泵管中匀速流出,致使墙体混凝土浇筑时有部分混凝土洒落至楼板表面。2、人为原因:因工人操作习惯,经常不能一次性将布料机泵管的出料口与墙体浇筑位置准确对正,因而会有部分墙体浇筑混凝土洒落至楼板板面。上述两种严重时,因未及时清理洒落到板面的混凝土,混凝土已经初凝,影响了板面成型质量。为防止墙体浇筑时出现洒落、浪费混凝土以及污染楼板板面问题,施工中通常会安排一名工人在墙体模板一侧用一大张模板进行围挡,这样做既增加了施工工时和材料,还提升了施工成本。为此,如何防止墙体浇筑时出现现浇混凝土洒落发生浪费与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就要给出一种使用方便,能减少人为和机械因素致使墙体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洒落至楼板板面问题,并能节省工时、施工用材和现浇混凝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的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本技术的目的是能够实现的。本技术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的特征在于:设置左右两侧各一个外围加固框,所述两个外围加固框之间的前、后两面各自通过一根连接杆连接形成一个俯视呈矩形的溜槽托架,溜槽托架底部四个角处各焊接一个支撑腿,所述溜槽托架之中设置一个上端面带有混凝土进料口,底部前面带有混凝土出料口的箱状混凝土溜槽,设置在溜槽托架中的混凝土溜槽的上端部通过一个矩形上紧箍箍在溜槽托架上、中部通过一个矩形下紧箍箍在溜槽托架中部,所述混凝土溜槽通过上紧箍和下紧箍与溜槽托架组合构成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本技术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其中所述混凝土溜槽由一块溜槽后板、一块溜槽前板、两块侧板组合构成,所述溜槽后板、溜槽前板、侧板各自都由两层模板中间通过木方由钉子钉连接构成,所述溜槽后板由竖直后板和滑溜斜板形成,所述溜槽前板由竖直前板和斜面挡板形成,所述侧板由外盖板和内腔板形成,所述外盖板和内腔板形状相近,上部都设有前后两个竖直端面的同时还都在底部设有与滑溜斜板坡度相等的大斜下端面,前部都设有与斜面挡板坡度相等的小斜上端面,所述内腔板小于外盖板,内腔板置于外盖板上面形成凸台,所述外盖板低于内腔板的部分构成结构连接边,所述溜槽后板边缘围合在内腔板的后面,所述溜槽前板边缘围合在内腔板的前面,合围在两块侧板内腔板的溜槽后板和溜槽前板均与两块侧板外盖板连接边钉连接,所述钉连接的溜槽后板、溜槽前板和两块侧板构成具有上下开口且上下开口联通的空腔体,所述空腔体上部的开口构成混凝土进料口,下部开口构成混凝土出料口。本技术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其中所述加固框由水平杆后端焊接大垂直杆,大垂直杆与水平杆之间焊接斜撑杆,水平杆前端焊接下直杆,下直杆顶部焊接小斜杆,小斜杆顶端焊接上直杆构成。本技术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其中所述加固框的大垂直杆与斜撑杆之间夹角,溜槽后板的竖直后板与滑溜斜板之间夹角,外盖板的后竖直端面与大斜下端面之间夹角,内腔板后竖直端面与大斜下端面之间夹角均为127º;所述加固框的小斜杆与上直杆之间夹角,溜槽前板的竖直前板与斜面挡板之间夹角,外盖板的前竖直端面与小斜上端面之间夹角,内腔板前竖直端面与小斜上端面之间的夹角均为149º。本技术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通过上、下紧箍在溜槽托架上固定由溜槽后板、溜槽前板和侧板组合成箱状体的混凝土溜槽构成。溜槽后板边缘围合在侧板内腔板的后面,溜槽前板边缘围合在侧板内腔板的前面。合围在两块侧板的溜槽后板和溜槽前板都与两块侧板钉连接。钉连接的溜槽后板、溜槽前板和两块侧板构成上部具有混凝土进料口,下部具有混凝土出料口且进、出料口联通的混凝土溜槽。本技术依据布料机泵管抖动幅度和出料口距浇筑面板距离设计制作。它结构合理,可快速拆卸与安装,能周转使用。使用本技术的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能减少人为和机械因素导致的墙体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洒落至楼板板面,从而影响板面成型质量和污染板面的问题,同时它还节省了工时和原材料,降低了现浇混凝土的损耗和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中溜槽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溜槽托架的外围加固框结构示意图。图4为混凝土溜槽的溜槽后板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混凝土溜槽的溜槽后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混凝土溜槽的溜槽前板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混凝土溜槽的溜槽前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混凝土溜槽的侧板三维结构示意图。图9为混凝土溜槽的侧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中上、下紧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由设置的左右两侧各一个外围加固框1.1,两个外围加固框1.1之间的前、后两面各自通过一根连接杆1.2连接形成一个俯视呈矩形的溜槽托架1,溜槽托架1底部四个角处各焊接一个支撑腿2,溜槽托架1之中设置一个上端面带有混凝土进料口,底部前面带有混凝土出料口的箱状混凝土溜槽3,设置在溜槽托架1中的混凝土溜槽3的上端部通过一个矩形上紧箍5箍在溜槽托架1上、中部通过一个矩形下紧箍4箍在溜槽托架中部,混凝土溜槽3通过上紧箍5和下紧箍4与溜槽托架1组合构成。如图1所示,混凝土溜槽3由一块溜槽后板3.1、一块溜槽前板3.2、两块侧板3.3组合构成.如图4—图9所示,溜槽后板3.1、溜槽前板3.2、侧板3.3各自都由两层模板中间通过木方由钉子钉连接构成。如图4、图5所示,溜槽后板3.1由竖直后板3.11和滑溜斜板3.12形成。如图6、图7所示,溜槽前板3.2由竖直前板3.21和斜面挡板3.22形成.如图8、图9所示,侧板3.3由外盖板3.31和内腔板3.32形成。外盖板3.31和内腔板3.32形状相近,上部都设有前后两个竖直端面的同时还都在底部设有与滑溜斜板3.12坡度相等的大斜下端面a,前部都设有与斜面挡板3.22坡度相等的小斜上端面b。内腔板3.32小于外盖板3.31。内腔板3.32置于外盖板3.31上面形成凸台。外盖板3.31低于内腔板3.32的部分构成结构连接边c。如图1所示,溜槽后板3.1边缘围合在内腔板3.32的后面。溜槽前板3.2边缘围合在内腔板3.32的前面。合围在两块侧板3.3内腔板3.32的溜槽后板3.1和溜槽前板3.2与两块侧板3.3外盖板3.31连接边c钉连接。钉连接的溜槽后板3.1、溜槽前板3.2和两块侧板3.3构成具有上下开口且上下开口联通的空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其特征在于:设置左右两侧各一个外围加固框(1.1),所述两个外围加固框(1.1)之间的前、后两面各自通过一根连接杆(1.2)连接形成一个俯视呈矩形的溜槽托架(1),溜槽托架(1)底部四个角处各焊接一个支撑腿(2),所述溜槽托架(1)之中设置一个上端面带有混凝土进料口,底部前面带有混凝土出料口的箱状混凝土溜槽(3),设置在溜槽托架(1)中的混凝土溜槽(3)的上端部通过一个矩形上紧箍(5)箍在溜槽托架(1)上、中部通过一个矩形下紧箍(4)箍在溜槽托架中部,所述混凝土溜槽(3)通过上紧箍(5)和下紧箍(4)与溜槽托架(1)组合构成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其特征在于:设置左右两侧各一个外围加固框(1.1),所述两个外围加固框(1.1)之间的前、后两面各自通过一根连接杆(1.2)连接形成一个俯视呈矩形的溜槽托架(1),溜槽托架(1)底部四个角处各焊接一个支撑腿(2),所述溜槽托架(1)之中设置一个上端面带有混凝土进料口,底部前面带有混凝土出料口的箱状混凝土溜槽(3),设置在溜槽托架(1)中的混凝土溜槽(3)的上端部通过一个矩形上紧箍(5)箍在溜槽托架(1)上、中部通过一个矩形下紧箍(4)箍在溜槽托架中部,所述混凝土溜槽(3)通过上紧箍(5)和下紧箍(4)与溜槽托架(1)组合构成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溜槽(3)由一块溜槽后板(3.1)、一块溜槽前板(3.2)、两块侧板(3.3)组合构成,所述溜槽后板(3.1)、溜槽前板(3.2)、侧板(3.3)各自都由两层模板中间通过木方由钉子钉连接构成,所述溜槽后板(3.1)由竖直后板(3.11)和滑溜斜板(3.12)形成,所述溜槽前板(3.2)由竖直前板(3.21)和斜面挡板(3.22)形成,所述侧板(3.3)由外盖板(3.31)和内腔板(3.32)形成,所述外盖板(3.31)和内腔板(3.32)形状相近,上部都设有前后两个竖直端面的同时还都在底部设有与滑溜斜板(3.12)坡度相等的大斜下端面(a),前部都设有与斜面挡板(3.22)坡度相等的小斜上端面(b),所述内腔板(3.32)小于外盖板(3.31),内腔板(3.32)置于外盖板(3.31)上面形成凸台,所述外盖板(3.31)低于内腔板(3.32)的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弦孙亚东张佳男崔浩然梁晔华桑又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